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地方高校外事工作发展路径探究

2021-11-21黎汝娴

大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外事办学交流

黎汝娴

〈贵州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根据教育部官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 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 所;成人高等学校265 所。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超过95%,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地方高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注入活力的源泉,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及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在外事工作上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地方高校外事部门作为高校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联络部门,承担了招收留学生、聘请外教、合作办学、外事联络等方面的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新时期地方高校外事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身优势,是地方高校在外事工作中应当思考的问题[1]。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机遇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对外交流与合作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已有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应以国际化的眼光看待外事工作。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尤为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融合。2015年5月22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开放性、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放发展”为主题,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由此可见,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地方高校的外事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2]。

二、新时期地方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外事工作是高校对外沟通的桥梁,在中国国际地位越发重要的背景下,高校加强对外交流并在交流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特别是办学规模较小的一些高校,不具备重点大学在生源、经费、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在对外交流方面还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外事工作要想真正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视野的拓展、学术文化的交流、学校竞争力的提升,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经费缺乏。地方高校对外交流的步伐在不断迈进,中外合作办学等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的项目逐渐在各地方高校设立起来,相比一些重点高校,地方高校自身经费不足,分配到外事工作方面的经费自然也较为紧缺。而引进外方先进教育资源、对外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因此,地方高校要想在外事工作上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紧缺的问题[3]。

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得不够深入。不少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服务于某一行业或地方经济发展,虽有中外合作办学,但还停留在师资引进的初级阶段,在合作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地方高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更多的是邀请比自身更具优势的国际院校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高校的发力点是师资引进,地方高校应做到“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但实际上仍然没有形成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合作办学仅仅停留在邀请合作院校为本校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提供师资上,起不到从整体上提升本校师资质量及教学效果的作用。

对外事工作人员培养力度不够。地方高校所设外事工作的部门一般规模不大,有的甚至挂靠在其他学院之下,不利于外事工作的开展和外事人员的培养与成长。外事部门虽小,却是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对学校外事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外事工作的成效,外事工作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外事人员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接待能力。目前,在地方高校外事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对外事工作人员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不利于本校外事工作的开展和内涵提升[4]。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外合作办学及对外交流合作产生影响。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出不去,外教进不来,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接收国外的教育资源,切断了学生与外教面对面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虽然某些高校通过视频连线或者录课的方式,让学生也能获得与外教联系的机会,但教学效果与师生间面对面的沟通相差甚远。

三、新时期地方高校外事工作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

地方高校外事工作要坚持党对高校外事工作的领导,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要紧跟时代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外事工作的内容。高校还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做好高校的外事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提升国际化理念

“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要从中国视角看世界,更要从世界视角来看中国、看世界”,中国正在逐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高校的外事工作要紧扣时代发展,紧跟时代脉络,从被动的应对式工作转变为主动的创新型工作。新的时代背景下,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开阔眼界,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外事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必然要求[5]。

(三)重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促进合作办学效益提升

聚焦合作办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在合作办学中要以效益为先,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地方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根据时代需求,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学校办学优势等因素,选择适合本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是地方高校外事工作的重点方向,也是向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学习的有效途径,只有协调好质量与规模、局部与重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使中外合作办学富有成效。

协调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对外合作办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临空前挑战,高校应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投入,助力经济发展。合作办学规模是外因,质量是内因,规模是为质量服务的。因此,高校要不断进行量的积累并随时做好质变的准备。新时代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要在合理控制规模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主动融入国际竞争和国际学术发展之中,不断学习、吸纳国外先进教学理念,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找准不足、缩短差距,逐步提升办学水平,发扬学科优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6]。

协调好局部与重点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既要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也要固基础、扬优势,不断强化优势学科。地方高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既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找准合作方向,也要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围绕新发展格局现实需要和未来目标,紧跟当下国家需求,精准找到发力点。从国家鼓励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入手,开展合作办学,重点从世界科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和薄弱、空白、紧缺的学科专业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办学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教深度融合一流学科群。

协调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更深程度的开放,意味着更多的碰撞;更好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在合作办学中,积极发展和把控安全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地方高校在主动融入教育国际化大潮的同时,要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筑牢安全之堤,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风险防控体系。一是要防范意识形态风险。中外合作办学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要强化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要防范不良学术风气渗透的风险,强化前瞻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确保学术发展不“剑走偏锋”。三是要防范学生思想道德败坏的风险。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责,德才兼备是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高校不能一味追求对“才”的建设,还要把好道德关,防范因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带来的道德冲击[7]。

(四)加强外事队伍建设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建设一支优秀的外事人才队伍对高校外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地方高校要把外事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外事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事接待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这将对学校的外事工作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外事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应引导全校师生充分利用外事资源、外事平台,积极在科研领域和专业领域充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本校优势学科、师生发展融入国际视域与发展中,只有这样,外事活动对地方高校的发展而言才更具意义。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发展要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办好高等大学的任务愈加迫切,不断开展对外交流并取长补短是办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地方高校来说,对外交流与合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体现在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上,挑战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得不够深入、对外事工作人员培养力度不够以及疫情对中外合作办学及对外交流合作的影响上。新时期地方高校开展外事工作,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二是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提升国际化理念;三是要重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因材施教,促进合作办学效益提升。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容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高校的外事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促进国际化人才的交流,助力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8]。

猜你喜欢

外事办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市政府外办组织开展2020外事礼品企业交流活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外事之窗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交流平台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