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域下2020年网络热词英译研究
2021-11-21邹秀佶
邹秀佶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一、引言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语言作为“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是彼此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网络热潮中年复一年涌现出来的网络热词。在社会和语言的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敏捷、最频繁的”。作为当代社会使用最频繁的工具之一,互联网被定义为“与社会异体同源的技术系统,并且它与现实社会的耦合建构了一个相互嵌入的复杂巨系统”。因此,同现实社会一致,虚拟世界的空间中也存在流行语。
二、网络热词
对于网络热词的定义,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从使用空间和使用者来看,网络热词是青少年使用的语言,用于网上社交和聊天。在这一定义中,网络热词被认为是仅在网络上使用的文字符号,是网络使用者之间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和方式。第二种从时空属性以及传播范围来界定,网络热词的出现则通常伴随着社会事件,具有短时间风靡整个网络的能力,但是生命力不强,持续时间短。第三种定义聚焦传播主体和表现形式,网络热词被认为是由网络使用者自行创造,并广泛使用和传播的语言形式,除了文字这一常规载体以外,数字、标点、表情都可以是承载网络热词的对象。
网络热词的背后必定包含语言使用者自带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容。因此,网络热词的翻译不能追求机械的语义对应,在翻译时更应注意词语的文化内涵。
三、框架理论
框架不是凭空产生或与生俱来的,框架与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而框架的意义就在于“对给定社会文化人群在特定文化情景中的可能预期做出说明”。
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机械性翻译不能运用到所有情况之中,这正是因为中文包含负载文化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均是以框架为背景,“语言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认知框架”,脱离了词语背后的文化或者框架,意义则无法解释。为了解决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题,框架理论提出了三种框架操作模式:框架相似、框架不对称、框架缺失。
框架相似是指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中存在相似的概念结构或者框架,这也是最轻松、最理想的翻译情况。在框架相似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中文的“苹果”一词直接对应英文中的“apple”。
框架不对称是指源语言蕴含的文化和目标语所含的文化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话语中的事物不能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两种语言中使用的概念名词存在差异,但最后传递出来的意思相似。例如,当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时,中文有成语“胆小如鼠”,老鼠在中华文化中被看作胆小的代名词。可在西方文化中,兔子才是胆子最小的动物,因此常用“as timid as a rabbit”来表示胆小。
框架缺失是指两种文化或两种语言框架之间存在空缺,源语言中的概念完全找不到相似概念。源语言中极具文化色彩的词汇通常都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或者相似的词语,例如,中医理论中提到的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中国人俗称“上火”,但由于英语缺少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哲学概念,所以找不到恰当的对应表达。
四、研究问题及方法
文章旨在回答下列研究问题:
问题1:网络热词英译的框架操作模式是什么?
问题2:框架理论视域下,2020年网络热词英译的翻译策略有哪些?
基于框架理论,文章以«青年文摘»盘点的2020年网络热词为例,运用定性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探索框架相似、框架不对称、框架缺失操作模式适用情境,旨在分析三种模式下汉译英的翻译策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翻译策略学习参考。
五、研究过程与讨论
(一)框架相似下网络热词英译的翻译策略
框架相似是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也就是作为源语言的中文在关于某个词语或者表达的认知概念上与作为目标语的英语是完全一致的。在汉英翻译中,大部分概念的表达都遵循框架相似的操作原则,以此来解释文本或者语篇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文本或者语篇功能,网络热词的翻译通常不可脱离语境和知识背景单独理解。例如,在«青年文摘»盘点的网络热词中,“打工人”使用框架相似的操作模式。“打工人”一词是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自我的一种调侃,同样也反映了成年人职场竞争和日常生活的双重压力。“打工人”的实质其实就是从事各行各业,靠着自己的脑力、体力赚取收入的成年人,因此在英语中用“laborer”一词来表示。
框架相似下较大的文化差异几乎不存在。一些网络热词意图表达的含义从字面不能直接得出,需要与语境和社会背景进行联系。通过语境和社会背景,能够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和译者找到目标语中直接对应的词语或表达。在框架相似操作模式的影响下,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应先激活语言形式所属的框架,再比较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不存在差异时则选择直接对应方式进行翻译。
(二)框架不对称下网络热词英译的翻译策略
框架不对称就是两种语言代表的文化之间不存在明显或直接对应关系,这就需要译者和英语学习者操作框架对原文进行解释,然后再到目标语言中寻找同义或者恰当的表达。例如,网络热词“工具人”和“逆行者”均采用了框架不对称操作模式。
作为表示身份的词语,“工具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领域。职场中,“工具人”就是帮助领导和同事完成任务且缺少存在感的人物;在情场上,“工具人”就是倾听爱慕对象倾诉,帮助爱慕对象找到归宿的奉献者;在学习中,“工具人”就是帮忙查阅资料、收集材料,最后学习成果与自己无关的局外人。“工具人”的实质是将人格物化,失去自我,只作为工具而存在。该词意在表达自己面对上述情境的无奈,也透露出了想摆脱无关紧要地位的渴望。因此,“工具人”一词绝不是tool和man的简单组合,而形容的是一类被他人利用、受人利用的群体,英语中“cat's paw”正含有此意。
2020年,“逆行者”这个网络热词的广泛使用与疫情相关。“逆行者”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名字,所有奋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工人、快递员、志愿者等都是“逆行者”,他们是英雄。因此,不同于交通规则中的逆行,“逆行者”是一群不惧困难和伤害的英雄,英语将其解释为“heroes in harm's way”。
中文和英语不是所有概念都能直接一一对应。由于两国文化背景、语言特色差异,在一些认知概念上不能找到直观明了的对应表达,这就需要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源语言表达的象征意义有所了解,再根据深层含义在目标语中寻找相似表达。
(三)框架缺失下网络热词英译的翻译策略
框架缺失是指在源语言和目标语文化框架中均不存在与对方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框架缺失不同于框架不对称,框架不对称中源语言和目标语的认知概念仅是不可直接对应,通过解释、阐释的方式能找到已有的恰当表达。而框架缺失则是指源语言中涉及的文化框架在目标语中没有类似的概念,属于全新的领域或范畴。框架缺失在极具中华文化特色和政策类的词语以及表达中常见。
“好家伙”最初是相声中常见的语气词,捧哏的经典台词之一,用来表示惊讶或赞叹之意。作为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伙”本指工具或武器、人、牲畜,但该词绝不可理解成“好工具”“好人”或者“好牲畜”。“好家伙”除了表示惊讶、赞叹,还可以传递恼怒、讥讽、无奈,在不同的语境中存在不同的解读。例如,在句子“好家伙,这车真贵”中,该词传递出了惊讶、惊叹之意,应译成“my goodness”。
框架缺失只在少数文化性极强以及政策性表达中才存在,这就要求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文化掌握透彻,并能根据语境对框架缺失词汇的翻译进行调整。
六、结语
翻译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文化间知识的差异是翻译网络热词的最大难点。由于文化差异和缺失带来的难题,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框架操作来进行解决。框架间文化差异较小时,可采用直接对应,实现框架之间语言的转化。框架间文化差异较大时,则需要采用框架不对称和框架缺失操作模式,对源语言内在的含义进行解释和分析,并结合语境进行翻译。
文章只是在框架理论下对网络热词英译做了粗略探讨,以期能给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在汉英翻译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