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鱼峰区螺蛳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1张燕
张燕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柳州市鱼峰区位于柳州市东南部,是柳州乃至广西工业的发源地,素有“柳州工业摇篮”的美誉。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就坐落在鱼峰区洛维工业园,入园企业37家,园区螺蛳粉年产值占柳州市螺蛳粉总产值的80%。2018年5月,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里雍镇、白沙镇划归鱼峰区管辖,但两镇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群众生活水平不高。为改变农业农村现状,推进乡村振兴,鱼峰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统筹谋划,作出了以创建“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举全区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将螺蛳粉原材料生产作为下属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通过“以二带一促三”(即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模式,推进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柳州螺蛳粉产业,向“产业发展集聚化、生产技术高新化、品种档次特色化”方向发展。2018年以来,通过创建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打通了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最后一公里”,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迸发出了强劲活力。
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鱼峰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了柳州螺蛳粉产业逆势上扬。全年实现预包装螺蛳粉产销值80多亿元。网店超1.2万家,日均产量达200万袋,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有效带动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带动农户3000多户,贫困户450多户发展螺蛳粉原料生产,人均年增收达9000元以上。帮助4万多人实现就业,推动“小米粉”蜕变为“百亿大产业”。
1 鱼峰区打造螺蛳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1.1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机制保障,推动原材料供应保障有力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优做大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种养基地。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处级领导挂点包村、镇村干部包屯的工作机制。同时,制定了《鱼峰区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意见》《鱼峰区支持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配套政策》等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螺蛳粉产业发展补助方案、农业贷款财政贴息方案,推动螺蛳粉产业“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各级干部深入两镇,广泛宣传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补助标准,动员群众退桉种竹,推广豆角、辣椒、木耳、香葱、螺蛳等新品种新技术。落实新品种竹笋、豆角、螺蛳、木耳补助政策,以及发展螺蛳粉原材料的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等。2020年,鱼峰区与螺蛳粉产业相关的各项农业农村补贴达4600万元。
1.2 全力推进“小块并大块”,培壮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针对鱼峰区里雍镇、白沙镇两镇经营分散、土地细碎的状况,鱼峰区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螺蛳粉原材料产区5200亩农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灌溉能力。并投入7900万元完善了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为了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引进了广西保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种植豆角和稻螺套养1000亩,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豆角5000亩,公司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开展统防统治。一部分农民以土地出租和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并在公司务工,月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种植豆角每亩平均收入1.2万元。在保林公司的带动下,成立了木耳、螺蛳、蔬菜等专业合作社5家。同时还引进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石山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农业企业,通过与村委共建螺蛳粉原料基地的形式,流转林地1万多亩发展竹笋种植业。
1.3 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以鱼峰区政府牵头,将广西保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中柳公司、柳州市石山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沪桂集团等螺蛳粉种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与广西农科院、广西林科院、广西水产推广站、福建省农科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科研院所联合起来,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主要负责联合体的种植计划制定、质量把控和产品的统一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枢纽,负责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进行生产;科研院所在生产要素整合、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数字化应用、农技服务培训等进行联合攻关。
在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方面,近年来引进“农丰5号”“桂丰1号”“台毛1号”等农作物新品种18个,应用推广《豇豆减肥减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数字化农业等新技术新成果14项,其中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鱼峰区与福建省农科院、广西移动公司联合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和龙翔云柳州螺蛳粉大数据平台,实现螺蛳粉全产业链从“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数字化、可视化、可追溯。通过推广害虫智能化捕捉、无人机统防统治、节水微喷滴灌系统等智能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变为“智能管理”,依靠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从“经验为先”到“科学发展”。
1.4 严格质量管控、挖掘品牌内涵,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创新
健全螺蛳粉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制定了柳州螺蛳粉生产标准,成立了柳州螺蛳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从原料生产、酸料加工到配料生产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检测。“寻根溯源”打造螺蛳粉文化新纽带,建设鱼峰区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从螺蛳粉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柳州螺蛳粉文化。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0多万人,成为柳州工业旅游名片。柳州螺蛳粉标准化种养核心示范区所在地王眉屯大旺屯作为精品示范村建设,农旅开发、研学基地成效显现,王眉屯获得2019年乡村振兴博鳌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
2 鱼峰区螺蛳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螺蛳粉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尤为突出。
2.1 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不均衡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订单暴增,导致柳州螺蛳粉企业产能不足出现欠单达3000余万包之多。主要原因是米粉、酸笋、酸豆角等原材料本地供应严重不足。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以外地采购为主,疫情期间因为交通运输受阻,也导致了原材料短缺,出现了“一笋难求”的窘境。本地原材料种养和初加工生产环节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管理较粗放,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原材料的生产到产品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可追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协同不均衡,也必将影响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2.2 品牌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待加强
目前,鱼峰区内螺蛳粉加工企业达37家。但品牌的拉动能力有限,产品规模提升能力不足,品牌的含金量不高,品牌同质化现象明显。因相关产品标准缺失或标准过低,仅有得华食品等3家螺蛳粉企业具备出口资质。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的不足,必将导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不足,从而影响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带动效果。
2.3 中高端人才紧缺
行业人才基础薄弱,导致加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较单一。企业创新力不足,缺乏新产品研发。尤其是原材料种养、米粉加工工艺提升、真空包装技术、物流管理升级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中高端人才的紧缺,既制约着螺蛳粉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制约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3 鱼峰区螺蛳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3.1 持续加快推进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政策扶持,设立螺蛳粉原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继续打造一批品质优标准高的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和优势产业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进当地农业种植结构性调整,尤其大力推进螺蛳粉原料种植主产区和优势区“退桉改竹”步伐,实现生产生态双赢。
3.2 推进螺蛳粉原料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挖掘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紧紧围绕螺蛳粉原材料供给侧结构调整,完善螺蛳粉产业标准化的投入政策和资金,尤其是要加快建立和健全螺蛳粉原材料从原料品种、种植规程、初加工产品标准、深加工产品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各阶段的标准的制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进以螺蛳粉原材料为主的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的认证与管理,强化品牌农产地保护,积极引导支持两镇和行业协会申请地理标志,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申请注册商标,培育发展自主品牌。
3.3 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新动能
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等方面提升其制度化经营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以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形式带动更多农户提高经济收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获得产业扶持项目,落实用水用电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优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龙头企业以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体的支持力度,鼓励同区域同行业或业务密切相关的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实现抱团发展、融合发展。
3.4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围绕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使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信息沟通、成果转化、产品推广、农业品牌创建等工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对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5 激活人才引擎,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和“绿领”新农民。与广西农科院、柳州螺蛳粉学院等区内外院校建立人才培育计划,从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中发现优秀乡土人才,并给予农资装备、贷款补贴、技术服务等奖励。为返乡创业的新农民、农场主提供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为积极投身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专项补贴,想方设法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