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众健身文化行为价值的回归与超越

2021-11-21赵雷鸣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居家民生大众

赵雷鸣

(宿迁学院体育部 江苏宿迁 223800)

1 疫情防控时期大众健身文化行为特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我国从2002 年的非典疫情防控中汲取了教训和经验,在早期迅速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封城及在社区内阻断疫情的传播。疫情防控期间,以家庭为单位的宅居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的户外体育运动不同,疫情防控时期大众体育健身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家庭空间,以个人锻炼和家庭组合锻炼形式开展居家体育锻炼。电视、微信、微博等网络大众传媒对居家体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居家体育健身行为的理念、方法、手段,以及体育保健康复和家庭健身场地器材设施等提供了丰富的体育公共服务,居家体育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体育健身抗击疫情的效果[1]。

2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众健身文化行为的价值重塑

2.1 居家体育体现了民生体育价值的回归与超越

“民生”一词最早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对民生思想的论述为民众的生计与生活及生存与发展,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民生思想理论。孙中山将民生概括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存在,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并认为民生是社会历史的中心,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体育虽然是近几年体育界才提出的概念,但体育与民生相结合的实际行为一直贯穿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发展体育,关照民生”“让体育惠及民生”等都是民生体育的具体反映。民生体育就是以民生思想为指导通过体育的手段体现人维持生命存在,保持生活基本幸福的社会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生体育逐渐成为不断解决民生体育问题及不断改善民生体育生活的过程。就体育产生的动因而言,除了劳动需要以外,还有适应环境的需要、同疾病作斗争的生存需要、表达和抒发内心各种情感的需要等。因此,体育的缘起在本质上就体现了民生思想,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阴康氏初期由于阴雨积水、气候潮湿等环境导致人们气血不畅,当时的医官采用“舞”的健身治疗方法,以疏导气血通畅,有效地消除身体肿胀,控制了病情发展。东汉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之戏》中记载“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也是通过健身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抵抗疾病的目的。因此,通过健身锻炼增强国民体质,达到防病治病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体育自古而有之。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活动,强化了人们运动健康的意识,提高了人们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了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有效地改善了人们体质的健康[2]。此外,居家体育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消除隔阂,培养家庭和睦关系,疫情期间居家体育健身充分体现了民生体育的价值。

2.2 居家体育的供给推动了大众健身体育服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能够迅速地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全面统筹管理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疫情期间,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居家体育健身锻炼,政府及管理部门做了大量体育治理方面的实际工作,体现出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体育供给的范畴[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性地面向大众推出300余种科学健身方法,为人们的居家健身提供了指导和服务。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居家健身锻炼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实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网络直播、视频教学等各类线上体育教学内容也为家庭体育开展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基本实现了在校小学、中学、高校学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练的目的。居家体育的开展丰富了家庭体育的内容与形式,居家体育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参与子女运动爱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过程,更具有实践和教育意义。以往家长比较重视子女的智育、德育、美育,往往不太重视体育,特别是对家庭体育重视程度的不足,居家体育基于疫情这一特殊的契机把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教学链接在一起。此外,居家体育强化了工作、学习、生活与体育锻炼的融合,促进了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的结合,加深了体育健身生活化的意识,这些新现象的涌现都是人们从最初应对疫情被动性选择到适应性创新的体现。“互联网+居家体育竞赛”实现了居家参加比赛,如江苏省在疫情期间将一些室外运动项目进行简化后引入室内,向大众推出了全民健身网络运动会,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拍摄视频,上传至APP或网站即可参赛。据统计,疫情期间家庭体育健身项目的创编和开发数量迅速提升。居家体育多元化服务有效助推了大众健身体育服务供给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体育强国打下了厚实的家庭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居家体育供给服务也为后疫情时代大众健身社区体育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例如,以全民健身为先导实现社区体育的最后1km 治理,拓展社区生活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集养老、运动营养、心理、环境健康干预为一体的社区健康综合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推动社区健身服务提质升级体育治理现代化[4],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生活的需求。

居家体育改变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行为方式的认知。与传统的健身方式不同,居家体育是居民在家中进行的体育健身活动,不受公共体育健身场馆和公园广场等传统健身场地、场馆的限制,同时也不受健身时间和健身伙伴的约束。因此,居家体育健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体育健身活动的个性化选择,对全民健身活动是有益的补充。疫情防控期间,一方面人们的体育活动受到体育设施和活动场馆场地,以及疫情防控规定的限制,只能居家进行健身锻炼;但另一方面,居家、便利、碎片化、自由化的居家体育锻炼、体育学习,改变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居家体育这种“小微”健身活动,摆脱了传统思维,创新了便利性的活动形式,也为后疫情时代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2.3 居家体育的公共治理促进了国民大众命运共同体精神家园的构筑

新冠疫情暴发,使社会按下了急停键,隔离与提高免疫力的双重要求,使居家健身锻炼流行起来,体育在这种背景下回归本质——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人们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体育健身锻炼,一方面起到了增强居民体质及抵抗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居家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家庭教育和优良家风的形成,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观念,配合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策的实施,增强了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从而提升大众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及向心力[5]。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体育健身锻炼对缓解病患的精神压力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尤为重要。居家体育的人文关怀凸显,方舱医院启用后,患者在医生、护士、志愿者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及跳广场舞的视频风靡网络,这种积极的体育保健康复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精神压力,不仅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还向外界的大众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新冠疫情可防可控,团结一致共克时艰,这对于稳定社会大众的紧张与恐慌情绪,统一思想,全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居家体育既充分体现了体育的人文关怀,又通过体育保健康复的健身行为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治理作用,促进了当下国民大众命运共同体精神家园的构筑[6]。

3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对“危机”的解读是极富哲理的,“危机”不仅意味的是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孕育着“机会”,即祸兮福之所倚。如果说新冠病毒疫情引发的是一场全球化的公共安全危机,那么在这场危机中大众体育健身呈现出的新特征——居家体育的锻炼方式促进了人们对民生体育价值的再认识;居家体育的供给推动了大众健身体育公共服务的历史性发展;居家体育的公共治理构筑了当下国民大众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则是这场危机积极的体现。

猜你喜欢

居家民生大众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为了精准治霾 为了民生幸福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