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线上体育教学

2021-11-21王玉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政体育课程

王玉

(中原工学院体育部 河南郑州 4511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由此高校课程改革的“课程思政”应运而生。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师要深入做好学生的育人工作,充分利用所授课程优势,挖掘潜在资源,因势利导,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学校体育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3]。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虽然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但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端正其心态,纠正其行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联系密切[4]。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独有特性,正因为这一特性的存在,在学生育人功能方面,高校公共体育课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 线上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授课方式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线上体育教学与线下体育教学有较大差异,这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无疑是一种考验与挑战。线上教学在开课前及开课后一直都有源源不断的问题产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上课环境存在差异性。由于教师与学生不处于同一环境之中,上课条件及情况较为复杂,教学环境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2)网络“拥堵”及学习软件“崩溃”影响教学效果。线上教学的作息时间基本与线下教学同步,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高峰”学习,网络承载力不足与APP 自身运营的卡顿等问题,随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师的教学监督不能及时落实,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授课模式多采用“一对多”方式隔屏上课,由于受网络与设备的影响,教师无法同步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上课状态,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4)体育学科的特殊性。线上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受场地及器材的限制,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篮球项目的线上教学,要学生进行同步学习或者课下锻炼是有困难的。(5)学生的惰性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疫情的缘故,假期时间延长,学生居家的作息时间比较自由,突然开始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自身的惰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克服,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课堂零互动、挂机学习、不交身体锻炼作业等。(6)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有些年龄较长的教师线下授课经验十分丰富,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电子设备、网络操作、软件APP等线上教学业务不太熟练,也有一些教师前期不太适应线上授课模式,互动环节比较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反映了线上体育教学中,甚至是其他学科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中去,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以体育人,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本质所在。

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线上体育教学起到了“助推剂”作用

体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融入体育专业知识之中,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提升思想境界[5]。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的思想深处[6],从而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今,如何使学生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时的体育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学中,教学效果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提升,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中,教师无法实时监督自己,自己的惰性心理泛起,认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方式也是可以的。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在课程开课前就对学生“约法三章”,从服装、纪律、考勤等方面都作出要求,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做出量化考核,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具象化的要求及考评中意识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并无两样,不是躺在床上、挂机听课就可以完成课程,拿到学分的。例如,教师可采取线上直播授课的方式,不定时抽查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回答以及身体练习的动作展示,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上课状态,检查学生的服装,而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2.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些学生不重视体育公共课,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尤其面对线上教学,教师无法监督学生的身体锻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也更低了。这主要是由于所教授的学生大都处在18~22岁年龄段,当他们不愿意参加身体活动时,不是因为他们不再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动作经验没什么价值[7]。对于改善学生积极活动动机降低的情况,应通过教师这一外在动机,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在动机,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需要教师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在线上教学中,通过直播、录课等方式将教师较好的身材展现出来,其良好的精神面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认为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自己也可以拥有很棒的身材,从侧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参与体育活动对自己是终身受益的。

2.3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的敏感、情感问题、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问题加剧,变得更糟,有可能还会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适应障碍、社交障碍等,而参与体育锻炼是排解自己消极情绪与缓解压力的一种良好方式,高校体育公共课就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隐私性和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从而避免一些尴尬的情况,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更要注意语言艺术,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隔屏教学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尤其是文字沟通,如何让冷冰冰的文字传递出温暖,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语言技巧能力。在直播课堂中,偶尔诙谐的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式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技术考试环节中,多人同步在线考试既高效,还能培养学生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都是有益的。教师对学生不同方式的鼓励与“批评”,可以让信心不足的学生逐渐自信,将体育中得来的自信心转化到生活中去,让过度自信的学生正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地审视自己。这正是课程思政结构立体多元的体现。

3 线上体育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

3.1 指导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线上体育教学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思想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的习惯,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教学方法、模式、评价等方面,要有新的发展和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篮球基本知识与技战术之外,在篮球氛围中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增强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境的抗压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学情分析渗入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对象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7~19岁之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情感和交友需要,但是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篮球这一对抗性集体项目十分吻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高,篮球运动技能有差异,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身体素质一般,具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但个人英雄主义强,喜欢个人表现,其中男生较为突出。

3.3 课程内容及编排体现课程思政元素

线上教学的课程内容及编排与线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集体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减少,但理论学习的时间也相对应增加了。如何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内容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讲述篮球运动史、NBA优秀运动员的事迹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面对挫折与困难有着沉着应对的勇气,对待比赛有“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通过篮球课堂的集体学习、小组讨论、教学比赛等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交友诉求,进而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接力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提升个人决策力。

4 结语

课程思政不能仅仅是口号上的响应,更应该是理论与实际教学的契合,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线上体育教学,这对体育教学的开展无疑是锦上添花,由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具有特殊性——身体练习,应该利用其特殊性这一优势,因势利导,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深耕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的联系,高效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不仅热爱体育,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更要使学生在体育中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思政体育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