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

2021-11-21张昌富

读与写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程度习作质量

张昌富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东塔校区 福建 南平 353000)

在提出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时,就必然要提到学生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写作以及发现自己写作的问题,从而用恰当优美的文笔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共同处,从而利用两者的特殊性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割裂的去分别看待阅读与习作。通过阅读量的提升,去全方面地促进学生语文的感受力,花儿在这种高超的感受力之下,能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个有效的修改。

1.阅读中写作

既然我们明白了习作是阅读分不开的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去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在有丰富阅读量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习作修改。也就是说,在进行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空间里能够深化的去看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而通过阅读去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语文创造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在读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从而让自己进行习作修改时可以思维更加发散。

例如,在学到《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一课时,这篇文章可以充分的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这对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十分有利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籍,从书中去摘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改写或者续写等等。或者引用一些原著的写作手法,然后运用这种手法去进行自己的写作创作。

这样一来就是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去进行自己的写作创作,让学生真正明确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阅读量的提升,去真正提升写作能力,并且还可以在这样的有意义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掌握了这样的联系之后,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修改中就可以直观的去感受到自己的习作问题所在,并进行改正。

2.方法中修改

提升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改正方法,一个正确的修改方法可以保障学生基本的改正效率,从而为之后完善的改正奠定基础。用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更加宽阔的思路去对习作进行一个修改,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抓取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真正的去做到写作修改,而不是让写作变得越来越差。

就比如说在进行习作修改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一个修改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进行习作的修改,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的去对待自己的习作。其次教师应该提出一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比如说“自己这篇习作的主旨是什么?”“主旨是否有深意?”当学生进行初步的修改完毕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学生自己明确自己的修改情况,“修改后有哪些改变?”并且让学生通过一些关键词句的总结去表现自己的修改情况。这样一来一步一步的进行习作修改,就可以让这篇习作变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文采。

通过这样分层的目标确定的习作修改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发现自己的文章问题,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习作互换,通过批改别人的文章去发现问题,长此以往会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这样才会真正的受益,发现别人的问题,在将别人的长处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将别人的短处也自己对照,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在相互进步中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会越来越明显。

3.提升对习作质量的重视度

其实在传统的课程中,教师总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像是利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这样的时间可以去完成一篇写作,学生在这样的时间规定之下,其实绝大多数都会按时的完成任务,但这样的被动性写作往往会产生学生应付性的敷衍了事的完成写作,对习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样也就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并不高,需要修改的范围也就特别广。因此,学生在进行修改时对文章难免疏漏较多,因此,帮助学生提升对写作质量的重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奖励措施去让学生提高对于写作的重视度,比如说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之类的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有感而发的进行写作创作,在班级内规划一面展示墙,将写作内容优异的习作张贴到展示墙上,这样一来,作文的质量自然而然的也会提高,当自己的习作产生问题时,也会积极的进行修改。对写作以及写作修改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质量,但一旦当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和奖励措施,让学生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那么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内生动力影响下去,充分的进行自我的调节与改变。

4.总结

提升小学生高年级的习作修改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去进行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以及提高习作的重视程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去提高写作修改能力,这样能力的提升其实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由内而外的自发的去更加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程度习作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习作展示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