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啦啦操推广现状及“一球·一操”发展探究

2021-11-21吴梦莱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运动

吴梦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620)

“一球·一操”两项运动课程已经普遍纳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啦啦操作为一项结合健身与艺术的国际性运动项目已被我国高校学生接受和喜爱。探究我国高校“一球·一操”的推广现状,能够更好地为未来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制订计划,把握最新的体育运动发展趋势。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高校啦啦操、足球这两项的推广现状进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旨在能更好地促进未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啦啦操的起源及特点

啦啦操原名为cheer leading,其中的cheer 具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寓意,是早期部落社会,部落统领为了能更好地鼓励、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举行的一种仪式。啦啦操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的NBA、棒球、橄榄球等比赛现场必定会有啦啦操的身影,最初作为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啦啦操运动中,表演者主要是以各种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主要形式,调动观众的情绪去支持相应的队伍。所以,啦啦操也是与赛场气氛互动的产物,自从传入我国以后,受到很多青少年的青睐。不少研究表明,通过参与啦啦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其审美心理的满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国主义意识、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纪律观念、竞争意识、自信心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我国高校啦啦操推广现状分析

2.1 啦啦操教练员发展现状

自1998 年啦啦操传入我国以来,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先后在全国31 个省市举行了大规模培训,其中有800 多场送培到基层公益活动,累计培养8 万名教练员、6.5 万名啦啦操裁判员,啦啦操在我国逐步壮大并发展起来。

对于我国而言,啦啦操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国内目前的啦啦操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而啦啦操教学师资力量的强弱和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实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对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发展予以重点关注和投入,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和享受这项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运动[1]。

2.2 啦啦操运动员发展现状

啦啦操运动传入我国时间不长,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不同的原因,体育专业类院校选拔的啦啦操运动员与非体育类专业院校的选拔情况差距较大。而随着教育部推出“体育艺术2+1”活动的考核指标,由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制定了各类别、项目的等级标准考核,最后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啦啦操达标证书,这是对啦啦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的证明,这样的制度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发展和实力评判[2]。

但对于非体育类专业院校而言,啦啦操运动员由于学业负担的影响,参与啦啦操运动项目训练的时间有限,通常是比赛前速成、高强度训练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奖学金、实践加分等并未与啦啦操运动的参与情况相结合,这也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

2.3 啦啦操训练物质发展现状

虽然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推广发展迅速,但该运动本身不仅是一项舞蹈艺术类项目,同样是具有一定危险性和难度系数的体育项目。啦啦操运动训练物质条件的提供是运动项目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目前国内各所高校缺乏啦啦操运动专业训练的物质条件,体育场馆建设并未考虑到啦啦操运动训练需求,技术性啦啦操中托举、抛接等专业动作对于训练场地、防护设备的要求较高,安全绳、蹦床等技术设施基本无法提供,专业条件不足,这些直接关系到啦啦操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和作品的完成情况[3]。

2.4 啦啦操项目发展平衡性缺乏

由于物质客观条件有限和师资力量专业水平有限等问题,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多偏重舞蹈类啦啦操项目,技术性啦啦操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教育学习开展较少。这一发展失衡现象,普遍性极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4]。

3 啦啦操运动的价值

3.1 啦啦操的运动锻炼价值

啦啦操是一种集音乐、艺术、舞蹈、运动于一身的综合体育形式,作为一种锻炼全身协调能力的体育运动,对于锻炼者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运动能力都是相当具有益处的,啦啦操运动对手臂力量、核心肌群等身体线条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3.2 啦啦操的心理素质培养

啦啦操是代表着朝气蓬勃、精神活力的运动项目,集团队协作、奋发向上、自信热情于一身。在啦啦操运动中,运动员始终保持微笑,具有正能量,这对表演者有积极的心理影响,同时团队成员也需要有默契配合且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这对提升自信心、培养个人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值得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系统大力推广开展[5]。

3.3 啦啦操的艺术审美价值

啦啦操结合音乐、舞美、服饰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节目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体育运动[6]。啦啦操欢快的节奏感、振奋人心的音乐、丰富的表情魅力,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艺术审美价值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

4 我国高校啦啦操推广优势分析

4.1 我国啦啦操赛事的权威性

虽然啦啦操运动传入我国只有短短的20 多年,但已受到大中小学青少年的喜爱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9年正式批准了全国啦啦操联赛官方赛事的开展,在教育部、体育协会等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不同规模的啦啦操赛事遍及全国各大城市,覆盖400余所高校及4000多所中小学、社会俱乐部。为普及推广这一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于2012年又推出了啦啦操竞赛积分排名制度,即“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的评选以及优秀教练员的评选和运动员达标注册,这一举措充分地调动起了基层单位开展啦啦操运动的积极性。现今我国从事啦啦操运动的人口已近80万人。

