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21金玉子
肖 琴 曾 琦 金玉子
1.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2. 信韩大学,韩国 11644
1 前言
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随着火器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失去了实践舞台。如果对传统武术一知半解,将使传统武术遭受无妄之灾。随着武术“打假”事件的发酵,一些媒体居然说传统武术是“花拳绣腿”“舞术”,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传统武术就是“骗术”,这给传统武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西方一些媒体也乘机歪曲事实,抹黑传统武术,企图否定中国文化。所幸武术主管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理论方面,组织国内武术专家学者积极撰稿,为传统武术“拨乱反正”;技术方面,散打运动员集体为传统武术站台,压制了徐某某之流的嚣张气焰,国内武术界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作为热爱和关心传统武术的业内人士,我们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发展对策。
2 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
2.1 传统武术突出文化内涵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儒家、道家和中医紧密联系,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技术体系,风格各异的演练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的目光。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传统武术,并不是为了提高格斗技能,而是想通过练习传统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强调“仁者爱人”。练习传统武术的主要目的是强健体魄,并不是为了争强好胜,即使比武也是点到为止,传统武术不仅是技击、健身之道,也是修养精神和净化人格的最佳途径。儒家恪守“忠孝礼仪”,认为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传统武术也恪守这样的道德标准。在比武切磋中,传统武术习练者常是以制服对手为主,但尽可能防止出现大的伤害。《少林七十二艺练法》告诫说“技击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特别是传统武术中某些技法的创立并不是以打伤对手为目的,而是以救人为初衷。《罗汉行功短打》记载少林武术中点穴法就是为了让对手“心神昏迷,手脚不能动,一救而苏,不致伤人”,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中儒家“仁”的思想。“天人合一”和“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影响深远。“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中心思想,道家崇尚自然。传统武术讲究师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武术练习者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修炼传统武术不单是习练拳法、腿法、膝法和摔法,更是要求拳法、腿法、膝法和摔法的整体协调性。所以,传统武术在重视肌肉力量训练的同时,还强调内功调息,以达到平衡身心的效果。外功与内功的合练,正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另一重要观点“刚柔论”在具体战术上对传统武术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传统武术非常推崇“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战术理论。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此“柔”并非软弱无力,而是有条件的,要想胜人,必先隐忍,然后抓住机会,绝处逢生。
传统武术修炼者常道:“武、医不分家”,体现了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的密切联系。医、武兼修之人,最早可上溯到东汉名医华佗,他模仿虎、鹿、熊、猿和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创编了流传后世的“五禽戏”。明清以来兴起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术,在创编过程中都受到中医的影响。许多传统武术名家既精通技击,又精通中医,如:黄飞鸿、王子平和郑怀贤等。传统武术中的点穴功法就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法为理论基础。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记载:王征南“凡搏人皆以其穴……有恶少侮之者,为征南所击,其人数日不溺,踵门谢过,乃得如故。牧童窃学其法,以击伴侣,立死。征南视之曰:‘此晕穴也,不久当苏’已而果然。”
2.2 传统武术应吸收现代科学知识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和模糊性,传统武术是典型的经验的产物,存在许多牵强附会乃至迷信的传闻。如:少林棍法附会为紧那罗王所创;太极拳传说为张三丰所创;少林拳据说为达摩所创等。许多门派为了炫耀自己是名门正派,大肆神化本派前辈的武功。如:少林派吹嘘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武当派宣扬张三丰“得玄帝天授”;太极拳则迷信某前辈“踏雪无痕”等等。近代,唐豪《少林武当考》的发表,开创了破除传统武术中封建迷信的先河。另外,传统武术实用至上的思想观念,使传统武术领域基本上没有纯粹的理论工作者。传统武术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有专门的理论工作者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武术的理论进行剖析与发展。
传统武术中常见的硬气功,由于表演效果好,颇能唬住不懂武术的人。如:“油锤贯顶”和“汽车过身”等。表演这些节目,看起来很吓人,其实只要体格好,明白诀窍,稍加练习即可表演。道理很简单:“油锤贯顶”,表演者头顶5块红砖,另一人手拿铁锤,大叫一声,锤到砖碎。人的头骨很坚硬,执锤者配合默契,看起来劲力十足,实际上铁锤一接触红砖时,制动用力,力再隔了五块砖作用到头顶时,力量已相当小,体格健康的人绝对可以承受。所谓“汽车过身”,硬气功表演者必须在身上放块宽大结实的木板,以增加人体的受力面积,汽车缓缓的开,作用在人身上压强已变小。此类表演有的利用物理知识,有的利用生理结构,他敢你不敢而已。此类表演型硬气功参加晚会节目,使观众身心愉悦,本无可厚非,但某些假大师招摇撞骗,吓唬外行,把此类硬气功吹嘘成“神功”,可以达到“隔空打人”的效果,趁机大肆敛财,对此应多做理性指导。
