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方言多样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影响的理论研究

2021-11-21刘巨龙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方言服务业

刘巨龙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现阶段我国要重点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具备高附加值,高效节能的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分支,它的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从而对我国经济整体的状况起到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新势力,其良性集聚对于提升与其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城市整体发展竞争力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现在的主要发展态势就是集聚,而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而来的是知识和技术在一定区域内的溢出和传播以及规模经济。 同时信息技术在一定区域的扩散和传播能够促进更多想要利用同种技术的企业向本区域的汇聚,突破地域上的限制,进一步增强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溢出效应。 而知识溢出以及技术扩散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人和人之间、厂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结果。 林建浩和赵子乐指出方言距离对于区域间技术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说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扩散。 语言不通将带来交流的不畅进而会增加交流成本,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方言多样性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研究都聚焦于经济领域和制度方面的影响因素,少有人去深入细致地分析文化层面的因素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的影响。

2. 现实意义

为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近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剧变,我国经济逐渐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 服务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比过半,所以其决定了我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方言多样性是如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 不仅从方言多样性角度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际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探讨了方言多样性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为生产性服务业在未来如何实现更好的空间集聚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学术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现有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两个维度:经济维度与制度维度。 在经济方面,首先是人力资本要素,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有着正向且显著的促进作用。 何永达认为劳动力资本为本地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提供了要素基础,随着本区域内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本,从而达到人力资本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也能够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这样便能进一步地吸引本区域以外的资本流向本区域。其次是成本因素,因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靠信息网络来进行不同空间之间、远距离的传输以及贸易,因而在信息化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之后,生产性服务业在地理上的互动成本和贸易成本将大幅度减少,在成本最小化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熊萍萍和王邹辉等认为随着行业工资水平的提高,企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区域内服务业的集聚。 最后是城镇化因素,关于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关系研究,关兴良等发现人口与产业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量集聚,造成了区域间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协调;贺天津等研究发现一定区域内的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度越高,该区域居民的幸福感就越强。

在制度层面,产业集聚程度往往与制度因素十分密切,如开放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产生一种向心力,吸引相似产业向本区域集聚;而相对封闭、保守的政策制度会对要素的自由流动产生抑制作用,要素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匹配,区域内的发展就会相对停滞,从而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 丁静秋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政府投入水平越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就越显著。 俞晓晶研究发现了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原因:政策红利以及放款对服务业的管制。 从内部行业构成来看,相对于低端服务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受制度因素的影响要更加显著,甚至本身就是制度政策的载体。 大城市多数是政策的策源地,集聚在这些城市不仅有利于与政策部门及时沟通,还能获取制度上的支持。 高传胜等研究发现政府的规模与其服务业比重为负相关关系。

通过对于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以往研究存在以下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较为充分,但对于文化层面的因素却几乎未曾涉及,而文化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制度以及政策壁垒的不断弱化,深层次的文化多样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将愈发凸显。 因此,论文创新性地从文化层面出发,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丰富了现有的研究视角。

三、 理论机制分析

(一)方言多样性、生产要素流动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

在要素流动方面,一个区域的方言种类越多,不同方言群体之间的沟通就会愈发不畅,从而不利于技术知识的交流,同时也会阻碍劳动力资本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 就劳动力流动来说,劳动力资本在进行跨区域流动过程中,更愿意去普通话沟通障碍小、存在相同文化背景的地方工作,所以方言的差异是影响劳动力资本流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考虑到方言多样性带来的互补效应和认同效应,多样性本身对劳动力流动可能存在一个拐点,劳动者不愿意进行跨区的流动,在一个大的方言区内部,即便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互补效应可能占据支配性地位。 方言作为劳动力的一种属性,不同的方言也代表着不同的成长背景,背景的不同就会增加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会抑制劳动力资本进行跨方言区流动。

就知识溢出以及技术扩散而言,林建浩等使用方言的多样性对于区域间文化差异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区域间的文化差异会通过制度中介效应降低知识外溢以及技术扩散的速度。 方言显然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目前,中国还没有处于世界技术的前沿,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学习而不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其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和人才的交流就会形成知识和技术的溢出,这种外溢效应会突破行业上以及地理位置上的固有限制,进一步加强溢出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并促进范围经济的产生。 一个区域的发展要获得范围经济,则需要掌握不同专利技术知识、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的动力,形成区域间、产业间的知识的外溢和创新的溢出,进而促进本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 因此,方言多样性带来的沟通不畅,会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流动和技术扩散而抑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二)方言多样性、交易成本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

方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产物,不同地方的方言都有着其不同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地广物博的国家,方言更是十分多样。 方言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包含着先人传承下来的智慧,对于每个说方言的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方言是大部分人成长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的第一种语言,它一般也会伴随一个人一生。 方言对于每个人来说代表自己与家乡的一个纽带,作为一种家乡的印记,无论去到哪里这种印记都会伴随着我们。 语言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与各种经济现象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语言会直接影响各行各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每个企业都不是一座孤岛,想要发展离不开对于各种信息的搜集。 方言的不同表面上是表达习惯的不同,其背后蕴含着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意味着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差异都会无形的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传递;而相同的文化背景能够使得陌生个体迅速熟络,放下心中的芥蒂,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相同的方言能迅速拉近两个陌生的交流群体。 我国存在着浓厚的“同乡意识”,相似的群体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更容易产生共鸣,人们往往会更加信任自己的“老乡”。 相反地,不同的方言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成本,相对地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 由于存在语言这种基础性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中的法律、规范、惯例等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才存在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的可能;而语言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它能够对人们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经济层面。 同时,语言作为交流机制,承担着文化载体和传播机制的角色。 陌生人之间使用的方言不同就会显著降低彼此之间的信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易合作的推进(黄玖立等,2017)。 方言的不同会增加彼此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的增加会提高获取信息的成本;相同的方言可以减少沟通中的理解障碍,提高交流沟通效率,因此能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过程产生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方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这使得说不同方言的双方沟通起来更加不畅也存在更多的不信任,这显然会增加前期的信息收集成本以及监督履约成本,进而抑制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

四、 结论与对策

我国要实现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效节能的行业,它的主要发展态势就是集聚,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一个地区方言种类越多,其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就相对越低。 对此,本文的建议如下:

第一,要关注一个区域内方言的多样性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方言背后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物博、方言种类丰富的国家,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蕴含丰富文化特色的方言对于集聚的影响。 同时要积极推进区域间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坚决杜绝地方本位主义。

第二,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上,加大对于普通话普及的力度。 对于普通话的宣传普及并不意味着消除方言,要在尊重方言存在的前提下普及普通话。 中华文化讲求百花齐放,决不能以消除方言作为代价来普及普通话。 这样就能在保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

猜你喜欢

生产性方言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