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自身问题及改进

2021-11-21陈雄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价值观大学生

文/陈雄刚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我国的就业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为例,结合就业形势、就业方针政策、就业平台等客观因素,重点针对大学生这一求职主体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多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便于进一步反思,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

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近几年大学生求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五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一)就业观念传统守旧

主要体现在对单位性质和单位地域的认识上,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抱着找一个稳定工作的思想,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作为是求职首选,对存在不稳定因素、人才短缺的民营企业认可度较低,但依据往届毕业生毕业后参加的各种招考情况来看,在短期内考中公务员的毕业生凤毛麟角,考试录用率远远低于考研录取率。这种唯体制内工作的观念,造成就业率大打折扣;另外,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时,由于学院大部分同学来自陕西,特别是陕西农村,不能用创新、开放、发展的思维和眼光看待个人发展,而是坚守故土难离的守旧思想,仍想在西安和户籍所在地市就业,附近省份和发达地区不予考虑,边疆地区也被排斥在外,从根本上制约了自身的就业单位的选择面,丧失了很多就业良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自我定位不清

部分学生职业定位模糊,缺乏独立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没有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四年来的大学学业及其收获没有做出系统总结,不能从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提炼出自己能力,挖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性格与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进而在面对就业时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职业,想要选择什么职业,造成求职意愿不强烈或者盲目从众,失去了求职的主动优势。另外,“90后”毕业生由于其独特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在工作认知上,希望从事具有成就感、创造感,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工作,但仅限于理想化,没有明确定位自己,没有将自己实际与理想结合起来,造成求职过程中始终觉得没有适合自身的岗位,进而抱着观望态度,放弃求职。

(三)求职心理素质欠佳

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良好,一些普通的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这部分学生对这类招聘企业不够重视,并且从不考虑与自己专业匹配度较低的职位。当这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去了知名单位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就职,会产生攀比心理,却不考虑自身情况的盲目应聘,使应聘成功率较低,也造成了消极懈怠心理,导致错失就业良机;另一方面,毕业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社会经验,对企业招聘的职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应聘面试时,如果准备不够充分,表现不如其他面试者,就会失去录取机会,几次应聘受挫就会导致大学生对求职产生抵触和焦虑的心理。长此以往,这种自卑心理无法缓解,大学生就陷入就业困境中。

(四)专业技能不足

部分学生平时侧重于社团活动,忽视专业课程学习,造成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或学习的内容仅限于学校课程安排,缺少学业职业规划,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专业课程没有更深入的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当前社会普遍需求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水平较低,专业技能欠缺,不能摆正自我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困难,求职失败经历又带给学生自卑感。这也导致在应届毕业生求职中“慢就业”或“不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会造成毕业生就业的恶性循环。

(五)求职技能不足

尽管一部分高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导课程,但是由于这类课程不是必修课,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学生的求职经验仅靠自己摸索和总结。毕业生就职技能欠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礼仪素养水平等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些个人软实力上的短板导致毕业生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历制作存在过度包装,求职定位不明确,没有依据不同单位、岗位有针对性地编写应聘简历等问题,同时没有做到细致研读分析招聘公告以及通过多次参加招聘会分析总结,提升应聘能力,求职方法技能存在很大不足。

二、对策分析

(一)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更新就业观念

大学生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心态,全面客观分析就业环境,认清现实情况,克服思想观念的障碍。目前不论国企还是事业单位都在逐步探索改革,聘用人才制度也将慢慢趋于市场化,因此需要重视个人能力培养。同时必须打破“铁饭碗”思想,根据市场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前以及日后长远的教育大众化阶段,“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将是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种行业都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可以选择多种行业就职,无论做科研工作、在企业单位任职还是成为个体经营者,只要能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另外,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国家,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才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思想、观念,接触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有机会全面地了解国家,了解新时代,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二)鼓励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为求职精准定位打下基础

大学生因长期处在校园环境中,针对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机会较多,实践经验较少且认知不足[1],对工作的期望过高,自我定位不清。大学作为大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学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组织安排学生提前入企实习,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社会,明确自己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进行多家企业实习,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感受不同单位、岗位之间的差异,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进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与现实相符的工作期望,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也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将来的职位,为大学生求职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简历制作的针对性

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学习简历制作的规范性、全面性,依据企业阅读习惯,合理编排简历各部分内容,确保将个人能力及成绩展示给用人单位;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岗位对求职者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所以简历必须依据公司类型与岗位类别,有针对性地对内容、顺序、详略等进行不同编排,指导学生应尽量做到“一岗一简历”,也可以通过举办校企联合简历大赛等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指导学生提升简历制作的针对性。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2],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不仅关系青年学生的成长道路,更决定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关乎整个时代的价值观质量。在这个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于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价值观在青年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部分学生求职过程中利己和功利主义较重,对于社会需求和国家需要层面的考虑非常少,对于自我和家庭的考虑更多,因此在校期间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需求、爱国精神等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至关重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融合起来,引导教育学生就业是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步骤[3],是坚实地步入社会并自立自强、担负起家庭和社会使命的重要一步,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党和国家培养之情的决定性举措,没有工作,就没有依托、没有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才,要树立远大志向,承担起责任与义务,为父母解难,为国家排忧,真正成为有远大志向、有家国情怀的人,成为家庭的脊梁、祖国的栋梁;二是加快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把专业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择业观、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重要作用,在保证专业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专业不减量,育人提质量”,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内容交织交融、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找准人生定位、人生追求、人生目标和使命担当,立鸿鹄志,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做新时代奋斗者。

三、结语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使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受到影响,不利于未来发展,因此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价值观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的价值观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