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2021-11-21梁欢
梁 欢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一、引言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人才的需求,众多高校已逐渐从学术科研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变。随着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性质和定位的改变势必要求各高校重新审视其培养需求和课程配置,因此开展相应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有效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方能不断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满足社会提出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有效保证其课程教学质量,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效性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和运用,因此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保障学生能够通过多渠道学习来获取听、说、读、写全面进步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未来工作中都可以从容运用自己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助力其专业发展,使其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同时,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高校毕业生只有高度匹配社会进步需求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方能充分发挥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教育的实际意义。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已获得各界广泛共识。
三、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首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教育制度共同决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作为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主要和唯一途径,因此在进入高校前,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多为应试教学,以更高分数为目标,甚至部分省份完全摒弃了英语听力部分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师生共同的应试观念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不仅没有辅助作用,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消极作用。其次,在进入高校后,大部分学生继续学习英语课程的目的也非常单纯,或因为课程的必修性质,或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且部分高校还会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一项标准。因此,综合历史因素和外界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呈现出停滞不前、难以更新的现状。同时,部分高校也会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乃至教师专业考核的标准之一,因而教师无法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全面改革,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依旧沿用传统的“读写”为主,“听说”为辅甚至完全忽略“说”的课堂方式,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实际的教学环节也基本围绕词汇、语法、篇章分析以及写作展开;教学内容和教材普遍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框架,不涉及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操练以及专业英语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大学英语课堂变得单调枯燥,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还使得大学英语成为学生整个课程体系中独立的存在,与其他课程缺乏联系。学生兴趣不足以及课堂参与不足,教师讲解过多却又缺乏导向性和专业性,课程之间联系不够、衔接不足,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阻碍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推进。
(三)教学评价模式相对单一
课程评价模式和机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反向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课程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评价,其主体也不应当只有学生。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以考试评价为主,且考试评价内有且仅有基础英语语言知识评价,以课程考试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主要组成部分,不涉及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单一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又反过来影响着大学英语课程师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
陈旧的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评价机制,从根本和导向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限制了大学英语的实效性,与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完全脱节,直接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型发展。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应当是改变甚至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而更新优化教学内容,以完整且客观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达成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性。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措施
(一)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还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能够有效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国际化竞争优秀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传统认识需要进行革新,即大学英语不再是单一且独立的公共基础课,而应当是能够奠定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与能力并能够衔接和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课程。简言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就意味着需要将提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搭建专业英语知识体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最基本的“听说”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以及口语能力,首先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语言和相关文化知识,其次在后续专业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英语来解决专业问题,如展开文献阅读或读懂专业报告。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效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尝试运用语言解决专业问题。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地位的认知和教学观念的改变,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充分发挥应用型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二)有效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适应不同专业对于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方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桥梁作用。教师乃至教学管理部门都应当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需求分析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产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开设相应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形成相应课程体系,并更新丰富相应教学内容。因此,这里的教学内容改革并不是单纯地丰富教学内容,更应该包括课程延展后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呈现明确的产业导向和需求导向,保证大学英语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要性和衔接性特点。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为有效保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搭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当以原有的考试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将考核内容有效融入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教学中,多形式多模态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全过程动态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有效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通过最终考核成绩来反映学生全过程的学习质量。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可以通过提升考核频率,降低考核难度的方式在不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保证考核质量。考核的形式可以由原来单一的读写考试转变为听、说、读、写全包括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应当不局限于基础语言知识,更应涵盖专业英语知识,以检测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这种全方位考核体系的搭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的细化程度,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能够得以发挥和提升。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全覆盖性,即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果的评价中不仅要涵盖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还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辅以师生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新增对教学内容的应用型和衔接性以及与专业发展的匹配度评价。通过师生管理三方互评、主体客体共同评价的方式,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正向提升,进而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应用转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的桥梁作用。
五、结语
总之,由于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其理念、内容、模式及评级体系等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文章根据上述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宏观解决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转型提供浅显思路,促进大学英语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桥梁作用,助力学生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