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路径
2021-11-22王海英
王海英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050061)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把康养产业摆到突出位置,强力推进,康养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提档升级的良好态势,但产业体系不尽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河北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资源条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北拥燕山,西有太行山。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滨的省份。境内分布燕山地区、滨海地区、太行山地区和坝上地区四大避暑区域;遗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大事件地址,既有皇家风情文化,又有红色革命胜地。全省森林面积8700 万亩、草原4266 万亩、森林公园101 处、湿地公园50 处、温泉300 多处,海岸线长487 公里,管辖海域7200 多平方公里,海岛14 个。丰富优质的康养资源为康养旅游度假、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产业基础
一是医药研发、制造基础。河北拥有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华北制药、神威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一大批国内和行业领先的科研机构、制药企业,一是能高效地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二是特色农业基础。依托平原、黑龙港、山地丘陵、坝上、沿海和城市周边6 个经济地理区域,河北初步形成了优质牧草、道地中药材、沿海休闲渔业、环城休闲农业等27 个特色产业带,建成了12 个国家级、95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较好的医药研发制造基础和特色农业集聚化发展为康养产业城乡融合创造了条件。
(三)区位优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中产阶层规模逐步扩大,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拥有1.1 亿人口的京津冀地区、尤其是中高收入者集中且户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京津两大直辖市,绿色农产品、保健品、养老、康养旅游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河北环绕京津,较之与其他省份在承接京津绿色生态农业、健康养老、康养旅游等功能上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同时,随着京津冀交通、生态、医疗等协同发展的推进,河北也可更多地借助京津人才、医疗服务、技术等优势提升本省康养产业发展水平、服务质量。依托京津大力推进“康养+”,会为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契机,注入新动能。
二、“十三五”以来,河北康养产业主要发展成就
2016 年以来,河北省相继出台了《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府文件,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引导扶持,环京津等重点区域康养产业集聚顺利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一批环京津大健康产业园正在崛起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双轮驱动下,河北积极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布局新兴康养产业。涿州码头国际健康产业园定位为“智慧医养服务园”,依托于投入建设的301 培训保障基地及一洲质子医院,发挥新机场的门户作用,正在拓展医疗相关高端服务业、科技研究、创新等产业功能,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承接京津医药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一批京津生物制药企业已经落户;邢台巨鹿台湾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主要立足巨鹿金银花特色产业优势,全产业链推进;衡水高新区大健康产业集群初成规模,健康(康养)产业产值已超过全区总量的30%;唐山滦南(北京)大健康国际产业园一期建设已经完工。这些综合性健康产业园成为河北康养产业聚集发展、提档升级的有效抓手和路径。
(二)环首都康养休闲度假圈蓬勃发展
河北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和2022 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以优势生态资源、特色度假设施、高端产业基础为依托,积极打造集生态休闲、2.5 天微度假、高端产业融合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圈。目前,保定京西百渡休闲度假片区、秦皇岛滨海休闲度假片区、承德坝上草原休闲度假片区、唐山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片区、张家口崇礼滑雪运动休闲片区、廊坊乡村运动休闲片区等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了运动、健身、康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等一大批多样化的新业态产品。华侨城、港中旅、恒大、荣盛、新奥集团、碧桂园等知名投资商开始跨区域跨行业投资河北旅游,涉足大型文化旅游康养项目。
(三)养老产业实现模式创新
破解养老服务中的“医”“养”两张皮问题,把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有机链接起来,是养老产业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河北积极谋划,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探索出了“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医养扶一体化”“市县乡村统筹推进”等符合河北省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培树了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城、仁爱医养服务集团、平安养老院等一大批医养结合机构,提升了养老产业发展层次和实力。
(四)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河北人口众多,优质医疗资源紧缺;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医疗任务繁重,“医疗拥挤”问题严重。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河北积极与京津对接,三地逐步打破了“一亩三分地”思维,跨区域医疗合作不断深入。目前,省内400 多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开展了合作,合作项目突破500个。合作形式由初期的单一医务人员流动逐渐扩展到共建共管、整体托管、专科联盟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京津就医压力,同时也提升了河北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三、河北康养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
当前,河北养老、医疗等传统康养产业稳步发展,运动体育等新兴热点快速增长,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中低端化,融合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十分明显,产业优化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一)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康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
康养产业涉及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涵盖范围广、融合度高、资源依赖性强。河北资源多元、丰富,但由于缺乏融合技术、人才等支撑,健康、养老、养生与旅游融合深度不够,田园、森林、海岛等优质资源的养生、养心等功能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很多现有康养旅游线路产品与传统观光旅游产品雷同,康养项目单一,康养主题不突出,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受技术限制,食用菌等一些特色农产品在保健、养生、化妆、医药等方面价值挖掘也不到位,产品附加值低。康养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康养产业发展优势。
(二)康养产业中低端化,高端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中高收入群体是康养产业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对康养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要求较高。当前,河北高端康养产品和服务项目供给明显不足,不能牢牢占领中高收入人群这块大市场。
康养旅游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河北拥有3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 处国家5A 级风景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3 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0 多处旅游胜地,优质康养旅游资源众多,各地也纷纷推出田园综合体、康养小镇、度假村等康养综合体,但成熟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不多,精品项目更少。目前,仅有河北以岭健康城、北戴河新区国际健康城、河北新绎七修酒店、仙台山森林康养基地、奥伦达部落·丰宁森林康养小镇等寥寥几个列入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专业化、知名的康养项目开发运营主体,缺少产业衡量标准,产业规范化发展程度不高。
由于农民对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的认识程度不够,技术掌握不到位,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比重偏低,区域性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产品较少,中高端市场影响力有限,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匹配。
(三)康养产业智能化水平不高,智慧康养任重道远
数字技术与“康养”的跨界融合,形成包含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在内的智慧康养体系,可以提高服务的精准度,改善服务质量,是现代康养产业发展的方向。河北康养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还不高,智慧民宿、智慧酒店、智慧医院等实体业态发展不充分。很多养老机构没有信息化系统,智慧化养老更多是停留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市场发育不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缺乏整合共享;远程医疗服务没有实现全覆盖,移动医疗应用发展缓慢,医疗机构无法完全利用健康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等服务。
