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建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11-21康骞
康骞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指明了政治方向、厘定了发展定位、明确了建设进路。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抓出实效,这是高校必须担起的新时代使命。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高举一面旗帜。1992年4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严重挑战的历史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北京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进入新时代,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1000余个。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定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之魂和办院之本。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办好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建优一支队伍。从战略高度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严密的专职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的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要严格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要求,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已经配齐专职教师,下一步将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为目标,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到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参加集体备课会、开展社会实践研修等方式,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讲好一类课程。《意见》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回溯本源,正是因为要确保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有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必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中的5大项建设标准共57条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学这一项就占20条,足见其重要性。要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好“05方案”和“10方案”,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中心地位,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教改特区”,切实加强“主渠道”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八个统一”的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要在各类教学评奖评优和教改项目申报上给予思政课教师政策性倾斜,不断强化教改成果培育。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办强一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搭建学科平台。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没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立足理论研究,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高地。要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科研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搭建平台,培育标志性成果。要以“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分中心”、“西部国情研究中心”等教研机构为依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理论引领功能。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资政建言、启迪民智等方面的新型智库作用,强化其對其他学科的引领作用。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