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11-21丁丽
丁 丽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第二幼儿园 宁夏 永宁 750100)
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教育时,多数幼儿对上课学习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新知识,而忽略其本身的情绪问题,就很容易让幼儿形成抵触心理,甚至演化成厌学情绪。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通过互动教学法,可以让师生在教学中拥有同等的心理地位,让幼儿积极响应教师的教育,也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因为幼儿群体年龄尚小,吸收核心知识的效率有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幼儿园教育者都采用传统的故事教学法,把要教导的知识融入到故事当中,再用故事向幼儿输送知识。但就目前看来,我国的幼儿园故事教学法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故事教学时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目前,我国的传统幼儿园故事教学法大部分还是“教师讲,幼儿听,问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完整一个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并且语言重复率高,毫无新意可言,而幼儿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只能单纯的听教师从故事的开始说到结尾。而这种没有师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很容易引起幼儿之间学习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也忽略了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致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发挥自身的思维创造力。
1.2 故事教学时缺少思维能力培养。从我国以往的故事教学法案例来看,多数幼儿园教育者在进行故事教学时,都是把幼儿对故事的聆听和复述作为教学重点,并没有引导幼儿展开思考,让幼儿对故事本身进行想象和再创造。而正是因为这样,幼儿的思维总是被关在一个固有的框架之内,这样不仅对幼儿的扩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害,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
2.幼儿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教师使用互动教学法就可以创造多边互动的教学条件,使得师生双方能够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探讨,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法中包含了明确的教学主题,清晰的教学条理,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发展。以下两点是对幼儿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的讨论:
2.1 分组互动教学。总所周知,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数量是远远少于幼儿的,这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掉某些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接受程度。而将幼儿合理分组,能够让教师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就可以及时收到幼儿情绪上和学习上的反馈,也就能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增加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分组也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讲台上,幼儿讲台下。”的教学布局。因为分组,所以教学时可以分为好几个小圆形,不仅方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而且师生之间更加亲昵。
例如,在教师讲述完互帮互助解决问题等小故事之后,就可以按照小组为单位进入到游戏环节。通过前面小故事的铺垫,让幼儿们开展类似独木桥的团队合作比赛。在教室内教师指导幼儿搭建比赛场地,小组组员共同通过独木桥,教师参与其中并计时,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出。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幼儿都不是独立的,通过小组的关系,每个幼儿都是一体的,并且通过这个比赛活动也加强了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作为裁判的教师和参与比赛的幼儿处于同一个地位,拉进了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也促进了师生互动更为顺利的进行。
2.2 多元互动教学。教师对幼儿园幼儿之间除了知识上的互动教学,还应该存在情绪、素质、思维上的互动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仅限于问题的问与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关注幼儿情绪、素质、思维上的变化,及时引导幼儿,以防止幼儿产生消极态度。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更加注意自身措辞的难易程度,同时交流时也要用具有亲和力的身体动作和表情来减弱幼儿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让幼儿从心理信任教师,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而当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无论问题大小,教师都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在幼儿对教师展示技能以求表扬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促进师生互动更好地开展。
3.结束语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幼儿园教学质量问题,互动教学法必然会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为了能让幼儿拥有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学,教师在使用互动教学法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以求能包含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让互动教学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此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