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培养中文艺活动的导向性探究

2021-11-21刘青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素养

文/刘青

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工作都兼顾学生的文艺活动,如古代的“六艺”教育就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文武兼备的人才培养。古代的教育工作用“六艺”规划教育具体方针以培养有用人才,包括知识、学识、品德上及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多种方式的教育[1]。孔子最早提倡礼乐教育,认为陶冶情操的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如今,艺术教育统称为美育,旨在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要将美育教育纳入其中,高校应充分发挥文艺活动的导向性作用。

一、高校文艺活动所具备的育人功效

(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文艺活动是最能反映学生价值观的一种文化,也是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引导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文艺活动形式载入能够有效融入当前社会的核心价值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社会的思考和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和人生观,充分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服务的意识,增加其自身的内心力量,帮助学生能够独立的选择外界信息,接受正面的信息,促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文明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人。高校的文艺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帮助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关键。文艺活动的举办能够为大学生的精神享受和文化追求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获得综合素养的提高。当前高校的文艺活动种类较为繁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活动参与其中,来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二)文艺活动是完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通道

随着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当前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过程中要加强素质教育。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适应力和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创造的发展能力,还要提升其诚信、品质、审美等职业素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他的文艺活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美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展综合素质教育。

二、高校文艺活动育人功能的特殊体现

文艺活动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文艺活动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是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为主。这种教育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但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具有局限性。举办文艺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无论是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定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与实践能力。

(一)高校文艺活动的显性育人功能

高校开展文艺活动从显性角度上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由于人的艺术素养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力激烈,更需要专业性和综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阵地的高校,有义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世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音乐、美术、摄影等文艺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增强自身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上的愉悦,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高校的校园文艺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营造校园的良好氛围。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同时也能影响人的性格和价值观[2]。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的融入,高校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文艺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成长。各类文艺活动还能活跃高校的气氛,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防止西方不良文化的侵入,借助文艺活动和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相融合,给学生输送健康的正确的价值理念。

(二)高校文艺活动的隐性育人功能

高校的文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文艺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许多文艺活动洋溢着爱国、爱校等情感,高校学生最重要的是激情,激情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高校借助文艺活动同时开展爱国爱校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校文艺活动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学生积极参与文艺活动能领略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浙江财经大学所举办的大合唱的主题以具备民族风格为特色,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此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同时爱国主义节目和红色歌曲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高校文艺活动育人导向性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重视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文艺活动的创作

高校举办文艺活动时,需要注重对于活动内容的创作。文艺创作本身源于学生,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具体的操作内容大部分可以选择以学生的生活为主,创作出符合学生的精神和学生追求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开展从思想、艺术和文化等多个角度上都要秉持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将文艺活动作为讴歌的载体,让学生真正可以得到动心和灵魂的洗礼[3]。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秉持着传承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进行文艺的创作。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为是“00后”“95后”,要想促进文艺活动的开展,就需要以该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文艺活动主题,尽可能选择适合学生的和内容积极向上,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接近学生生活的主题。高校的文艺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文化空间和精神享受,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需求,始终坚持文艺活动主体是学生。围绕学生的发展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在文艺活动创作中体现为全员参与,个体上体现为主动参与。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策划都要依托于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和结构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文艺活动的实际开展是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做出强有力的准备。

(二)高校文艺活动要把握审批关

高校文艺活动开展和落实时要加强管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某些高校迎新活动开展的具体的内容要加强,对不符合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内容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摒弃,避免不良思想对于青年产生影响[4]。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和高品位文化需求,在文艺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把握好主题观,要歌颂正能量的作品,把文艺活动除具专业性外,更要注重教育性和方向性,把握好活动或者活动作品成果体现出的主题观念,尤其是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避免不良思想和外来敌对思想对于学生的侵入。除此以外,还要充分把好秩序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文艺活动开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三)依托于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开展校园文艺活动

校园文化的核心展现的是高校的精神,弘扬的是高校的精神文化。高校文艺活动秉持着学校本身的特色,具体的高校文艺活动的开展,是需要结合高校本身的特点去设计相应的活动,并不是随意开展的活动,是需要将传统的文化和文艺有效结合。例如,江西的赣江文化,主要展现的是主流红色文化,在江西部分地区的高校开展文艺活动过程中,就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有效促进高校文艺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需要不断树立自身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为主要导向,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力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四、结语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高校文艺活动,为了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出育人的导向作用,需要不断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高校文艺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突出育人功能的实现,要注重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文艺活动,推动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促进文化育人功能的落实。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