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21李永辉
李永辉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东津实验中学 山东 东营 257400)
1.物理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物理是一门集实验和综合逻辑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相应的要求,不用的学生的物理接受能力存在差别,因此,可以用物理分层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因材施教的观念。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有效的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为阶段性,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在同一阶段都会有一些共性;也因为差异性,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教师需要接受学生们的相同与不同,并且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巨大潜力和无限的可能。因此,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物理实验和物理作业都进行分层,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分层设定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设定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层次,教师可以逐级增加教学难度,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尖子生来说,教师可以在基础大纲上适当增加内容,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中等生来说,只需要掌握基础大纲即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大纲难度,由简单到困难逐级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分层课堂提问。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遇到较为模糊的物理知识点,但很多学生不想去深挖知识点,彻底对知识点掌握,也可能是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新旧知识冲突造成的,学生形成了懵懂的状态。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模糊的知识点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理清知识点,不断的对知识点进行反思。但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问题,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也相应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教师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只为优等生设计发散问题和悬念性的问题,也要为基础较为薄弱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设计基础问题,能够增强这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提升班级的整体成绩。
2.3 分层进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实践内容,一直以来实践教学活动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格外注重组织学生进行课上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活动消除学生对于物理的盲目畏惧,运用相关物理成果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化物理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分层物理实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变阻实验课时,可以将实验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连通电路,能够对灯泡亮度进行控制;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连接电芦,可以运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亮度;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并能够调节小灯泡亮度,达到教师实验要求。
2.4 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分层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首先教师应当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依据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将学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甲、乙和丙,甲是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作业完成难度较大的同学,所以这部分的同学需要进行模仿性的作业,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基础内容的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等题型的作业。而乙是成绩中等,题做得少,努力程度相对丙来说少的同学,成绩较为不稳定,这类学生可以留甲层同学的基础作业,再加上一些稍难的题,培养思维能力。而丙层同学是较为努力,物理水平较好的同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那可以在乙层同学的基础上留一些实践性作业。所以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可以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完成作业,使部分同学不用承担那么大的负担,也能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
3.总结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提高全班的物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