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
2021-11-21周小鸾
周小鸾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长坪村小学 广西 灌阳 541600)
1.课前深究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语文教学分为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除了要预先准备一些课本必须掌握的字、词和句子,还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些具有德育思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课文,并向家长了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回答问题“如果小时候的你,没有水吃,你会怎么办?”“现在的你,有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困境?”通过设计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领会过去生活的艰难和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钦佩革命军人和国家领袖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对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借此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借助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渗入
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观念,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德育感悟能力。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剧或辩论赛的形式对于历史故事进行互动表演,才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德育素养当中的实践能力。教师也要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借鉴实践活动,提升当前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获取热情。教师要在小学课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并且在沟通过程当中向学生讲解这一知识,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优化沟通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将自己的学习想法以及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向教师沟通,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师通过此种类型的攀谈,既能够了解学生在德育知识以及语文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还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现状来采取相应的策略。由于沟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在沟通过程当中渗透多余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沟通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及时地制订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和感悟能力。
4.在品词赏句中欣赏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文本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充分地挖掘这些素材,并将蕴含其中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自身的德育思想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思想的教育是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的,是在学生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的。在这些课文中,有的歌颂的是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有的歌颂的是人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有的歌颂的是人们前赴后继的事迹。他们有的为了国家的进步而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奉献青春;有的则是为了赶走侵略者而舍弃生命。这些英雄的事迹一代一代地激励着我们。
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宽德育教育的渗透思路
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无声地渗透进我们的语文教材当中。例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朗读学习首先建立基本认知,书中的插画图片并不能完全引发出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这时候通过提前制作的小视频课件播放天安门城楼的升旗仪式、播放中国选手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时奏响中国国歌的场景等,在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歌声和画面中,在强大的艺术氛围的烘托之下,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种子,突出了“我是中国人”的文章主题,迸发出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很好地实现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无声渗透和完美融合。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邮箱、微博、微信等方式建立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增加家校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及时积极合理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引导力量,同时必须要保持学校和家长德育教育态度高度一致,严格明确树立是非观念、道德标准。
6.结语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教师在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渗透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对于新时期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能力,实现对学生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为全面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打下扎实的德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