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濒危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传承的主要社会根源分析
2021-11-21张峰
张峰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湛江 524084)
1 问题的提出
濒危民俗体育文化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承传、至今还为民众所喜爱和践行,现在却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危险的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强有力的助推剂,并且在全民健身、学校教育、乡村振兴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对于雷州民俗体育文化而言,它不仅是雷州半岛特定自然环境下衍生出的文化产物,同时受到军旅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官方文化等其他人文文化形式及雷州民俗文化生成主体——人的影响。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全面转型,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诸如雷州舞鹰雄、雷州蜈蚣舞、雷州人龙舞等多种民俗体育文化形式正面临着割裂消失,甚至被异化的危险境地。它们或后继无人,或逐渐被人们淡忘、被忽略、被毁坏,大部分已濒危。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雷州民俗体育文化作为雷州文化及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历史发展的产物,亟待深入挖掘与整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雷州半岛濒危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形态、主要特征、传承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民俗体育文化”为关键词,重点检索了2005-2021 年有关民俗体育文化的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等,并通过雷州市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档案室等搜集有关雷州民俗体育文化的资料。
2.2.2 田野调查法
通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深入雷州各县区开展濒危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摸查,并进行实况录摄,以获取自然状态的真实材料和数据。
2.2.3 访谈法
有针对性地走访雷州各县区文化馆民俗体育负责领导、工作人员,并深入到农村,与民俗体育活动组织者、传承人以及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村民进行交流、访谈,获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
3 雷州半岛濒危民俗体育文化主要特征分析
3.1 层垒性
雷州半岛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群体在文化的“地质层”中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遗迹,雷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正是文化不断层累的结果。以某一具体的民俗体育文化形态为视窗,可以清楚辨识其所具有的层垒性特征。以“雷州傩舞”为例,雷州傩舞是一种独特的“雷傩”,又称“走成伥”“走清将”,是雷州民间祈祷雷神祛灾袚禳及保佑平安的一种传统舞蹈[2]。雷州傩舞集武术、舞蹈、音乐、美学、雕刻于一体,是雷州半岛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果将雷州傩舞作为一种体育形态去欣赏,它可能仅仅是一项体育舞蹈项目。如果运用历史的层累观去看待这一中原傩文化与雷州半岛崇雷习俗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拨开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印痕和文化土层,将感受到属于不同时代的民族历史与风情土壤,领略到不同的文化镜像。层累性特征是雷州民俗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外部历史性特征。
3.2 多元融合性
从本质来看,雷州民俗体育文化是在雷州半岛民众主导下衍生出的文化产物。文化的生成离不开文化主体的作用。雷州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其文化主题——雷州半岛族群的作用下生成的。雷州半岛族群先后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至今等多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期。各时期的群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内涵,且不同时期的群族文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雷州半岛群族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雷州民俗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多元融合性特征。且这一特征汇聚了中原文化、土著文化、福建文化、广府文化以及潮汕文化等多种不同文化,并融合生成新的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孕在上述文化之中,又区别于它。多元融合性特征是雷州民俗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外部空间特征。
3.3 民间性与乡土性
雷州半岛的民俗体育文化,包括傩舞、舞鹰雄、蜈蚣舞等,扎根于广大农村,其发展与传播主要在民间,这些民间体育文化大多与年例、庙会、传统节日、民间祭祀有关,其受众群体多数也是来自基层的农民。从艺术层面来看,雷州民俗体育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典雅厚重和潮汕文化的精细考究,体现出直率质朴、强悍雄壮的独特风格,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东海岛人龙舞整体感强,气势磅礴;傩舞动作原始粗犷、威武强悍。此外,雷州半岛拥有7500km2的陆地面积和中国四分之一海岸线,在我国三大半岛中海岸线最长,且它又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雷州半岛上产生、形成的雷州民俗体育文化,积累深厚、包蕴丰富。雷州民俗体育文化因此也具有了海陆并包的乡土性特征。
3.4 刚毅性
由于长期受到岭南文化的熏陶,以岭南文化拼搏的冒险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勤劳朴实的进取心为底蕴,结合雷州当地风土乡情,形成了雷州人开放包容、刚直尚信、勇猛果敢的精神。此外,素有“天南重地”之称的雷州半岛自古就是征战驻军之地,清末时期法国侵略者在雷州半岛登陆时,雷州人民团结一致、仗义忠勇,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军旅文化对雷州民俗体育文化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从文化形态的角度来看,诸如人龙舞、蜈蚣舞、傩舞、舞鹰雄等,其动作形式威武粗犷、勇猛壮观,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刚毅性特征。
4 雷州半岛濒危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分析
4.1 民俗体育文化依存的“本土化”环境逐渐消亡
雷州半岛民俗体育文化是雷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生活实践是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传承与发展的沃土。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雷州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且随着以现代体育理念为主体的西方体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致使民俗体育文化依存的文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而文化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建构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及形式的变迁[3]。总之,民俗体育文化丧失了发展的目标与生存基础,其浓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环境正在淡化甚至消亡,其文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逐渐消失。
4.2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条件的缺失以及传承人的断层
当今社会,雷州半岛民俗体育文化主要依托人作为传承载体,主要通过师徒传承、父子传承等方式,采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将其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思想传递给年轻人。随着经济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居民思想的不断开化,导致城乡群体年龄结构的严重失衡[4]。目前,雷州半岛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传承人的断层现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其文化传承人大多是70 岁左右的老年人,年轻一代的传承群体严重匮乏。当下,年轻人缺乏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知、兴趣,更缺乏学习民俗体育文化的毅力,转而去经济发达地区追寻生活理想。其次,技艺难度对身体素质的“高”要求使其相关技艺出现断层[5]。此外,娱乐性、健身性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必备条件,外来现代体育文化的引入以及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民俗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逐渐消失,从而使人们更倾向于娱乐与休闲养生式的体育生活方式,导致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条件逐渐缺失。因此,传承人的断层、传承条件的缺失、传承动力的不足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制约了雷州半岛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使大量的民俗体育文化濒临失传,甚至消亡。
4.3 民俗体育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导致其文化本真异化
雷州半岛民俗体育文化在经济发展浪潮中逐渐充满了商业气息,人们对于经济价值的追求使其成为推动商业化发展的工具,以精神信仰为驱动力的民俗体育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生命力,更多地屈从于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开展的商业活动,致使民俗体育文化的本质发生肤浅的劣变[6]。雷州半岛有着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传统,一直传承和延续着傩舞、人龙舞等民俗体育文化,依托地域风土人情,开发民间雕刻、飘色人物泥塑、舞龙模型、傩舞面具等特色工艺品,使民俗体育活动逐步产业化,逐步延伸与扩大了民俗体育文化产业链。有些项目虽然保留了原有名称,但表现形式和表演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赖以生存的母体中剥离出来,开始了以经济利益为诉求的商业开发,导致民俗体育传承的失范和异化[7]。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商业化加快了其产业化进程,特别是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之后,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逐渐被恶意歪曲,适得其反地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民俗体育文化,直接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无人问津,面临着生存危机。
5 结语
目前,雷州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其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因此,理解其文化内涵,探索其文化本源,挖掘、保护与研究雷州濒危民俗体育文化,既是历史托付人们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人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