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的方法
2021-11-21周小鸳
周小鸳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中学 浙江 嵊州 312467)
前言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当中,信息网络技术能力属于今后的基本发展技能。当前状态下,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缺少有效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调动学生编程知识的直观能动性。鉴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1.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计算思维内容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高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掘计算思维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部分。之后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完成复杂问题的求解目标建设。对于学生来说,计算并不是唯一的分解,需要在问题创设的基础上,指导思维计算。分析教材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实施模块化的水平划分。合理的引导高中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加大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逻辑的思维能力,满足抽象的思考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用计算的思维简化问题,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软件使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循环语句”的相关内容的时候,高中教师不可以单纯的使用讲解的方式进行实现,如果仅仅介绍解循环语句的内容是如何重要,将如何实现,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问题出现。此时,就需要高中教师设计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小程序。像运动会成绩计算程序的设计方式,就可以在输入成绩之后,在循环语句的基础上,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感知到循环语句的实用性价值,进一步就可以提升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对培养计算思维的问题情境
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计算思维活动的形成,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形成问题的观念,并且结合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在思维建设的路径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问题思维。让学生感知到问题思维的重要性,并且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进行培养。此时,在实施教学内容建设的路径中,教师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实验的方式来创设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高中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应的系统价值能力的建设和培养。
例如,在学习“excel 统计”相关内容的时候,高中教师就可以将理论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相关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使用 excel 统计的相关知识,将本班级学生的体重身高,平均成绩等数据呈现大家的视野当中。让高中学生分析怎么样才可以更加直观的将全班同学的成绩体现出来,需要使用的软件图表功能建设方式。此时,学生就会在问题情境中,唤醒问题意识。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将班级学生体重身高或是各科成绩按照从高到底,亦或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以丰富学生课堂探究内容和学习兴趣,以此增加学生的课堂主管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学习。
3.在软件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需要使用软件,加大软件教学的操作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观察性能力。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还可以在软件的基本原理当中,分析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应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
例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递归算法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最终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学习思想。在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入了猴子摘桃子的案例,之后,找了十位学生计算其中桃子的总个数。之后,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合递归的条件。此时,结合计算思维的特点,逆向思维,从后往前推算。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充分结合生活,明确职责,主动的探索。从基础教育做起,提升实践性、实用性价值。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想法,加大计算思维培养,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为今后会成为信息化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