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探析
2021-11-21赵柳
文/赵柳
随着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型,我国国民物质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不良思潮、不正风气在侵蚀着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的形成。高校是教化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性信念的重要场所,在这一思想理念塑造的关键期和成熟阶段,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否为青年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引航、价值引导、思想引领、人生引路对青年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稳固政治方向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惧困难挑战,接过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赋予的政治教育的接力棒。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教育内涵
(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中较亲民、接地气、和学生思想距离最近的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有效、及时向学生普及传达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1]。为牢牢占据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应主要通过党史、党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和治国理念,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从情感和思想上加深高校学生党员对党的认同,厚植爱党情怀,自觉主动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尊严和崇高形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要学”为“我爱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由被动到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
(二)发展党员教育
党员是党组织的最小组成单位和主要活动主体,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育、管理、监督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来开展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过程中,突出政治标准。从源头上,通过多渠道多方位考察求证,将真正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定政治信仰的先进积极分子吸纳入党;从教育上,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打磨双管齐下,促进真学、善学、勤学、深学;从管理上,完善支部组织建设,在完成规定步骤的同时,创新管理机制;从监督上,转变传统监督理念,采取“自评+他评+多评”模式,保障党员群体的纯洁性、先进性,以把好入口关、教育观和出口关,保证队伍的基本素养,为队伍的战斗能力持续续航[2]。
(三)做好示范引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应自觉端正自身言行,勇于开拓进取,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落实政治引领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榜样示范,在自己的生产、工作、学习领域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发挥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来传播正能量。高校是党向青年学生群体宣传党的进步思想、路线方针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社会实践、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政治标杆,吸引学生自觉向优秀的党组织靠拢、向优秀党员看齐[3]。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面临的困境
(一)支部组织制度亟须完善
就制度建设而言,多数学生支部在制度建设上不够严谨,没有细化规章制度,对具体事项要求不严格,实施后也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导致支部建设无章可依、无规可循,支部工作开展时无法有效的规范学生党员行为、解决党内问题、贯彻落实制度,支部工作开展后无法衡量评估,查漏补缺。在组织建设方面,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配备较齐全,书记一般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或党员任课老师担任,委员一般由高年级思想端正、政治素质较硬的学生党员担任。但由于学院党员副书记、辅导员、党员任课老师、委员多不是科班出身,加之自身原有工作、学习复杂、繁琐,在支部建设上难免出现有心无力、甚至无心无力的情况。因此,在支部整体组织能力和人员架构上,仍存在着“关键少数”缺乏关键素养、关键能力和关键作为的问题。
(二)支部政治影响效力低下
政治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了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政治影响力亦是党最基础、最深远的影响因子,决定着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而党支部政治影响力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政治建设是否落实到位[3]。就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影响力实际发挥情况而言,尚存在对党员、普通学生群体影响力不够明显,支部存在感不强、号召力不够,党员对党组织情感归属低下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党员敷衍完成“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支部开展的组织政治学习生活,敷衍履行党员职责与义务,没有正确认识党员的担当与使命,对党内事务、活动漠不关心,仅被动完成要求参与的事务,没有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带头意识、没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无法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党性薄弱,对党缺乏内在的认同和忠诚。
(三)教育宣传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没有探索出合理高效的政治教育模式、发挥其春风化雨的宣传教育能力。一是教育内容僵化老套。部分支部书记和委员没有与时俱进学习了解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加之自身政治素养不高,缺乏对开展政治学习的认识,在组织政治学习时,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在质疑支部书记政治素养的同时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二是教育形式单一固化。部分支部在开展教育学习时,仅采取“满堂灌”的填鸭教学模式,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互动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三是宣传效果差强人意。尽管部分高校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但仍未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强有力的抓手和着力点,支部如何在宣传内容、手段上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目标,促进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实学、真用,仍是所有学生党支部面临的共同难题。
三、新形势下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途径
(一)革新支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建设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起步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要求,必须把制度笼子和组织框架搭牢、建实。首先,明确支部制度建设体系和责任体系。在全面学习领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建党、治党制度建设精神要义基础上,完善全覆盖式的支部制度规范,形成明文条款,严明组织纪律,标清“高压红线”,把制度的监督作用、约束作用、管理作用和引导作用落到实处,并在此基础上,将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定位到岗到人,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对接人和责任人,支部书记、委员、普通学生党员能各司其职,促进支部高效、健康、和谐正常的运转。其次,优化人员配置,知人善用,让真正有才能、有精力、有情怀的党员同志担任党的干部。要分级分层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和带头示范作用,当好政治标兵。
(二)强化支部政治学习,规范政治生活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教育和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政治学习,将政治学习生活的有序开展、规范建设摆在支部发展育人的首要位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实施:首先,组织支部党员共同规划学习任务,制定预设目标,具体实施途径和学习考核要求,以此确保学习约束机制的合理性和接受性;其次,在政治学习中,坚决执行共商共制的学习计划,加大过程评价力度,杜绝不良学习风气的滋生,畅通退出机制,以此提高党员培养质量;最后,学校、二级学院作为基层学校发展教育党员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必须保障党规、党章、党史等有关党的基础思想教化内容授课的落地、入脑、进心,以此保持学生党员理论清醒,锤炼党性。
(三)拓宽教育内容形式,提升宣传能力
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的宣传手段和载体是全面发挥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内在需要与外在要求。为此,一是要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组织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思想结晶,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引进时事热点、舆论事件,采取讲授与讨论互动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鲜明的案例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加固所学党章、党规、党纪、党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矛盾根源的能力。二是要拓展教育形式,多方位全方面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将党的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日常管理等各个教育维度。三是要创新宣传路径。对出生、成长在互联网盛行的“网络原住民”大学生开展党的宣传工作,除了能把握住线下社会价值取向、学校学习生活的舆论导向外,更重要的是能攻克、遏制网络大环境对处于理想信念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可组建一支政治过硬、有优秀文字功底、良好网络办公技能的网络肃清队,及时就热点问题进行跟帖、转发、评论,删除不当言论、观点,带动网络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牢牢占据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提升宣传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