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实践应用
2021-11-21陈晓婷赤峰学院
陈晓婷 赤峰学院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在这之后,我国出台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创新发展过程中,科技的推动作用是重中之重,以科技带动创新才是科学的发展之路。在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提上日程,近年来各个高校也不断探索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与系统,并积极应用于实践,同时取得了一定成绩。2020年5月1日起实施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系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数据审计思维,借此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对于高校来说,这说明从政策层面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约束与保障。
此外,高校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中的难点与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问题的存在与高校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关系,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高校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创新发展为背景,研究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目的在于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建议,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与审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包含相关风险的识别,也包含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只有审计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内部审计才更有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发、审计平台搭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式,对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等系统实现对接,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大便利,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有利于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这样高校也会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从而助推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二)是实现审计创新的基础条件
高校内部审计创新不仅包含审计理念创新的内容,而且包含审计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创新也是创新发展背景下的正确选择。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审计理念和思想,从实际审计工作需求出发,实现信息化理念创新。其次,高校主要在审计方法方面探索创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的作用,通过数据化技术引进与融合,推进方法创新。最后,随着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与平台的搭建,审计人员也会不断追求自身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能力。从这一层面来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创新的重要条件。
(三)对于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每年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及合理性,不仅需要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而且需要高校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在高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内部审计是检验相应制度体系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反映高校治理的效果,并有效识别高校内部风险。高校依据内部审计建议防范和化解相应风险,同时促进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
(四)对于人才综合审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创新,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此过程中,审计信息化软件、平台、技术等的应用必不可少,而内部审计的主体依旧是“人”,审计人员的作用不可替代。而高校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后,审计人员也需要随之转变审计思路,同时丰富自身专业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从这一层面来看,随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因此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理念方面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内部审计理念发挥着引导作用,但审计理念的专业也属于难点问题。一是有些高校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以教书育人为主,更加注重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因此一些高校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重视,即使推进了相关进程,也仅仅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探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内审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或者无法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发挥应用作用。二是传统内部审计理念影响根深蒂固,相应内审方式方法也比较落后。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而言,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相应的内部审计观念也相对落后,审计人员更加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由于思想观念的限制,导致更加先进的审计理念无法树立,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自然也推进困难。
(二)制度约束与保障方面
制度约束与保障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行为纲领,但是这方面一直是难点问题。一是宏观层面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整体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较其他单位而言信息化建设速度并不快。虽然2020年出台了《规定》,其中包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但也只是在部分条款中提及,缺乏具体的规定与表述。而从其他宏观层面的政策来看,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有约束作用的也是寥寥无几,很难成为具体的行为纲领。二是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机制不健全。从高校内部来看,一些内部审计制度已经长时间没有更新,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规定也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制度指引和内审信息化流程指导。在此情况下,很难发挥制度的约束与保障作用,从而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三)系统开发与投入方面
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开发与投入环节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开发方面,一般时间比较长,因为有些高校需要开发新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而有的高校则需要在原有OA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无论何种形式,高校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和测试,到最终上线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从投入来看,一般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比较大,包含资金、人力、辅助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对于预算较为紧张的高校来说,如何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既应当提高资金的利用价值,也应当避免浪费等问题。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应用及现存问题
(一)实践应用
本文主要以三个高校为案例,介绍其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的应用过程,其中既有值得借鉴的成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从河北某高校的实践过程来看,利用三年时间研发出网上审计管理与服务平台,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六个部分,如项目管理、查询分析等模块[1]。高校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审计信息系统的搭建,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等方法,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流程,促进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此案例充分说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研发过程,创新成为内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从江西某高校的实践应用来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也是由高校自主研发,耗时两年,其间不断升级调试最终用于内部审计实践,并在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校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托OA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审计工作进展的实时更新,同时可以实现内部审计报告初稿自动生成、数据自动统计等功能,可以说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案例。此外,该校也组织了经验交流会,分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同时对后续工作作出合理安排。
从LGC高校的实践应用来看,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之初从多方面调整了工作重点,例如内部审计职能向管理型转变、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向多元化转变等。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需求,该校匆忙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条件和基础设施,从而导致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并不显著,后续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也名存实亡,最终实践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表现在后续成本控制不到位、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不高等方面[2]。
(二)现存问题
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应用的整体过程,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从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一直在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但建设水平并不高。管小敏、游雪琴(2021)[3]对福建省高校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所高校没有使用内部审计软件,还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使用内部审计软件和拥有审计门户网站的高校数占比均比较低。这充分说明部分地区的高校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并不重视,相应的推进过程也比较缓慢。
二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后续管理成本较高,难度较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只是阶段性结束,后续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即后续管理成本比较高。如果高校不能进行合理的成本管控,则无法发挥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优势,并且会影响内部审计效果。例如上文提及的LGC高校,就是因为后续成本管控不到位,导致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如何有效管控成本、提高后续管理水平,是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面临更大挑战。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比较单一。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会、审计等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占比较低,因此无法在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知不足。传统审计理念、传统审计方法还占据主导,内部审计人员并未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对自身要求还未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面临较大挑战[4]。
四、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建议
(一)切实转变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首先需要高校领导人员的支持,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和组织相关人员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对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衍生出更加科学的审计方法,从而树立更加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科学审计理念既能发挥引导作用,也将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产生促进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约束与保障
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应当出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配套实施措施,这样才能指引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相关主体行为也可以得到约束。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要足够具体,指出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方法等内容。高校内部来看,应当定期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依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进度制定并完善审计制度,形成制度约束。只有内部审计政策与制度完善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才更加有保障。
(三)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开发阶段,高校可以在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同时,应当兼顾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相应系统模块设置应注重合理性与实用性。在系统投入方面,高校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金和人员的浪费,最大化资源的使用。系统后续管理方面,高校主要应注重成本管理,缓解后续管控成本高的难题。高校也应当兼顾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让系统后续管理产生实效。
(四)整体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应当出台更多鼓励措施,支持高校科学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例如资金支持、具体政策支持等。从高校层面来看,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停滞不前,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开发的积极性,勇于探索实践应用过程。此外,高校还应当及时总结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回头看”,不断完善相关工作与流程。
(五)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应对挑战
一是构建内部审计人员的多元化背景。高校在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引进等环节就应当注重人才的专业化背景结构,避免单一化,注重人才多元化背景的构建。二是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发展的认知程度和个人技能。高校通过组织培训、交流会等形式,让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同时不断提升个人职业技能,以应对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与挑战。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有效推动力。
结语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则是创新发展背景下的正确选择。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既有利于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也有利于内部审计创新目标的实现。通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应用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的难点与问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对策。本文提出的建议是从审计理念、审计制度、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信息化水平和审计人员五方面进行完善,科学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进程。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高校还会总结出更多先进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会解决更多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