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祠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2021-11-21刘丽萍

当代旅游 2021年33期
关键词:晋祠文物博物馆

刘丽萍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5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太原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把打造晋祠核心景区作为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的龙头标杆,赋予晋祠“讲好太原故事,延续城市记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龙城崛起”的重大使命,努力践行让文物“活”起来,从“馆舍天地”走进“百姓生活”。

一 晋祠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当年叔虞儿子燮父继位后,就是因为境内有晋水流淌,便将国号改“唐”为“晋”。一个国号因水而更名,恐怕是天下绝无仅有的。后人为了纪念叔虞,在这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晋水源头建立了一座庙祀奉他,这就是“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地。晋祠是以古建筑、雕塑、名泉、古木著称于世,祠内风景秀丽、建筑宏伟、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古木葱郁、诗情画意。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晋祠,汲取山水之灵气,秉承历史之渊源,既是太原有颜值、有气派的旗舰景观,也是太原有文脉、有故事的城市灵魂,所谓“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之说,即表明了晋祠在太原独尊不二的地位。

二 打造保护硬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近年来,晋祠博物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对古建遗存和古树名木的本体与环境,进行全要素保护、全流程管理,实现了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转变。古建遗存和古树名木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参观者已不再满足于欣赏其外观,更多的是想探求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将所喜欢的文化融入自身的生活当中。只有保护好晋祠,她才有资本“活起来”,才会无愧“金名片”,才能把晋祠带进一个新千年。

三 强化科技链接

我们始终坚持文物与科技融合,完成了圣母殿等国宝彩塑监测系统建设和三维扫描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建模,实现了传统保护到科技保护的全新转变。“晋祠虚拟世界”大型VR互动体验沉浸文明并入选全国“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身临其晋—数字晋祠体验展》在法国展出深受欢迎。体验展由晋祠VR穿越之旅、3D孤幕电影《古韵晋祠·三晋明珠》和晋祠数字交互平台三部分组成,借助先进的VR技术,围绕晋国历史和晋祠文化故事展开,以晋祠历史时间线为脉络,融合了十字多媒体展示,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深度阐述了文物背后蕴涵的文化价值,使游客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行走、交互和体验[1]。3D孤幕电影《古韵晋祠·三晋明珠》采用数字动画形式,阐述了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表现了晋祠胜境的恢弘气势,解读了北宋建筑结构的精巧工艺,展现了宋代侍女彩塑的艺术之美,模拟还原了彩塑的制作流程。晋祠数字交汇展示平台通过手势触控的方式在屏幕中进行交互,让游客以新颖的方式了解晋祠的建筑结构和宋代彩塑的特征。10余个VR展览数据在信息化平台同步应用“圈粉”,天下游客一部手机游晋祠,使晋祠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

四 打造精品展览

文物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要让文化“走出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金名片”。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也是博物馆履行职责、实现使命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深入研究历史文脉,挖掘地域文化中的重点和亮点,凝练展示主题,创新展览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交流合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策划推出了《镜涵春秋—晋祠博物馆馆藏铜镜展》《唐风华彩—晋祠博物馆藏唐碑拓片展》《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藏扇面折扇展》等七个原创性展览;分别赴南通博物苑、苏州园林博物馆、东莞可园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展出10余次,特别是《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入选“全国博物馆百大展览”名录,2019年成为山西省文物局优秀巡展项目。赴法国举办的《身临其晋—数字晋祠体验展》深受外国朋友欢迎,其中3D弧幕电影《古韵晋祠·三晋明珠》表现了晋祠胜境的恢弘气象。让晋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引进陕西历史博物馆《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南通博物苑《梦绕梅花楼—南通博物苑藏李方膺作品展》,苏州拙政园、留园、虎丘山风景处《苏派盆景展》《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蒙古族文物精品展》《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旗装服饰展》,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丝路遗珠—珐琅精品展》等交流展览10余次。通过开展馆际交流,博物馆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提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五 深化文旅融合

我们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在文物研究、价值阐释和陈列展示等硕果频出的同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馆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步实施的宣传推荐新模式,分别与央视、省市电视台、新媒体开展宣传合作,全年拍摄视频、直播等各类宣传20余场。赴杭州、成都、扬州、南京、三亚等地参加省市文旅部门组织的大型旅游推荐会,率先开放景区,打造全方位预约体系,举办“太原阁僚兄弟在线陪你嗨翻晋祠”的山西首场5G+VR景区直播,“VR全景游之云游山西”5G+VR景区直播,“解开国宝《华严石经》的秘密”等线上直播活动,引领“游山西·读历史·看晋祠”活动的开展[2]。

晋祠博物馆重点围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传统节庆假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社教服务模式,创新理念,推陈出新,精心打造了“‘八一’慰问暖人心 共叙军民鱼水情”“迎国庆祖国新气象 庆华诞晋祠好风光”等主题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举办了“中华瑰宝 人间胜境—晋祠社会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游山西·读历史·看晋祠”“激活城市记忆 延续历史文脉”系列活动,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 推动馆校研学

博物馆承担着传承历史、教育当代、启迪未来的社会教育功能,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活动[3]。作为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近年来积极推动馆校研学。

