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体特点 “巧”设教学路径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牛郎织女》一课为例

2021-11-22邱亚兰

名师在线 2021年26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练习

邱亚兰

(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塔前小学,福建石狮 362799)

引 言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本单元中《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情节较曲折。民间故事这种文体该怎么教?如何实现繁文简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民间故事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

一、直击文体目标,整合课型

《牛郎织女》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深受学生喜爱[1]。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只注重对课时的解读与梳理,缺乏单元建构、整体规划意识。在进行二次设计时,笔者关注了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把整个单元分为快乐读书吧、整合课、阅读交流课三种类型,分别总结了每种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度解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制订集中的教学目标,并总结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指导。例如,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喜爱的民间故事,提前为精读课做准备。在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能丰富故事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这一教学要点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梳理,为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展开想象,丰富情节”的方法做准备。

在这个单元的整体规划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能从总体上把握单元内容,教一课其实就是在教一个单元,是在导向一个系列。

二、把握文体要点,聚焦语文要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体特点,聚焦语文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民间故事要教什么?通过研读本单元的编排意图,并结合统编版教材在二、三、四年级编排的民间故事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民间故事有以下学习要点。

(一)重讲述——以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低学段的民间故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目的,真正落实“语言运用”。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详细复述。

(二)绘情节——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是情节夸张,想象奇特。中学段的故事复述要求学生关注民间故事的结构,能做到“详细复述”“简要复述”。

(三)拓阅读——用故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高学段学生来说,学习民间故事的重点在于用合适的速度完成多个长篇故事的阅读,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并在“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复述”,这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

在《牛郎织女》教学中,笔者着重设计了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力求让学生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可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文体特征,聚焦语文要素,能降低教学的盲目性。

三、关注文体特点,“巧”设教学路径

(一)“巧”解文体,突显特点

1.联结旧课,揭“幻想奇”

在课堂伊始,笔者引导学生开门见山地回顾故事内容,直接提示“幻想奇”的特点。笔者通过一句俗语“没有神奇的幻想,就没有民间传说故事”,进一步突出课文的这一特点。这一导入方式与课中的多个环节有直接关联,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品读情节,渗“转折多”

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巧妙引出故事的情节发展,用“转折多”简练地概括了民间故事的另一特点,使每个环节的教学环环相扣。

3.拓展欣赏,悟“版本多”

在本节课的尾声,学生对文本的“图像”已通过概括梳理、品读体会等有了很深的印象,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实现自主感悟。这时,笔者顺势揭示民间故事“版本多”的特点。

(二)“巧”授技巧,落实要素

1.以“关键词句”提取信息,练习“详细复述”

《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整合课例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前预习的两遍通读,在课堂伊始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让学生通读原文,了解故事内容。笔者从扶到放,要求学生学习圈画“关键词句”来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自主画出“关键词句”,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之后推荐代表详细复述。

2.以“对比发现”二次缩写,练习“简要复述”

笔者借鉴本单元缩写故事的习作训练策略,呈现片段的缩写,引导学生对照详细复述的内容,关注“五不变”,从而进行二次缩写,并让学生依据缩写后的简短故事,练习“简要复述”。

3.以“策略指导”,学习“创造性复述”

设悬念。在品读“鹊桥会面”这一情节时,笔者建议学生先讲“王母娘娘允许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的原因,再讲这一情节的来龙去脉,并让学生思考这样讲的原因。接着,笔者通过引读、亲自范读、比对读等形式指导学生“创造性复述”。在复述时,变换情节的顺序、设置一些悬念能使故事的讲述更有新鲜感。

扮角色。在品读“老牛临死赠皮”这一情节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可以将老牛换成别的动物吗?说出依据。”学生发散思维,抓住时代背景、文本线索等进行辨析。笔者出示六种动物,让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代表的意义。学生豁然开朗:民间故事中的事物、事件等其实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寄寓美好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讲述“化身体验”做好了铺垫。

添想象。在品读“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这两个精彩情节时,笔者采用拓展文本阅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白蛇传》说一说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体会“幻想奇”的特点。接着,笔者以“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为语言训练点,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大胆想象,对文段进行扩写,为故事增加神奇又合理的情节,让内容更生动、具体。学生发现:可以加入适当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环境描写。这样既补充了对文本中隐藏的细节的想象,又渗透了详细描写的方法,同时为最后的“推荐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巧”拓阅读,迁移运用

1.补充阅读,补白情节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画天河的想象奇特”,笔者引入《白蛇传》中相似的情节“水漫金山”,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从而渗透“添想象”这一讲述策略。

2.链接阅读,点燃热情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不是虚设的,在本节课的尾声,笔者补充了另外三个中国民间故事,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同时,点燃了学生对其他民间故事的阅读热情,巧妙地为后面的阅读交流课做了铺垫。

结 语

总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故事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尝试、不断思辨、不断总结,才有“巧”径可循。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练习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七夕的夜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日记写作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坐上美梦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