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质量路径研究
——以益阳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1-11-21王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院校

文/王滨

高职院校的办学导向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所以考核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质量[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对其就业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渐增大,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多。从近几年国家发布的就业数据来看,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普遍较好,但与高就业率相矛盾的是就业质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简况

根据《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为874万。《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其中2020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高职专科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此外,调查显示,202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

二、益阳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益阳某高职院校(以下简称本校)毕业生近两年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主要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总体就业率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0届毕业生有2300人,有近九成(87.6%)毕业生已落实就业,较2019届就业率82.63%有所上升,与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91.64%有所下降,与麦可思公布的三年数据进行比较,2020届和2019届略低于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前景整体来说较为乐观,但仍需加强。

(二)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现状的主观评价,从毕业生的角度反映其对就业质量的满意程度。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发现,2020届、2019届、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波动较大,分别为72%、98.78%、90%。毕业生对就业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入低、工作环境条件不好、发展空间不够。

(三)专业相关度

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比例,反映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6%,近六成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2019届、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4.59%、76%,毕业生专业与工作职位相关度不高主要因“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从事专业无关工作。

(四)职业期待吻合度

职业期待吻合度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的认知与在职场实际中的感受之间的匹配程度,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3%,认为对职业的认知与在职场实际中的感受之间不吻合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18%)和“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14%)。

(五)就业稳定性

就业稳定性以离职率为衡量,就业稳定性是反映毕业生踏入职场初期的稳定程度,本校2020届和2019届毕业生的离职率分别为48%和54.77%。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空间不大”(33.76%)和“薪资福利差”(13.73%)。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一)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事实上目前的人培体系中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等级证书甚至可能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毕业生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有些毕业生甚至在沟通方面也存在问题,走出校园后无法又快又好地融入工作团队和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里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几乎没有。据调查企业反馈,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缺乏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对接。

(二)教学质量与学校扩容速度不匹配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需及时跟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的提升速度与学校的扩容速度不匹配,尤其是教学实施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当前时代的进步所需还存在差距,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时可能出现专业相关度不高、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对就业质量有直接影响。

(三)职业规划意识缺乏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自身环境之外的世界,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在就业时偏向于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毕业前的成长都比较顺利,对就业也就存在较高的期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死守“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一条,在找工作时求职方向比较单一,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完善课程建设、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同时,更需要持续关注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效果。当前本校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需求程度仍较高,有六成以上(64%)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实践教学对毕业生实操能力强化的帮助程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校后续应当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实习实践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和就业服务网络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成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按照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后指导、班级会议、“一对一”咨询指导、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贯穿学生学习、择业、就业全过程。其次,建设更多服务实践的就业孵化基地,比如像益阳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中南电商园合作,共建的大学生直播实训基地“农播汇”。最后,完善一张渠道通畅的就业服务网络,一方面可以举办更多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严格把关各类企业和招聘岗位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校企(园区)深度融合,比如根据企业(园区)的真实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和企业(园区)发展,以求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学院建设与地方发展携手并进。

3.确定岗证融合教学思路

岗证融合是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专才教育的结合。岗位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证书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所以岗证相连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对接。岗位是工作的落脚点,就业首先是上岗定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只有盯住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才能培养适应于各个基层一线的技能型人才[2]。其次,证书是行业准入的门槛,是行业知识的证明。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接相关专业岗位职业证书需求,这些也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将来提升的重要条件。

(二)依据相应产业链、岗位群需求优化专业布局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对相关区域、产业的服务贡献情况,可以为后续招生计划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校近两届均有四成以上毕业生留在湖南省内就业,为本地农/林/牧/渔业、教育业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应当进一步梳理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依据相应产业链、岗位群的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程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三)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高职院校应当引导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就要积极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不要一味地盲从跟风,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计划毕业后从事财务相关工作,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且通过助理会计师证考试,为自己毕业时找工作增加筹码。

总而言之,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焦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高职院校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对接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并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