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高水平运动员长期发展的方案研讨
2021-11-21杜鑫
杜鑫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
高中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且加强高中体育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实现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育专业与文化水平以及就业能力的综合提升[1]。近年来,虽然在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下,高中体育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虽然有所进步,但在文化知识教学以及职业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高中体育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与体育运动时间,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从而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2]。
1 高中阶段高水平运动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我国很多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了专门的体育训练课,但是,由于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很多学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在以后的学习、就业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1.1 忽视文化教育
高水平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而且在文化知识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受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在日常的高水平运动员教学时一直重体育训练、轻文化知识,不仅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课程体系不完善,而且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转而选择体育特长生,这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养提升极其不利[3]。
1.2 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对体育教学加大了重视,这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报考专业的体育院校,从事专业的体育职业[4]。但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也常常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被忽视,高中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文化知识,重技巧,抓重点,不仅忽视了以体育训练为载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而且忽视了文化知识培养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符合当下我国素质教学的理念,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更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1.3 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高中阶段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制订完善的人才教学计划,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都必须有完善而具体的安排。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对体育特长生的课程安排大都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上也都大体相同,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安排,很多学校都一样,体育特长生与普通的学生上同样的文化课,早上或者下午空余时间参加体育训练。这不仅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有效满足当下我国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5]。
2 协调高水平运动员长期发展的方案
高中阶段为了向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对学生的训练不但严格而且专业,这对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学生在文化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高水平运动员相比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文化课方面要求不高,这就使得高中阶段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时不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提升。另外,很多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体育训练上,而且由于经常出去参加各种比赛,文化课的出勤率也不高[6],因此,很少有学生在文化课上获得各种奖励,这就使得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文化的动力。很多运动员长期进行体育训练,平时忙于锻炼,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学校也缺乏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处事能力也极其不利。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长期发展,高中阶段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体育生的特有需求和特点出发,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7]。
2.1 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以生为本的教育形式,是当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必由之路,也是将运动员的个人基本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当前的高水平运动员长期发展方案中,要以运动员自身为本,创新教育模式,发展教育观念。高水平运动员是指体育专业技能与文化课知识同步提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养高的运动员,这也就是说高中阶段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常教学与体育训练教学中必须以体育专业技能为核心,以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方面发展为目标,以运动员的个人需求和特点为根本[8],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每个运动员的起点不一致,对未来的规划也不一样,如果高中阶段采取统一的体育训练模式,可能对暂时提升他们的体育专业技能有所帮助,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不同需求,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比如,有的学生从小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不仅体育专业技能强,而且文化知识也不差,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高水平运动员,那么教师就需要针对他们传统的训练模式与个人的身体体能采取专门性的训练;也就是以突破自己与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的训练,而有的运动员身体体能不错,但文化知识不行,想从体育方面有所突破,进入理想的大学,那么针对这类型运动员就要从他们的优势训练,除了集中训练,还必须采取一些技巧型的训练,以实现短期内的突破,当然文化知识方面也不能松懈。这样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基础,而且还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9]。
2.2 完善教育体系,注重人才的全方面培养
为了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必须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与体育训练计划,从而实现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养的提升。首先,要明确教育体系的完善在高水平运动员发展中的实力以及作用。只有真正加强和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素养,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运动理念,将专业技能体现在运动的教育过程之中,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素养提升,只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展[10],因此,教师在这一层面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还要加强运动员心理健康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发展,真正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养。强有力的心理健康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克服在训练中的种种困难,磨砺运动员的品格,让运动员能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意志解决运动中遇到的困难,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职业运动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技能发展和个人独立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发展。
2.2.1 加强与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
受传统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时往往注重其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与体育理论知识的提升,造成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理论知识缺乏,毕业后无法满足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发展与提升,高中阶段在培养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目的的日常训练与教学中必须重视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完善教学体系。从学校发展出发,根据在校运动员的不同特征,制订适合学校与运动员个人发展的教学计划,实现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有体系、体育训练有方法、教学管理有制度,从而实现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育技能与科学知识协调发展。
其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现阶段高中在文化课知与体育训练方面采取分别开展、差别施行的措施,这样虽然发挥了各自专业教师的优势,但是不利于运动员的协调发展,因为文化课教师只注重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培养,忽略了运动员的体育训练,而体育教师与之相反,只关注运动员的体训,忽视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构不利于运动员的协调发展。不论是体育训练还是文化课知识的教学都应该结合运动员的整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开展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此,高中学校可以优化这样的教学结构,促进体训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的融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体训业务精的高素质教师[11]。
2.2.2 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与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高中阶段高水平运动员的教学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体育训练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就业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阶段虽然也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但是,却缺乏针对运动员的差别化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员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心理上都有别于普通学生,他们每天面临着高强度的身体训练和激烈残酷的比赛,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这就需要教师除了注重日常的文化知识与体育训练外,重视和加强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第一,开展思想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观、价值观都处于逐步形成期,加上他们长期参加比赛,在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上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如上面所说,这些运动员在面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与激烈的比赛时,可能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失利时心理可能承受着自责感与无力感,这不仅影响他们的个人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也极其不利,因此,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通过一些体育项目有意培养他们坚强、乐观、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因为高中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倾诉,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开设不仅符合他们的成长特点,还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其次,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长期处于训练状态,不仅在文化知识上有所欠缺,而且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比较差,加之国家现阶段对他们退役后的职业也没有具体、妥善地安排,从而使他们在步入社会时较难就业。为了协调他们的个人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除了重视日常的体育训练外,还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他们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除了日常的文化、心理、思想政治课程外,还应设置专门的就业辅导与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提早适应社会,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2.3 锻炼运动员的运动思维,提升运动技能的发展进步
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在训练运动员熟练掌握技战术及动作要领之外,运动员专项认知能力以及运动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十分必要。在竞技对抗中,要想充分发挥临场竞技能力,运动员不仅需要动作速率快,还需要思维反应快,只有思维能跟得上运动的步伐,才能真正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而思维的反应速度即敏锐迅捷的运动决策等认知加工能力,这些认知加工能力相对于以肌肉活动能力主导的运动技能能力而言,是大脑的机能能力,即思维能力。运动员比赛中的思维能力是决定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取胜的关键,特别是运动技能水平相差不大的对手之间的角逐,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思维的活力。
3 结语
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一项长远工程,不仅发挥着提升体育技能的作用,而且还发挥着促进和实现国家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在为高校培养和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他们的长远协调发展,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他们的培养体系,注重他们的就业指导,从而在促进他们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