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与实践

2021-11-21李彦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养老

文/李彦斌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传统的居家养老不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滞缓,且养老机构的从业者大多年龄大、学历低、综合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缺乏具备养老服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为了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就需要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相关专业,并且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基准,为社会输出更多服务养老事业的人才。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但仍然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保障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定义及养老机构类别、功能分析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定义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是公共服务类别下设的一个子专业。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熟悉国家养老产业政策法规,掌握有关老年人健康护理知识与技能,具有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知识储备的人才,以满足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会对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养老机构类别与功能

就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属性进行分析,我国养老机构主要有营利性养老机构和福利性养老机构两种类别。就具有营利性特征的养老机构而言,在其经营管理上具有自主性以及营利性等特点,这种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开设,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具个性化、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也体现营利性的特点,需以实现营利为目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福利性养老机构来讲,则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公益性质[1]。

就老年服务产业的特征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来看,需要根据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开发出多种服务产品,这些服务产品既包括医疗护理、休闲娱乐方面,也包括金融保险、金融理财等方面,以此来保障与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此外,还可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按照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年龄结构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可将其分为活力型、照料型以及失能型三大类,相关养老机构也需根据老年人类型的不同,为其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课题设置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所给出的预估数据显示,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增长至106万亿左右,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则会有上千万缺口[2]。专业人才培养,自然离不开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则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大研究力度,相关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014年6月,教育部、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3]。《意见》指出,必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截止到2020年,全国共有130多所高校开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开办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各地办学条件较差且参差不齐的现状,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湖北省共有3所高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此专业,其中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人数最多,整体发展较为迅速。就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各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老年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以及医学等相关课程,同时就专业必修课内容来看,各学校也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老年护理、社会工作、养老机构运营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当前部分院校还开设了护理礼仪、临终关怀等相关突出人文关怀的课程。下文主要就其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对策。

三、高校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当前虽说已有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因为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二,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今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因此,必须要以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但是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这一特色,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由于这一专业是一个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并且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各院校应该与相关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匹配,定点培养人才,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资金不足等相关问题,没有做到与相关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匹配,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与技能知识的教学,由于缺乏实践,学生理解与掌握技能的效果欠佳。

四、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基准,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服务于老年养老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需做到专业规范化,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落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出台一些教学规范性文件,使各高职院校能够在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展开教学,以避免其教学的盲目性。这一培养目标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教学为主导,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扎实的、关爱老人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还应为学生普及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知识、教授养老机构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直接进入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应突出操作性、实用性以及德育教育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开设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人营养搭配、老年人心理辅导、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内容,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其次,还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应以实习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采用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还应选用学生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还应增强德育教学内容,开设“临终关怀”“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人际交往与沟通学”等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让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为老年人服务。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因此,以期培养出专业扎实、品质好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就需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安排教师去相关院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其次,与相关养老机构进行对接,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参观、实践,通过实地考察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再次,高校院校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并给予经费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实地调研,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进行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最后,一些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因此,除了提升全职教师能力水平之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校外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定期来校授课。此外,在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时,也应邀请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以构建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重视人文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融入

就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尊老敬老品质、良好管理才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能力;应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技并修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整合筛选教学内容,加大文化素养课程比例,将人文课程充分融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协作育人机制,依托老年服务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构建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工作经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就做到了结合本校实际的情况,实施保利中轻国际订单班和非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其他高职院校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五、结语

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当前与之有关的研究较少,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能为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养老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