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21张蕾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文/张蕾

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探索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机制则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之一。2017年12月5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基本任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要彰显出来。因此,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发展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素质。

一、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

(一)组织机构普遍设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组织相关的专业队伍组建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和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心理咨询辅助工作[1]。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学生处等党政机关的形式来负责,其功能日渐独立分化、专业化。

(二)队伍结构逐步完善

高校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组织基本都是由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的专业骨干辅导员来担任。其中,专职教师队伍绝大多数具有心理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兼职骨干力量来源具备资格的辅导员、心理学科任课教师等[2]。专职教师具体负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的相关工作;兼职咨询师则需要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或者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具有一定的相关心理教育教学经验。

(三)设施设备基本保障

各高校都相应地增加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按照工作的数量和特点及实际的需要,有计划、分批量地进行专业设备、数据分析软件和团队学习等的基础设备的建立,在物质和技术上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顺利地进行开展。

(四)工作内容和形式丰富

不少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各类心理活动,同时也在探索“互联网+”的模式,越来越重视“线上+线上”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比如,有的学校开展“会心小组”—一个网页、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咨询室等[3]。

可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经验积累厚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和多元化。我们应该在学生工作的探索中积极创新,并发展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因此,各高校应该本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建设,以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

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强调发展中的个体受到一系列环境系统的影响,并与其相互作用、生态环境从内到外可以划分为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以及个人与其交互作用;中层系统—各个微观系统间的联系;外部系统—个体未直接参与但是却能影响其发展的系统;宏观系统—存在于以上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综合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方面进行积极心理干预。

(一)线上平台应用于线下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多元化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线上平台搭建与线下实体教育结合同步进行[4]。资源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我们更需要将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模式[5]。以线下教育为主要阵地,线上教育平台为辅,利用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二)三位一体:打造家庭、学校、学生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首先,从个人层面讲:一方面,自我调节与外界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相互促进和影响。各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时候,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身心调节和外部沟通的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学习。把自身的认知模式的新变化落实到行为模式中,进而以合理情绪进行自我调控。同时,通过加强个人的不合理情绪和认知,结合外界的联系,多和朋友、同学、教师等联系,分享个人的认知情感,将内部和外部的调节方式相结合,缓解个人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与个人情绪接纳相结合。认识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学会管理情绪的基础。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要尝试感受它的存在,承认它的必然性,并通过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做出理性的判断。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健美操、原地跑步、跳绳等。通过个体的身心锻炼,增加心脏和大脑的机能,使人产生兴奋感,提高我们的抗压能力。

其次,从学校层面讲:通过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库,进行跟踪和善后处理机制。第一,可以及时跟踪和记录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第二,防止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恶化,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心理干预和治疗、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形成长效预防模式。通过心理健康的积极引导,使学生摆脱负面影响,改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后,高校学生就更加需要后续心理健康辅导的介入,我们要深入学生群体,加大预防和干预措施。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设线上心理知识讲座、“同心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应激应变的能力,增强自我的心理调节功能。心理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引导,帮助学生战胜负面情绪,学会管理自我的情绪,变主动为被动。同时,建立各部门多维度联动机制。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各个部门相互介入的整体教育工作。因此,要建立以分院为单位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摸底排查工作,并定期跟踪和观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掌握具体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上报工作。同时,要建立宿舍、班级、分院、学校的“四舍联动”机制,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防御网络。学校负责统一领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分院负责各班的管理教育工作,宿舍设立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分院心理委员等增强基层的心理上报渠道,从而扩大心理危机干预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另外,要建立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家校携手,为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驾护航。

再次,从家庭层面讲:第一,营造健康家庭氛围,进行自我调适。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角色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如果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的负面情绪,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家长应当成为正面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需要主动关心孩子,通过亲子互动、沟通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第二,学会包容理解、鼓励孩子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随着家长与孩子的相处,及时发现家庭亲子矛盾,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尊重他们的独立和独处的需求,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他们,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加强沟通和理解。

最后,从社会层面讲:第一,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政府、高校及相关的社会组织提供的心理服务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完善心理咨询三级工作机制。要及时帮助心理亚健康人群摆脱困境,高校等单位应当筛选专业心理咨询师,完善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实行三级工作机制。第一级为线上及时干预,干预内容为突然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直接心理应激反应;如果发现来访者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身体不适反应及以往的心理问题,则应进入二级干预;在此类来访者中如果发现需要长期跟进的则进入三级干预;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媒体宣传。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可以通过官方主流媒体、微博、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信息的发布,及时传递正能量信息,做好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及时消除学生的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事件层出不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认知和行为习惯的个体素质教育,也是全面关注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的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相互共同努力。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途径是教育形势所需,我们要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