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域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21-11-21赵建辉梅景景渠海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赵建辉 梅景景 渠海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运动能力,减少疾病的侵害,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然而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足,这就给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改革提出了挑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
一、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
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终身体育理念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原有的传统化体育教学下,注入更多可选择性的运动元素,来激发高校体育课程的活力。一是终身体育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强健的体魄。经过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动作更加协调;另一方面提高抵抗能力,增强机体适应性。二是终身体育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基,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基础。优秀的人首先是能够驾驭自己的身体,能够有目的的调节自己的行动,锻炼意志品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很难培养完整的人格。三是培养乐观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面对新时代的各种考验,排在第一位的是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迎接未来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脊梁,他们需要用健康的体魄担当起建设文明和谐美好祖国的重担。
二、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终身体育研究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主导理念。传统的体育课程及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模式轻理论重实践
当前的教学体制大多忽略学生的理论基础的灌输,完全通过重复性训练来完成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大多数学生没有对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自身很难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所在,致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既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又阻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创建,单纯地以传统教学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很难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项目单一化
部分大学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多年不变,课程与当今时代发展脱节。一方面,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带领学生进行课程目标的完成,没有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对学生的具体爱好、个人兴趣不了解,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本身来讲,自主锻炼意识差,一周仅有的几次课,甚至还找各种理由请假,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足,很难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体育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
当前大多高校体育设备老旧简单,没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设备,打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操场尽管场地够用,但实际功能欠缺。单纯的几个篮球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身的体育发展。篮球架经过多年使用及折旧,锻炼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加上高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即使器材破坏损坏,也不愿提供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和维护现有的体育设备,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长期规划。
三、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的改进策略
终身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新要求。将体育锻炼与文化知识相互融合,开发一套终身体育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渠道,为推动人才发展,特别是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选择性的基础保障。少年强则国强,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加之有效的体育资源的融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战略共同努力。
(一)改变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模式
大学体育应以理论教学入手,强调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从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体育促进人格的形成,锻炼人的意志等方面灌输体育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技能锻炼,在思想、情感、行为等环节达到全面的认知。
(二)体育课程项目多样化
高校体育教学应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从大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本身兴趣为主来设置教学规划。开设多样化的项目环境供学生多种选择,进而增加他们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极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终身体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自觉锻炼,这样才能达到教体统一的目的。
(三)完善大学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校应设置专项体育资金,加快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确保体育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合理正确的使用器材,完善和维护器材的检修,真正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四、总结
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刻不容缓。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向终身体育创新的过渡,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高校需要以“科学、高效、优质”的新时代终身体育精神为发展思路,运用“健康中国”长远战略引导高校体育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