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办法研究
2021-11-21徐丹
徐 丹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 福建 蒲城 353409)
初中数学作为抽象性学科,学习难度较大,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颇感吃力,难以夯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此情况下,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透彻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时间的堆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同时,高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意识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首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研究逻辑思维与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1]。在此基础上充分研读发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进而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强化学生逻辑思维意识。
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便于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还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扩大数学知识覆盖范围,进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创新能力。
2.教学中融入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中融入先进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块长方形茶几的图片,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茶几上两条水平线是什么关系,之后再将茶几图片旋转,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线发生了何种变化。这种结合生活常见事物辅助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培养逆向思维,促进思维多向发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强化正向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创新原有教学方式和理念,重点改变以往的提问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多向发展,更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定理》一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逆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反向证明线为角平分线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灵活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加强对逆向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
4.新旧知识结合,构建逻辑框架
初中数学知识复杂繁琐,包含大量抽象的定理和公式,学习难度较大,但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存在关联性。因此,在讲解新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有关联的旧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新知识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框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条件》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全等三角形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2]。之后设置知识案例:如果想要打造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木板,如何在用最少的条件下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以此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知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可以强化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5.巧设判断题,完善逻辑思维
初中数学诸多题型中,判断题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的重要形式。判断题中会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这类题型需要学生思考是否存在反驳题意的可能性,以此来判断命题是否正确。因此,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题,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创新现有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实现高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打造具有针对性的高效课堂,强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