2.3 传统武术走健身为主,防身为辅的道路
最近数十年,随着竞技武术的推广,传统武术越来越沉寂。在大家的眼里,竞技武术是政府的“宠儿”,竞技套路花样百出,“高、难、美、新”令人眼花缭乱,竞技散打技术简单,易学易用。的确,传统武术论表演效果不如竞技武术套路,擂台上又打不过竞技散打,似乎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相当长时间内,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拥护者相互叫板,“传统”与“竞技”的争论从未彻底平息过。我们认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同源不同流,相辅相成,竞技武术在竞技领域大放异彩,传统武术应该走以健身为主,防身为辅的道路。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逝,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逐渐削弱,其健身价值却得到大家的认可。清代王宗岳在《十三式歌》中提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清代武术的社会价值已发生重大变化,武术练习者主要目的希冀“益寿延年”。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成为主要价值。在2016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为大家的共识。人一旦上了年纪,篮球、足球和排球等剧烈运动都不适合健身。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由于对场地要求不高、节奏缓慢和身心平衡等优势,大受欢迎。
传统武术在古代主要的社会价值在于技击。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某些传统武术技击习练者认为:在讲究规则的擂台上,打不过散打。在日常生活中,“踢裆、锁喉、挖眼睛”似乎无用武之地。其实不然,社会再发达,警察再多,突发事件永远不会彻底消失。部分特殊人群:军队、警察和保镖,在执行任务中,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功能就能得以合法使用。还有,极少数喜爱传统武术技击的习练者,把技击当成宗教般信仰,日益操练,以将本门派技艺传承下去,这种精神尤为可贵。
2.4 适当组织传统武术比赛
由于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技法的运用各有侧重,缺乏统一的竞赛规则。同时,门派观念也使他们很少交流,这便失去了提高、改进和发展的机会,时至今日,传统武术的实战经验已在退化或失传。要发展传统武术,必须以全民健身为主,适当组织比赛,重在参与,设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使各门派传统武术练习者有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浙江省武术协会举办的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传统武术分套路比赛和技击比赛,其中技击比赛又分徒手比赛和器械比赛。传统武术器械众多,我们可以设置长兵和短兵比赛。传统武术大会的金牌不仅代表某个项目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体现对挖掘出来的优秀传统武术项目的认可,鼓励对这些项目的继承与研究。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已举办了十四届,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员不断增加,优秀传统项目不断涌现,优秀传统项目的内容不断丰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以民间传统的“擂台比武”形式招募传统武术练习者,并在相对统一的技术、规则限定之下切磋,实现同门派系,决一胜负,同时这种设置有利于向观众系统介绍某一拳派的风格特点和发展演变。所有参赛选手不佩戴拳套,真实生动地展现中华武术手上的技法,无论是整体过程还是赛事的小细节上都是别具一格的地道的中国武林味,《武林大会》的举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的实战展示,使观众体验到的是与散打、拳击不同的激烈惊险。
2.5 传统武术打破门户之见,举行培训班
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传统武术流派不计其数,门户之见严重。师徒制的传承方式导致传统武术的保守和神秘。家族武术“传子不传女”,以模拟血缘关系的师父只把真功夫传给入室弟子,一般弟子只能学一点皮毛,这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广泛传播。由于传承方式过于保守,传人太少,一旦出现意外,传统武术就容易出现“人去拳亡”的局面。李小龙出生在香港,拜咏春拳高手叶问为师,苦练南派咏春拳,可谓正宗的传统武术传人。难能可贵的是,李小龙勇敢地消除门户之见,不耻下问,向跆拳道、拳击、空手道和击剑高手学习,终于创立了截拳道。同样,中国散打也是融合了传统武术实用技法,借鉴了世界其它流派武技,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风格。散打的侧踹腿就深受李小龙截拳道侧踢腿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侧踹腿是散打运动的标志性腿法,中国散打运动员在与国外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高手的比赛中,令对手大吃苦头。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武术应融入时代潮流,各拳种可打破门户之见,公开举办各种培训班,广收门徒,以扩大本拳种的影响。同时,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传统武术传人应多出著作和光盘,采取线上、线下授课,传统武术传人既获得了经济利益,又培养了更多的传人。太极拳能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这得益于当年陈长兴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将陈式太极拳精髓传给杨露蝉之举,后者在京城将太极拳发扬光大。随后,太极拳在一百多年的流传中就发展出了陈、杨、吴、孙、武等许多流派。
3 结语
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浪潮中,或许一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是,作为热爱和关心传统武术命运的人士,我们绝不允许别有用心的人肆意诋毁传统武术,而应该积极献言献策,为传统武术健康发展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