四、河北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河北康养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康养综合体建设,以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标准化为驱动力,以发展环境优化为保障,继续推进产业的集聚、融合、规范发展。
(一)加强康养综合体建设,推进康养产业集聚、融合
以田园综合体、康养小镇、康养基地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康养综合体项目,依托田园、森林、海岛等资源,以产业为基,以康养为魂,以旅游为体,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提供医、养、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服务,既可满足城市人群康养度假和养老需求,又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集聚、融合发展,是区县康养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实践中综合体项目并非都能成功,河北要继续凝气聚力,提高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1.精心打造差异化核心康养产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激活了乡村康养产业,全国出现了森林、田园、温泉等各类康养休闲综合体建设的热潮。河北在康养综合体建设中,首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避免省内各地之间,以及与京津、周边省份之间同质化竞争。要依靠专业化的规划设计团队,深入研究当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挖掘当地美食、民俗等人文历史“特色”,以东西方养生哲学、理疗技术为支撑,并引入创意文化,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人群打造系统完整的康养方案,具化为几个有特定功能、特色鲜明的核心康养产品,形成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奠定坚实的消费群体基础、品牌IP 影响力和市场口碑号召力。
2.高标准引进康养龙头企业。康养综合体运营包含团队建设、日常运营、品牌塑造、服务升级、危机公关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续性。国内很多失败案例不是缺乏硬件实力和核心康养模块,恰恰是运营管理出现了问题,缺乏吃、住、游、购、娱等基础性板块的人性化服务和软实力。河北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原则,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国内外品牌文旅公司联盟,构建高品质的康养综合体,借助外力提高吃、住、游、购、娱等基础性板块服务能力,以高水平的运营管理保障项目的盈利和可持续性。
(二)实施康养产业创新工程,提高康养产业核心竞争力
康养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是提高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河北应遵循“强主体、建平台、引人才”的路径,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速构建有利于推动康养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增长的创新体系,培育康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1.强化创新型康养产业主体培育。没有大体量的创新型康养产业主体,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河北要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建立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服务手段、工作机制,支持有基础和创新积极性的中小型康养企业创新活动,在生物科技、医药研发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造就一支创新主体大军。
2.强化康养创新平台建设。主要是调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增强对康养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利用好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集聚全国基础研究领域优秀人才、优质资源,围绕河北康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迫切性需求开展专门研究;做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鼓励省内骨干企业与院所重点研究中心联合攻关,就发展中遇到的康养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开发。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一齐发力,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
3.强化康养创新型人才引进。人才是创新之源,在加速人才培养的同时,河北要利用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等形式,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省外人才智力向科技型康养中小企业流动,吸引健康医疗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冀创新创业,千方百计帮助康养企业与院士、国外一流专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跨越式提升康养产业创新能力。
(三)推进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康养产品和服务质量
推进康养产业生产和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的规范化,保障康养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河北需要在标准体系的制定以及标准执行两方面做工作。
1.制定、完善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省级民政、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应联合康养产业商会、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康养标准需求,针对一些康养业态缺乏标准或标准落后的问题,在积极听取重点康养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加快相关康养产品、服务质量和康养机构建设省级标准的编制及完善工作,尽快健全康养产业标准体系,实现康养产业运行和管理“有标可依”。
2.推进康养产业标准的落实和执行。一是加强康养标准的宣传与培训,让经营者认识到康养产业发展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甚至国际标准;二是建立多元激励机制,鼓励康养产品生产、制造、服务企业,积极采用国家、行业、地方、国际推荐性标准。对取得国际、国家、省级相关标准认证的,给予相应的财政奖励,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依法依规严肃惩治,推进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全面落实。
(四)优化康养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产业生态
1.着力健全康养政策体系。康养产业需要政策支持。应创新政策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消除产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增强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激发投资者进入康养产业的热情。当前要做的一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明确康养产业范围,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全面开展康养产业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解决康养产业边界模糊、缺乏完整的统计数据问题。二是与京津一道创新康养产业支持政策手段,争取将部分康体、养生、疗养项目纳入医保费用结算范围,进一步拓展康养消费市场。三是切实落实乡村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新乡贤、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就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康养产业发展。四是推动各级康养产业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与本地金融机构间加强信息协作,消除中小康养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改善地方金融生态,以金融机构成本和风险的降低换取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的扩大。
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是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责任,加快省内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山区路、水、电、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提高农村与农村、农村与城镇之间互联互通水平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乡村康养产业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尽快建成省、市两级统一的区域性智慧康养平台,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推进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为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3.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一方面,以深圳为标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尽快实现政府部门间、上下级政府间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方式、再造工作流程,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增加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和精准性,用政务服务的高效全力降低康养企业间接成本。另一方面,强化音频视频等现代监督手段在政府执法中的运用,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公平性,真正建立起亲清型政商关系,消除企业经营中的灰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