2013 年12 月,我国首届啦啦操公开赛在南京开办,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8 个国家和地区的45支队伍,共800余人参加了此次比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性的啦啦操赛事,为我国啦啦操发展历史打开了新的篇章。当前,我国啦啦操赛事管理体系在积极地建立并不断地进行完善。我国啦啦操赛事权威性的不断提高营造了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推广的良好环境,为高校热衷于啦啦操运动的学生和教练提供了展示和提升能力的广阔平台,也为提升我国啦啦操运动实力及在世界舞台的地位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4.2 啦啦操高校推广政策支持

我国教育部对啦啦操运动普及与推广给予了高度重视。2012 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举办了首届全国啦啦操校长论坛,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并在第二年总决赛期间组织了校长论坛,共有69所学校的83名校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审定并颁布了《全国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这对啦啦操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共同举办了“送培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啦啦操运动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推广[7]。

4.3 啦啦操运动员选拔资源充裕

啦啦操自1998 年传入我国以来,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与追捧。啦啦操是一项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艺术修养培养的正能量运动项目,高校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为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特点,高校中的啦啦操运动员选拔资源具有范围广、人数多的特点,有利于我国啦啦操专业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

5 “一球·一操”发展因素分析

5.1 我国“一球·一操”实力水平现状

足球运动虽然起源于我国,但是现代足球在我国的发展却经历了种种波折。我国足球实力在20 世纪初曾达到高峰阶段。1976 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比较有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所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我国足球在亚洲逐渐发展强大,和李惠堂一起,涌现出了第一批开天辟地式的先驱,第一次出现代表国家外战的正规球队。这是一种标志,我国足球开始起步,足球在我国成为规范化的竞赛。在1915—1934 年,我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 年、1948 年两次入围奥运会。当时,我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是,随着欧洲、美洲国家足球运动实力的提升,我国足球实力不断下降,已无法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经过多年的积弱不振之后,我国足球的实力现状陷入危机,我国足球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前景令人关注和期待,推广足球运动成为全民运动已是迫在眉睫。

啦啦操运动虽然传入我国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在我国啦啦操团队的努力之下,实力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2013年,ICU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上,广西师范大学马龙啦啦队代表我国参赛,斩获2013 年ICU 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国家杯街舞组双人冠军,并取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2014年,世界中学生技巧啦啦操锦标赛中,我国郑州代表队获得亚军。我国啦啦操运动实力尚佳,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球有116 个国家和地区、350万啦啦操运动员参与啦啦操运动,80多个国家的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一球·一操”在高校的推广。

5.2 政府有关“一球·一操”的支持政策

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而政府对于“一球·一操”校园推广项目的重视程度较高,还对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特别关注。同年11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国计划将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提高国民体育素质要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一球·一操”校园项目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6 “一球·一操”相结合推广益处

6.1 优化体育教育模式

足球和啦啦操都有着团队合作、激情向上的运动特性。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足球和啦啦操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活动、展示、竞赛等形式将“一球一操”结合推广,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运动水平,将两项运动的特点和优势有效结合并实施推广,能够更好地优化我国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8]。

6.2 建设阳光体育校园文化

足球和啦啦操运动本身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和培养。相关体育赛事和活动的举办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一球·一操”运动项目的结合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建设阳光体育的校园文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7 “一球·一操”发展建议

7.1 球操运动有效结合

足球与啦啦操这两项运动相辅相成。“一球·一操”的推广发展可以将这两项运动有效结合,更好地提升、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精力,也能更好地发挥两大运动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提升发展我国啦啦操和足球运动能力水平。

7.2 人才培养系统化

我国学生资源充沛,人才选拔资源范围广,高校在招生时可以适当选拔一些足球、啦啦操方面的人才。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中,除了常规体能素质的训练外,还应该增加啦啦操、足球等特色课程的课时,使学生能在运动项目中学有所长,使“一球·一操”运动常态化、普及化。高校啦啦操、足球团队应该配备高质量的教练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

7.3 物质支持升级化

政府相关部门物质支持的升级化是“一球·一操”项目推广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啦啦操还是足球等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都离不开学校及政府提供的有力的物质保障支持。高校专业化的体育设施需要升级,高校啦啦操、足球等团队的组建需要资金支持,国内高校与国际知名团队间的交流、切磋更加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企业及团体的资金力量,以体育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为指导力量,借助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辅以实行俱乐部的运营体制,推动啦啦操和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员运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让足球动起来
不正经运动范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