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桥的记忆

2021-11-21李根萍

作文中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家卫国毛岸英鸭绿江

李根萍

到了丹东,一定要去看看断桥。

我主要想去河口断桥看看。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位于宽甸县河口村,对岸是朝鲜清水市。未到桥头,只见彭德怀的雕像威风凛凛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他骑着战马,攥紧缰绳,目光如剑,穿透历史的云雾,直视鸭绿江的对面,让我不由得忆起那句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过了雕像,迎面而来的就是清城桥。眺望江的对面,群山连绵,风起雾涌,让我思绪奔腾。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派兵入侵朝鲜,战火渐渐烧到鸭绿江边,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走近清城桥,犹如走进一部硝烟弥漫的战争史。桥头前面绿树掩映,酷似守护桥头的志愿军战士。每棵树的下面立着一尊战斗英雄的铜像,他们是杨根思、黄继光、杨连弟、邱少云、胡修道、杨春增……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让人崇敬。英雄是不能被遗忘的,也不应该被遗忘。

踏上桥面,两边桥栏杆上40 面军旗猎猎作响。每一面旗代表一个军,上面印着每个军的名字,军旗映红了一江河水。桥上的广播里反复播放志愿军经历的激烈战斗故事,枪炮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将我带回那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日子。

1950 年10 月19 日,拂晓时分,彭德怀离开北京饭店,直奔西郊机场; 9 时左右,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他驱车前往东北军区司令部,研究确定部队入朝的部署;当天下午,在4 架米格-15 战斗机的护航下,他乘机抵达安东机场。

黄昏时分,中朝边境的小城安东,乌云密布,飘着微微细雨。经过整整10 天分秒必争的工作,彭德怀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吉普车匆匆过桥,奔赴朝鲜战场,打响开国第一仗!

汽车过了清城桥,进入朝鲜境内,彭德怀突然命令司机停车。他将头伸出车窗,默默向大桥凝望了片刻。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望一眼这随时可能被敌机炸毁的大桥,抑或是瞭望即将跨江而过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呢?他没说一句话,立马又将车窗关好,命令司机:“开车!”前方战火纷飞,黑云笼罩,险象环生。

彭德怀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成员,也是亲手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幕的志愿军将领。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紧跟彭总,从清城桥上跨过,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此响遍了全中国。

这时,桥上江风骤起,仿佛歌声嘹亮,战马嘶鸣,一排排英勇豪迈的志愿军战士快速过桥,直插江的对岸。前方炮声轰鸣,我仿佛在队伍中看到一个满脸阳光帅气的志愿军战士——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毛岸英是家中的老大,他8 岁丧母,随后便带着弟弟颠沛流离。毛岸英后来去了苏联,上过战场,好不容易回国与父亲团聚,且刚刚新婚不久。“别人家的儿子都能上战场,毛泽东的儿子不能搞特殊!”毛泽东坚持让毛岸英上了朝鲜战场,和千万名英雄儿女一样,保家卫国。彭德怀从清城桥上过江后第4 天的深夜,毛岸英和志愿军官兵一道从这里挥别祖国,义无反顾地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同年11 月25 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朝鲜战争结束后,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毛岸英未搞特殊,与牺牲在朝鲜战场的英雄儿女一起,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眼前这座清城桥,当年是志愿军过江、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供应的交通大动脉,也成为美军轰炸的主要目标。1951 年3 月29 日,美军轰炸机轮番对清城桥进行轰炸,将桥拦腰炸断,桥面落于水中,无法修复,从此成了鸭绿江上的断桥。

我站在断桥处,发现桥身留有许多弹孔。举目向远处望去,对面只剩下孤零零的几个桥墩,静静地立在江水中,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从桥墩残破的程度,可以想象当年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的场景。

伫立桥头,感慨万千。这江上的断桥啊,是挺立着的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丰碑!桥可炸断,但炎黄子孙不畏强敌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的凝聚力是永远炸不断、摧不垮的!

猜你喜欢

保家卫国毛岸英鸭绿江
保家卫国 有你的身影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为国站岗
弦高: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当年跨过鸭绿江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弦高: 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美丽的鸭绿江
“红动中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