APP下载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有效性

2021-11-22戴晓玲

名师在线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戴晓玲

(湖南省浏阳市第九中学,湖南浏阳 410325)

引 言

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获得新的生物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并实现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2]。因此,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另外,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脱离生活而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3]。比如,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和相关生物学知识相联系,也可以引入生活中真实的科学故事,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是源于实际生活的,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有关“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水稻为例进行讲解。笔者所在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农民种水稻比以前要轻松些,都是抛秧。抛下去后稻秧平躺在田里,农民也不用管,几天后有什么现象?”学生都会抢着回答:“几天后平躺的稻秧基本上会直立在田里生长。”教师对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给予表扬,并继续提问:“平躺的稻秧会直立生长在田里,也就是它的根自动向下生长,茎自动向上生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根据所学生长素知识进行分组交流和讨论。由于学生对熟悉的生活现象和问题有较强的探索积极性,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教学资源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教师若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会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若能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则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4]。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但很少主动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事实上,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教具,合理引入生活素材,就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有丝分裂”时,学生难以理解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分裂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铅笔、耳机线、书本等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首先,教师用交叉的铅笔模拟染色体,用团着的耳机线模拟染色质丝,然后让学生把铅笔和耳机线分开。交叉的两只铅笔瞬间就能分开,而团着的耳机线很难分开。这个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呈染色体形态时容易分开,而呈染色质丝状态时不容易分开。其次,教师要进行“分裂活动”呈染色体形态的讲解。教师先把一本书捆卷起来,让学生翻到指定页码并读出里面信息,学生表示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捆卷起来的书本就像染色体,始终呈螺旋状,无法读取里面信息,所以复制必须要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形态。”这样,教师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难点,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源自生活的鲜活例子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十分感兴趣,会表现出极强的探索欲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尽可能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将静态的、枯燥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鲜活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某同学早餐吃了馒头和米粉就去了学校,上第4节课时肚子很饿。但下课铃一响,其他同学都奔向食堂吃饭,这位同学却不饿了,因而留在教室整理笔记和错题,直到午休铃响才赶往宿舍午睡。午睡结束后,他非常饿。”教师描述完这个情境,学生直言这就是在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师接着提问:“这位同学经历了‘饱—饿—不饿—非常饿’的过程,这是为什么?”这样,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拓展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5]。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拓展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实验课时较少,再加上有的学校实验设备不完备,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因此,教师可布置拓展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进而开阔视野。例如,针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和验证:家中加酶洗衣粉对羊绒大衣和衬衫的洗涤效果有何差别?加酶洗衣粉在何种水温下洗涤效果最佳呢?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拓展,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既帮助他们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本课程教学来让学生学习一些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而在教材中未提及的知识,并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代社会各领域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动植物非常多,但不一定知道每种生物的名称和特点。所以,笔者在高一年级开展了植物标本制作校本课程,组织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生活采集校园及家庭所在地附近的植物并制作标本,然后对照植物图谱查询资料,对植物标本进行命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结 语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学课堂。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