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在苦干实干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2021-11-21赵廷虎
赵廷虎
前不久,总投资693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将与现有成渝高铁共同构建起成渝双城间高铁双通道,实现重庆、成都1小时通达。
曾让古人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与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一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了“高铁速度”。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公布。这是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川渝两地相向发展的行动指南。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对川渝两地发展寄予厚望,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当前,我们要把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战略意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机遇意识,乘势而上、主动担当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要深刻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加强顶层设计和統筹协调,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要全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纲要》指明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成渝地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规划纲要》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纲举目张,执本末从。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事项决策、重大规划制定调整等各方面全过程。把《规划纲要》描绘的壮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规划纲要》,形成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只争朝夕,在苦干实干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