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21曹博雅
曹博雅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6)
一、引言
网络学习资源的逐步增多,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途径日益增多。然而,新媒体中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知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各种文化信息的涌入会扰乱他们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文化输入与输出中,文化自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尤其是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是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大学英语中蕴含的文化特征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英语自带的文化属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英语学习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它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这反映了Sapir-Wholf假设的语言决定论。语言和文化本就是相伴相生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承载着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感。英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应用比较广泛的语言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达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的功能,而以英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外语教育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关联两个主要方面,即对文化的吸收与文化的交际。在文化的吸收过程中,是对于外部文化与内部文化的对比与交融,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思考。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对多元文化进行合理认知,并且对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对外传播。因此,英汉共存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基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依托智慧课堂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施原则
英语课程的教学,对于当今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构建,大学生三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发生地,是思维火花的产生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变化,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弘扬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发展,当今大学生需要通过语言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对于中华文化传播的能力,不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发言发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力量。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培育路径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教育的文化自信,首先要教会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需要,提高他们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然后在文化语境中形成文化意识,最后通过语言学习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大学生思想中。
(一)利用认知诊断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期望和知识保留
认知诊断是衡量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处理能力和认知的一个过程。认知诊断是从教学初期即开始准备,进而围绕整个教学全过程,最终形成的相关结果会成为相关英语教学项目与任务设定的标准与依据。认知诊断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测试前准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一,在每次学习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课本整体进行了解,对于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合理化安排,规划教学活动与课程的安排。第二,针对特定文化主题的认知诊断评估的内容会提前两周分发给学生,通常采用情景写作和论文阅读等主观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在线写作和微博评论区完成评判,并按照学生平时的成绩计算他们的活动水平。第三,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变化、思考能力、认知能力、语言学习与吸收能力对于学生进行准确分析,对学生总体进行自画像,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准备。
(二)根据相关评价结果设计学生文化触发点
“触发点”这个词汇是用于医学的领域的,具体指的是人体自身的敏感与关联性。学生的文化触发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加以启迪,引发学生的联想,思考现实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触发点,是以英文学习为媒介,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激起学生的文化联想,不断思考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契合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思考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这种学生英语学习触发点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英语学习课程的深刻理解之上,对于触发点认真进行巧妙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日常社会与生活实用为基本原则,对于英语学习的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将英语知识以具体形式融入具体的文化触发点。创设相关文化情境进行文化触发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行为,保持对于英语学习中文化元素的敏锐感。文化触发点的课堂设计要秉承时代性,抓住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选取其中的代表性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关启发,将抽象的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概念具体化为生活,与现实生活创造连接点,获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共鸣,引起学生对于相关文化的思考。
(三)运用网络的学习资料和空中课堂完成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承载
现在网络的语言学习资料非常多,学校及社会对于语言学习资源均非常重视。这种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学生对于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摄入,这种摄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首先,对教师而言,就是需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相关任务点的梳理,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对相关语言学习的内容进行条块化剖析,根据文化触发点设置语言训练任务点,并根据所需任务点设置包括拓展阅读材料在内的可选任务点,打包并发送到在线学习的载体。其次,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疑问进行重点解读,这种解读最好集中在晚上七八点左右,进行半个小时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反馈的有效性,相关的教师可以在特定时间指定某个学生为必修生,提前轮流收集和总结问题。最后,教师通过设置相关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重点测试,包括测试学生的知识点摄入、能力培养、文化思维摄入等层面,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关调整,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四)“互联网+”教育,利用智慧课堂,汲取学生智慧,实现大容量立体智慧课堂
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主动甄别语言的使用情景与语言的使用方法,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不断给学生提供语言创新学习的环境与机会。在智慧课堂学习中,第一步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估,教师通过预设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对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创设文化情境与学习问题,明确学习目的与方法。第二步就是在课堂中通过自主搜集,共同讨论、撰写学习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提升对于英语学习及其背景文化的深层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花10分钟完成自我反思,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定量或文本评估。教师定期查看反思日志,并按照学生平时的成绩计算评价结果。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即对于相关的文献进行翻译,进行听、说、读、写的相关训练,主要围绕中西方在该方面的文化差异,围绕课堂内容,对于目前已经发生的国内外事件进行相关阐释与研究,并且对其提出自身的想法与预测。这种学习实践活动需要查找信息、完成并提交作业。通过情境作业、社会调查等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同时对于社会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利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常态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的自我认同,呈螺旋上升趋势。因此,文化主题的选择必须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持久的文化记忆,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化教育首先需要满足大学生的语言运用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应该重点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英语课堂教育在保障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延伸话题的探索,加深学生对于现实的思考。每个话题的探索都可以来自大学生对生活的困惑或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外显教育的形式呈现专业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自我认同。
教育是课堂教学行动的基础,属于教学目标。高校英语教学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专业语言学习技巧,同时要通过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教育理念和文化元素,从而塑造大学生的文化涵养。
五、结语
大学生文化自信荣誉感对我国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阐释文化历史内容的课程,在塑造大学生文化思想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我国主流文化与欧洲文化碰撞的课程,英语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全球和民族文化视野。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认知能力诊断来把握大学生的学习培训期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设计文化触发原理辅助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和虚拟课堂教学,塑造大学生中英文学习能力。通过智慧课堂,让学生有目的地认识自我和中外文化智慧,借助英语学习技能的外在锻炼和中华文化元素的内隐锻炼,逐步创新大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塑造大学生文化自信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