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021-11-21段昌胜
段昌胜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山西 长治 04610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规模日益加剧,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房屋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各类房屋建设中施工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致使混凝土应用的质量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结合当前房屋施工,建筑基本现状来看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质量存在各类通病,危害了实际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结合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探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策略。
1 土建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原理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具有性能良好和经济实用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其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了更好地把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首先要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原理进行了解。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种自密混凝技术,这种技术让混凝土在重力的作用下,依靠自身的流动性以及自身的密实性,使混凝土可以很好地填充在模板当中,而且这种技术原理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发生,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筑施工的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无需附加任何震动,就可以达到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保持较好的可塑性,可以将钢筋和混凝土紧密结合,形成钢筋混凝土,增加其抗震性和韧性。
2 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2.1 裂缝及渗漏问题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没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工况,例如掺料种类少和水灰比设计不合理等情况,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变性变差,很难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会导致施工裂缝的发生。而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相关人员对养护要求把握不够准确,不能达到基本的养护质量,很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影响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渗漏问题与裂缝有直接关联。
2.2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置方法
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和配置。由于混凝土需要多种材料,在采购这些材料时,有些施工单位会选择比较便宜、质量缺乏保证的材料,这样就很难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由于配置方法不完善,配比不符合要求,同样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
2.3 漏筋问题
有关数据表明,在完成混凝土施工以后经常会产生漏筋的情况,同时在进行后续浇筑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经常会产生移位的情况。同时很多房建施工单位在利益驱使下,对于混凝土施工偷工减料,以至于钢筋配置出现问题,产生的空隙很大。在进行浇筑时很难保证水泥的渗透性,继而引发漏筋现象。在进行振捣时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丢失,严重影响房建施工有序进行。
2.4 出现蜂窝、孔洞和麻面问题
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和麻面问题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虽然在一些土木工程建设中会专门采取蜂窝混凝土等。但在实际的房屋主体建筑过程中,采取部分蜂窝状的环境土会对实际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制作模板表面不平滑,在涂抹脱模剂的过程中抹面不平整。除此之外还有混凝土浇筑时的落料不合理,模板拼缝时不够严密,振捣操作不合乎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混凝土麻面问题都出现。甚至部分实际施工中在浇筑模板时变形问题的严重,还会导致漏浆问题。
2.5 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考虑到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材料的配比合理,确保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能够得到进一步降低,可以适当掺入一些粉煤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还可以使混凝土结构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
2.6 混凝土选材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型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包含沙、水泥、石、矿物掺合料、水以及外加剂等,将以上材料按照建筑施工的需要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凝土。而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一定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要严格筛选混凝土的原材料。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成分,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用量十分大,因此骨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如果骨料质量不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骨料用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水泥的用量。在骨料的选择过程中,粗骨料应该选择硬度比较高而且粒径比较大的品种,细骨料则应该选择级配比较优良的品种。在水泥的选择上,要选择可以长时间储存的。水对混凝土的配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水用量的多少、水的酸碱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后减少裂缝的存在,还需要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矿石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施工的环境等因素,对混凝土进行材料的选择。
2.7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够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第二,要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序。混凝土的浇筑应当是连续进行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必须间歇的情况则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保证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下一层的混凝土,避免施工缝问题。第三,做好混凝土浇筑细节处理工作。在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先在底部填上30mm的水泥砂浆,并且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出现混凝土分层离析的问题。在对柱、墙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必须保证自由倾落的高度,如果达不到要求则要通过加设串筒、溜槽等设备进行控制。第四,要科学开展混凝土振捣工作。土建施工混凝土浇筑应当采取分层振捣、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混凝土表面不能出现浮浆、沉降问题。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做到快插慢拔,避免与钢筋、预埋件发生碰撞。第五,做好施工缝预留工作。混凝土浇筑之前就要预留好施工缝,通常情况下施工缝应当留置在混凝土结构受剪力较小并且施工比较便利的位置。
3 混凝土施工问题的有效预防措施
3.1 孔洞及蜂窝问题预防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相关人员一定要仔细对照混凝土配料单,并且采取一定的计量措施,切实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可行性。同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混凝土坍落度提起重视,避免出现均匀性较差的情况。在进行施工时混凝土下料高度较大时,需要引入一定数量的串筒与溜槽。为了有效避免蜂窝与孔洞现象的产生,一定要注重振捣的均匀性,建议相关人员在进行浇筑时采用分层下料与振捣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建议
第一,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我国缺乏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许多施工技术大部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因此相关机构和部门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使这一技术能够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第二,加强技术交流。正式开展房屋工程施工之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参与单位需要加大沟通力度,明确施工的重点内容,了解技术要点,明确施工方案,为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混凝土施工具有整体性与复杂性特点,为实现房建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势必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改进,解决好混凝土常发的漏筋、孔洞、连接部位缺陷等质量问题,要从混凝土施工各环节入手,优化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在把握好混凝土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同时,还要落实好养护要求,对常见质量问题起到预防效果。此外,先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也是重中之重,对于改善混凝土施工现状以及规避常见质量缺陷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