一是成立实践教育基地。晋祠博物馆在馆区内成立了“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基地”,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每季度青少年研学教育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基地设置晋祠侍女彩塑复制品、晋祠圣母殿模型、历代斗拱模型、榫卯木构件、滴水瓦当、活字印刷模具、碑刻及拓制工具和文房四宝等。活动基地定期开展专业课程,如“传承拓印技艺 感悟历史文化”“畅想文化之旅 传承历史记忆”等趣味课堂,为青少年现场介绍斗栱的结构、配置、组合方式;活字印刷的历史、操作方式;如何进行碑刻拓制等等[4]。

二是免费面向青少年。晋祠博物馆全年接受学校预约,对学生团体予以免费接待。近年来,晋祠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文物资源及展览优势,已与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第六十四中学、太原市十六中、并州路小学、晋祠一中、晋祠小学、建设路小学、太原市大唐实验小学、晋源区实验小学等三十余所中小学校合作,多次开展系列研学旅行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晋祠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积极探索研学课程。晋祠博物馆依托丰厚的文物资源,面向社会广大青少年,开设《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等级与装饰:古建筑中的门楼》《殿堂中的彩塑》等课程,讲授我国传统文化与工艺。授课时长为 1.5至2 个小时,采取室内讲授与室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孩子们零距离触摸历史、体验非遗、走进自然,让博物馆教育从“殿堂”走向“课堂”,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与认知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 打造国风IP

在近几年年轻人喜欢的文化中,国风文化备受追捧,不少国潮品牌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并旋风式席卷年轻人市场。晋祠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馆内开展晋祠国风文化节,与当地国风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打造晋祠国风IP,让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传播者聚集在中国晋祠,身临其境地阅读山西的历史文化,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创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重要表达。2020 年首届晋祠国风文化节聚焦“唐风晋韵”主题,引起了省内、国内的广泛关注。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第二届中国晋祠国风文化节”聚焦“国风向党”主题,将传统文化与建党百年主题相结合,引导国风爱好者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共同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八 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坚持以晋祠之美赋彩小康社会,利用自身独具的底蕴、格局和气场,孵化“文物+”发展新业态,带动店头、赤桥、程家峪等古村落保护开发,赓续文脉,留住乡愁,实现山水一体、古今汇融,景区和乡村旅游交相辉映、创造性地开展了研学活动,采用斗拱模型组合、活字印刷、碑文拓制等课堂与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青少年开辟第二课堂。研学与休闲体验齐头并进的华丽转身,推动文化旅游业迈上新台阶,为实现转型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贡献晋祠的文物智慧和文化力量。

九 点亮美好生活

有山有水有历史,有人有爱有情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晋祠更好地融入百姓心中。我馆多年来坚持以体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为基调,利用馆内现有的两座明、清代古戏台,在每年春节、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母娘娘的传说”改编成情景剧,作为宣传晋祠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演出剧目,并结合以晋祠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为依据,做“晋祠宋塑侍女服饰”展示,创作、编排了民族歌舞“夸晋祠”,穿插诗歌朗诵“历代名人咏晋祠”等节目,同时整合晋祠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火流星”“晋阳三三叉”“二鬼摔跤”以及晋剧打金枝、三娘教子等传统节目。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强烈地域、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的山西晋阳文化,营造出了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增进了观众对晋祠历史文化知识的认知。这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乡风,就是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对晋阳文化的传承,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十 盘活文物资源

让文物藏品成为文物展品,重回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拓展活动载体,成为文博人新的使命[5]。我馆致力于积极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文创销量,利用线上线下销售的网状化和游客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提升了晋祠文创产品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晋祠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渠道。将晋祠的所有文化进行剖析提炼,研发设计出许多能够体现晋祠博物馆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的高质量文创产品,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设计了不同的文创产品[6]。如:晋祠园林茶韵套装—采用传统工艺剪纸风格设计晋祠园林景观,承载于茶具套装,意在回归一种古典美好的生活状态;难老雪花釉杯碟—难老泉水为晋水源头,取生生不息青春永驻之意;晋祠之铭并序文房四宝盒—唐碑代表了李世民当年的政治思想、主张和绝妙书法,取书法题字创意于文房四宝盒,传递能量。

此外,以晋祠宋代彩塑侍女、宋塑铁人为原型研发了办公三件套;结合人们收藏的爱好,研发了唐碑册页,以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清代仿制碑拓片为原型,采用高清扫描和印刷技术,保持了与清碑拓片原真等大的效果。砚台以晋祠难老泉为原型,以浮雕为手法雕琢而成的澄泥砚;还有晋祠铁人造型的靠枕,侍女像、圣母殿造型的书包。针对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好,我们还把晋祠历年来的门票专门收录成一个精美的册子,既方便了收藏,也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十一 结语

晋祠是太原的、山西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晋祠是昨天的、今天的,也是明天的、未来的。我们要牢牢把握“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进一步高质量推进晋祠的保护利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文物研究利用的行列,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以及获得感。作为文博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猜你喜欢

晋祠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晋祠周柏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色彩研究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