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发展理念下扬州旅游业提质增效路径探究
2021-11-21顾瑛
顾 瑛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一 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大战略叠加对扬州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的意义
“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扬考察调研时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评价。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和南水北调源头城市,扬州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27座城市之一。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大力推进“三个名城”建设,依托地方旅游发展特色和区域优势,深入挖掘三大战略叠加中巨大的发展潜力,以红色旅游为主体、智慧旅游为突破,以国际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为导向,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扬州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因此,扬州要紧跟三大战略建设和发展步伐,通过三大战略叠加,在政策指引、战略部署、经验借鉴、互通融合上明确发展目标,结合区域优势,积极探索扬州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对促进扬州旅游业提质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二 三大战略叠加下的扬州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积极的政策引导扶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为促进扬州旅游业加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对落户度假区和特色小镇区域内的重点项目在土地供应、税费征收、财政补贴、金融倾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面对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商议并出台了《关于2020年促进旅游业发展更好地服务游客的意见》,旨在帮助扬州旅游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在政策上给予最大限度的帮扶,在资金上给予最充足的支持,通过实施税费、租金、保险等减(免、缓)政策,暂退80%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保证金,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企业的金融压力[2]。
(二)稳步的经济发展增速
稳步的经济发展增速为扬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保障。2019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850.08亿元,位居全省第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78.2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9.07亿元,增长6.6%。和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所有产业都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扬州市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完成积极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扬州地区生产总值为4283.1亿元,增速由上半年的1.1%提升到2.2%,全省排名第七。
(三)拥有丰富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扬州是国内首批的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围绕打造“三个名城”建设这一目标,扬州正加速整合地方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推进一批品牌和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和度假区建设,通过整合开发地方旅游资源,加快三湾公园、瓜州古渡、枣林湾生态公园、天乐湖等旅游度假景区和温泉度假酒店等休闲体验性旅游项目建设。为提升游客满意度,扬州正构建完备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宜游性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以舒适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吸引游客[3]。
(四)优美的生态环境保护
扬州地处长江、运河、淮河的交汇点,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是三大战略叠加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中具有独特的位置。近年来,市政府为保护城市生态资源,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布局,通过开展沿江资源整合和治理保护工程,优化周边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京杭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务实推进沿江生态走廊建设,有力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为更好地优化区域内生态环境,市政府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深入推进长江干流、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项目清理整治和生态修复,通过建设“绿岛”和生态安全缓冲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环境[4]。
三 三大战略叠加下扬州旅游业提质增效的路径思考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扬州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扬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扬州科创名城建设背景下,扬州旅游业发展要紧扣科技创新主题,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地方资源优势,紧跟三大战略部署要求,发挥自身区域优势。要坚决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创新发展理念,抢抓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在扬州同期叠加的重大机遇,明确新发展方向,提升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扬州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扬州旅游业发展既要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又要紧抓产业复苏谋发展,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政府更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将质效提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心。为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恢复和发展地方旅游产业,还需抓好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想方设法吸引游客,恢复扬州区域旅游市场。目前,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国内旅游市场出行需求在不断累积,为了能快速在市场中赢得先机,需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结合线上+线下推广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推出酒店、交通、景区门票预购或低价促销等方案,提前吸引游客预订消费;二是打造扬州旅游消费产业链,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运河旅游专线。通过以扬州美食和地方传统工艺为媒介,举办各类美食节、传统工艺展示、文化休闲、文艺演出等消费产业链,以此吸引外地游客,向全国推广扬州的历史文化名片[5]。
(二)推动生态旅游体系的构建
长江自古以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体系的保护工作,对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呵护绿意长江,减轻长江负担”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宗旨,扬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调整旅游业产业空间布局,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推动以观光、休闲、养老为主的生态旅游体系的构建。对于扬州旅游业发展进程而言,要科学应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联系,不能为了经济建设而破坏生态环境,不能过度开发地方旅游资源,这就需要市政府统筹规划,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绿色发展为主渠道,打造适合扬州旅游发展的生态体系。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扬州旅游业成长的可靠保障,更是推进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优势[6]。
(三)打造扬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以来,扬州都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中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扬州要利用好地方文化优势,围绕“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等文化名片,挖掘地方民风民俗特色,如扬州戏剧、漆器工艺等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旅游特色品牌项目,将更多非遗展演、民俗活动融入到文化旅游中,以此来提升产业质态发展。要以“瘦西湖游礼”文创品牌推广为契机,在瘦西湖文创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扬州历史文化中的旅游元素,通过工艺设计对其加以包装,建立起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扬州旅游文创体系。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文博场馆、大运河文化和扬州美食文化等四条文化旅游主线,整合全市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扬州全域旅游建设。
(四)加快推进现代智慧旅游建设
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行业也借着科技发展东风,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管理等方面尝试应用智能化手段,因此“智慧旅游”一词也被学术界广泛提出。智慧旅游地提出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旅游资源,为广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今年6月,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率先启动智慧景区构建尝试,打造了扬州首个“智慧旅游服务区”。扬州智慧旅游的推进使得市民习以为常的传统售票窗口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VR全景导游等过去没有的服务内容。扬州市应紧抓智慧旅游发展机遇,谋划智慧旅游发展策略,构建智慧旅游发展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落实落细在线预约、扫码入园、智能语音导游等相关举措;运用大数据动态掌握游客的结构、需求变化,有的放矢地策划和开展活动。通过建立全市热门景点、名人故居、老街古巷、重点文物、非遗项目等旅游资源数据库,为外地游客提供查阅便利,通过智慧旅游建设拉近扬州和游客之间的距离。
(五)加强与地方旅游类高校的深度合作
地方高校是城市发展中的主力军,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扬州要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就必须加强政府与地方旅游类专业院校区域协同化发展。扬州现有旅游类院校5所,其中本科类院校1所,高职高专类院校2所,中职类旅游院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超5万人,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口的专业和学科设置为扬州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扬州市政府要通过政策引领、资金帮扶、合作共建等措施加强与扬州各大旅游院校深度合作,利用自身所处的地域优势,把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发展扬州旅游产业的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各在扬旅游类院校也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意识,从扬州旅游业发展大局出发,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有效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扬州旅游业提质增效提供重要的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