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2021-11-21余勇辉

读与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余勇辉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广东 平远 514699)

前言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重心也逐渐从应试教育向落实核心素养方向转移。根据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要推进教育模式的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加强与学生在课上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提升道法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互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互动的前提是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自身的功能地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提高课堂”趣味性”,只有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被唤,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必须改进教学手段,比如通过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当下学生爱追逐热点的心理着手,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刚刚结束的大选活动、我国的嫦娥5号探月工程的成功,以及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仍然在广泛流行的新冠疫情,就这样热点事件展开一些讨论,比如:美国大选的特征、我们国家与别国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防疫方针及措施等话题,这种社会热点问题就已经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可以借此现象做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体验式改革的良好切入点,通过创设“辩论式”“专题讲座式”等课堂情境,来加强互动,一方面互动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话题、有讨论,学生的首先是质疑问题的本质,为什么我们国家与别国采取了不同防疫措施,各国采取这种措施所要保护的重点是什么?利用多种互动形式发动他们针对此事件积极进行假设、论证、并就方法积极的献言建策,引发学生的参与和共鸣,并适时的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分析实质,促使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框架,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文明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2.通过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将课堂交还学生,互动教学的重心也是如此,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主动灌输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分配方式以及按劳分配方式,分别是指的什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市场经济的小游戏,以现场化的模拟理解所学内容,并让学生们结合观察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来充分理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内容,并结合课堂实践与观察所得,总结这种分配形式的利与弊,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实践互动,促进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

要推进德法深度融合,必须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本原则。通过互动教学形式,来深化德法融合。德法融合不必拘泥于某节课,或是课堂中,通过以更丰富的互动形式来将德法教育开展更全面、更生动,比如开学第一课的班会活动,就可以法治教育为主题来展开,或是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动员学生在有组织的前提下参与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很好的了解交通法规的具体内容,并且在实际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们遇到的具体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教育,让学生们更深入的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司法单位,或是公安单位;也可以邀请相关的司法单位进校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比如深圳就开展了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治实施的基本框架和流程。在这些参与和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促进德法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一门一体化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学段特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全面来临的当下,要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将互动教学的理念贯穿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在课后,老师还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来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切实领会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意义,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