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2021-11-21徐克荣
徐克荣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街子初级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前言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包括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化学学科价值与社会责任以及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等基本要素[1]。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科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刻把握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做好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升初中生化学学科学习能力。
1.感知实验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考察的要点比较多,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才能完成,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不高。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实验过程与变化,通过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
以《空气的成分》为例,在实验“学习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中准备了红磷、水、导管等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的内容将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按照空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瓶内出现什么现象?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什么物质?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如何解释等进行分类叙述,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由于燃烧水从右边的瓶子中自动流入到左边有红磷的装置当中。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第一次感知了实验的变化内容,了解了实验所带来的实验现象并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2]。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瓶内是小木条是否可行,如果里面换成其他的物品是否可行?通过进一步引申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求知,激发学生继续试验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镁条燃烧等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感知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新奇变化,从而继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主动发现问题,学会合作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完成问题的学习。化学实验的操作应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将问题抛给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实验室制氧气》为例,在实验“观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分解”中教材提供了四个步骤:①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②放入二氧化锰后伸入带火星木条;③重复①并直接添加二氧化锰,观察带火星木条;④在③结束以后再重新加入过氧化氢观察带火星木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行让学生对四个条件讨论、分析四个步骤设计的意图从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和了解实验操作中的目的,如第一个和第三个的步骤都是放入过氧化氢但一个是直接放入二氧化锰另外一个是先实验在放置二氧化锰,二者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实验的前三个步骤是判断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的价值和效果,而第四个实验可以是用来称重实验前后二氧化锰质量的变化,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与内容,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和实验知识的学习、巩固具有明显的帮助[3]。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内容进行了丰富、拓展,对掌握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化学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化学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提升初中生化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为例,教材中提供了“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实验并给了物质是否可燃、是否需要与空气接触等实验操作,这一系列实验操作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课堂结束以后鼓励学生将这一内容在家庭中开展化学实验的实践,在家庭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内容与学习的实验理论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化学实验所有内容都要以视频录制的方式进行呈现,教师鼓励学生将录制的视频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提升学生将化学理论转为化学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做好学生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意识培养、化学实践能力提升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