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社团育人价值的实现策略研究
2021-11-21景婷婷
景婷婷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主阵地,重点研究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学生营造融洽、合作的运动氛围,更好地发挥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大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能够得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因此,要想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育人价值,就需要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育人价值进行全面了解与充分发挥。基于此,该文基于立德树人背景,对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育人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索出体育社团育人价值实现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丰富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我国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育人价值
大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过程本身就可以对其各方面素质进行发展,体育运动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可以锻炼其心智[1]。因此,将大学生体育社团中所蕴含的立德树人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能够为大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的良好发展及大学生体育社团育人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更好的服务。
1.1 体育社团能够培养学生“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优良品德
高校体育社团是由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与发展的体育运动组织,因此,社团成员通常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校体育社团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重要阵地。原来优秀的社团成员,通常会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新成员学习了解社团文化与规章制度,同时也会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深深地感染其他社团成员,从而使社团成员之间都能够互帮互助[2]。另外,体育社团成员的责任担当意识也能使他们时刻记住自己加入体育社团的初心,并严格遵循社团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社团活动,进而实现社团成员核心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从而为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1.2 体育社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鼓励大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这就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3]。也有很多高校体育社团通过校际间的交流与比赛活动,或者组织社团成员到社区与机关中参加一些体育训练、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大大激发体育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更多实践与锻炼的机会[4]。
1.3 体育社团能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基本需要由社团骨干学生来进行组织。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难以长时间将自身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参加体育社团活动[5]。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始终坚持参加各项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通常具有比较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愿意克服一切困难。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没有室内场馆训练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考验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能够对学生坚韧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1.4 体育社团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通常对体育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能够相互尊重,因此体育社团活动是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与补充。另外,大学生体育社团所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能够对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并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比赛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彼此合作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公平竞争意识等的培养[6]。
2 大学生体育社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策略
2.1 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往往需要专门的指导教师为社团成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对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体育社团指导教师自觉增强育人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然而,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绝大多数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与运动技能的提升,却很少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真正做到育人的非常少。对于这一情况,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除了教书,还要育人。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育人水平,充分发挥体育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将其真正落实到体育项目指导工作中,实现通过体育社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目的。
2.2 坚持条件保障和思政教育相统一
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其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投入到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中。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为指导教师的各项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奖励,同时还应该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其年终考核体系中,并根据指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工作效果提供相应的奖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其育人担当意识。另外,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对体育社团的内部职能进行细化,加强对场地设施资源的经费投入力度,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对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完善的物质保证。与此同时,在组织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社团成员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注重隐性教育,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3 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开展育人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对之前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对其中所存在的精华与糟粕部分进行正确认识,并将其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有效传承与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条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实施路径。除此之外,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还应鼓励各大高校将自身的体育资源对外开放,通过与社会共享的方式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为体育社团活动形式的创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特别是作为高校学生社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积极创新体育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为体育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形成高校体育社团育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