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2021-11-21王继华
王继华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城北中心小学 湖北 孝感 432400)
古诗词凝聚了最简洁优美的语言,有着和谐的韵律美,每一个字都表示着传神的意境,给予读者藏在文字下无限的幻想。古诗词是我国宝库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在现实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解析和记忆上,而忽视了对古诗词里的美感的挖掘,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对古诗词没有好好欣赏,反而被背诵压得喘不过气,长久下来,学生会对古诗词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古诗词中美的部分,从而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的能力。
1.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重要性
古诗词有着幽深清新的意境、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形象、优美和谐的音律,蕴含着潜在的育人价值与丰富的审美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增强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获得和谐发展。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实现“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凭借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简洁的语言深受小学生的青睐,也是开展小学美育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依旧采用机械的记忆与枯燥的解析方式,对古诗词中美育因素的发掘加以忽视,导致古诗词的美育功能得不到体现。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古诗词中的美育因素,主动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接受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发掘
2.1 观察引导 欣赏诗美。小学生时期,学生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做好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观察中欣赏古诗文之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古诗文的内容通常是配有插图的,插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了解诗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同时拓展图片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欣赏诗文的魅力,更好的理解诗文表达的内容。
如《望天门山》课程教学中,教材中既有的插图是静态的内容,无法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诗文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同时拓展图片内容,补充诗文景色的图片等,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一个课件的页面背景都应该符合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了解古诗的魅力,在“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分析时,背景应该是一张碧水交融图,单纯只有山山水水不能体现出这一句诗文的意境,而是应选择山水融合的动图,天门景观壮丽,只见楚江奔腾,突出大景之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其壮丽之美,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天门壮阔之下,青山之间,山谷孤舟泛水上的情境(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青山排开上升,孤舟山谷中游的场景)。
2.2 审美情趣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欠缺,而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内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获得审美情趣的培养,铸就大美心灵,例如:学习“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品悟诗人见景思情,思念家乡的归故情怀,感知浓浓亲情;学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感知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等。当然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古诗词诗教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感知“真善美”的品质和浓郁的情感,增强美感体验,获得心灵的滋润。
2.3 情境创设,体验情境美。古诗文的美在于诗文的意境,这种意境简单依靠想象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实地实景具体感知才能得到。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但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意见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当中,更好的了解诗文塑造的内容。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中可以和大家展示西湖变化与西子的史书记载,这种意境的塑造也需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音乐、视频、动画、图片等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古诗文意境的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意境的美表达出来,将感受到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结语
总之,古诗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很适合去用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的,教师在教育学生古诗词的时候要重视在审美上的欣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能够享受文字所带来的美妙感受,进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