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2021-11-21逄春蕾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愿少数民族毕业生

文/逄春蕾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已然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创业也成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新疆一直较为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对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不仅在当前缓解就业压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常态发展的推动力[2],为区域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在各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响应,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参加的活动类型更加多样,毕业生创业的意愿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意愿也产生了变化。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与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创业意愿调查选取了四所新疆高校两年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共380人。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创业意愿与需求、创业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创业意愿、创业现状和创业能力需求进行了统计。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主要动机,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分为正在开展创业活动、个人未来会进行创业、个人未来可能会参加创业活动、个人不想创业四类。经过统计,1.69%正在开展创业活动,5.07%不想参加创业活动,93.24%未来有意向参加创业活动,其中24.7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会参加创业。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当前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并且对未来的创业充满期待。

在总体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性别、族别、专业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较大差异。男性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生,正在开展创业活动和未来会进行创业两项指标分别高于女性毕业生0.17%和14.8%,而认为个人未来可能参加创业活动的统计中女性毕业生高于男性毕业生2.5%;正在开展创业活动中哈萨克族的毕业生占3.23%高于其他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毕业生在个人未来会进行创业、个人未来可能会参加创业活动的占比均高于其他民族,分别为26.55%、68.73%;从少数民族毕业生专业分布(理工、人文、经管、农学)统计,正在开展创业活动的以经管专业(2.7%)和农学专业(2.29%)占比较多,经管毕业生在个人未来会进行创业的为33.78%,高于农科类(22.9%)、理工类(22.07%)、人文类(20.0%)。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政府的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非常大,少数民族学生对创业的内涵理解与国家提出的自主创业相契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认为近年来就业的压力大为增加,并把创业看作一种新的就业机会,因而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比较高,其中对创业非常感兴趣的毕业生为39.2%,但近两年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正在参加创业项目的比重比较低,仅为1.69%。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创业或有意向参加创业活动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基于自身对项目的浓厚兴趣,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并促进自身锻炼成长或丰富人生阅历;二是通过创业积累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三是打破固有就业体制对个人的约束,追求自由的生活。在创业初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面临创业困难,创业初期经济收益较低,甚至产生了创业责任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和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由团队成员的经验和外部人士的建议决定的,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技术不强,项目周期短,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但对创业的理解明显偏差、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过程缺乏计划和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少数民族毕业生存在传统就业观和择业观

影响毕业生择业和就业的因素有多重,就业需求考虑较多的因素有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爱好等,并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去向,39.4%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19.4%选择到企业工作、16.1%偏向继续深造、15.8%会选择自主创业、其他(如科研机构、部队)为9.3%。显然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保守谨慎,相信就业中的“铁饭碗”理论,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来自多子女家庭,就业受到毕业生家庭子女数量、经济水平、长辈职业等家庭环境的影响,家族内的榜样力量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二)少数民族毕业生自身存在的语言障碍

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且在中小学和大学中进行了汉语的学习训练并达到一定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要求,但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民族班级的毕业生主要来自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或单一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通常是以本民族语言交流为主,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专业的知识内涵和生僻字词的学习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因而会导致国家创业政策的解读不全面、不准确,创业能力提升受到制约。

(三)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缺乏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同时也需要具备常规化和职业化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技能储备满足程度对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之具有较高创业意愿的学生在缺乏创业经验的创业初期,渴望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获得创业成功,调查得出少数民族毕业生希望获得提升创业能力的学习机会,但各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投入的并不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和创业的机会较少,普遍认为个人对于如何创业、创业的必备技能、创业团队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强学习。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缺乏大学生创业相应的软硬件和主要的师资,为学生传授的创业技能和知识有限,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三、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能力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意愿除了个体方面因素、家庭方面因素,高校方面因素、社会环境方面因素也有显著影响,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各方面协同努力,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高校环境以及政府提供的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因地制宜”提高学生创业意愿与行动力,学校应该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引导其树立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的能力。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

创业既是就业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少数民族毕业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强化个人担当和责任意识,将青年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转化为创业动机。创业是一段历程,不能一蹴而就,事关毕业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需要根据团队的专业特长、家庭情况、知识储备、资金情况、创业政策知悉情况等,及早对创业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选定的创新项目进行规划,在各个阶段及时分析创业团队存在问题,为后期创业项目的发展提出修正、改进的意见。

(二)高校需要完善在校生的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理念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学校阶段的学习,因而高校需要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在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薄弱,需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将专业知识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教学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与创业教育相结合,除了对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前沿理论与政策的讲授,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的丰富,唤醒学生创业的兴趣、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改善创业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师资能够培育学生勇于探索和锐意创新意识,因而高校必须加强对创业指导相关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选派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培训,能够充实创业教育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创业案例,向学生准确讲解创业政策,启发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在案例学习中拓宽视野、获取学习创业方法和创业技能。高校针对创业师资队伍人员的缺口,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取长补短,通过企业、社会合作积极推动创业教育。

(四)完善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创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理论化教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仿真的社会化环境和创业机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资源和创业平台资源,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的选拔赛、培训等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引导学生明确创业活动的过程,在“实战”中熟悉创业政策、学习创业技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专业的机构和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创业模拟实践平台和实战平台的合作,借助政府、企业等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源促进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结语

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良好的创业环境开辟了大学生创业新时代。高校创业实践、技能学习及创业指导能够强化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少数民族毕业生走进社会、成功创业“送上一程”,进而在西部地区开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意愿少数民族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最“叛逆”的毕业生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