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

2021-11-21刘松波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1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技术人员装配式

刘松波

(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建筑行业在近几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还应该符合环保性的基本发展需求。对此,技术人员开发实施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此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解决了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建筑施工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推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1 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分析

1.1 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完成内墙板、外墙板、梁、板、柱等结构的自接加工和生产,这个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厂中直接进行,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模板的使用以及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工厂完成的构建预制工作能够提高资源与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进而降低材料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

1.2 缩短施工工期

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比如当进行施工环节中的吊装梁、板和柱施工时,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只需要4~5人就能够完成施工,如果采取传统的施工技术则需要10个人以上才能够完成所有的施工项目。除此之外,如果整体工程量不大,每天就能够完成1层主体结构的吊装施工,能够极大的缩短施工工期。

2 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2.1 预制构件质量问题

尽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预制构件都是经过工业化生产并运输到施工现场的,其本身的生产过程就是比较难以监督与把控的,存在一部分自身质量问题。之后在运输以及存储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流程与规范进行管理的话,也很容易导致其在运输与存储的过程中出现构件损坏的问题,导致预制构配件质量不过关,进而影响整体施工的质量。

2.2 施工准备工作不到位

工业化生产过程对工程所需配件的精密化程度以及施工的精准度要求很高,有时候毫厘的差距就可能造成部件的匹配失败,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很多企业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所需的部件材料、人员配备以及专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没有做充分的调研,造成施工进度缓慢和故障率的增加,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装配进程。

2.3 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工程评估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这样就很难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当前我国存在的建筑工程评价机制都缺少一定的可行性,虽然能够从技术层面对建筑施工进行评价,但是对于复杂性的建筑施工项目却很难达到评价的专业性。建筑单位目前使用的建筑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综合性,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2]。

2.4 建筑技术较为滞后

尽管我国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但是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装配式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行业中的技术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技能。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还是有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技术与机械设备,并没有重视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与使用,进而限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2.5 部门配合程度低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故障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部门之间配合度低,整个工程进度没有形成连贯性,部门协调性不足,没有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3.1 严格控制施工环节质量

当技术人员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应该严格控制施工环节的质量,遵循施工流程与规范。首先应该对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检查,只有保障构件的质量才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其次,技术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增进对构件施工要求的理解,不断完善施工计划与设计。最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品预制构件以及半成品预制构,在搬运与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技术要点,严格开展工作,才能够保障构件的质量,提高施工整体的效果[3]。节点连接处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施工环节,尤其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灌浆作业,在事中控制管理时监理人员应该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考核证进行检查,并对其灌浆操作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后浇混凝土节点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人员应该要求施工单位能够满足设计的具体要求,并将节点连接处的钢筋进行锚固,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3.2 严格控制预制构件质量

通常情况下,预制装配式建筑都是由不同的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要想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预制构件质量加以严格控制,保障每一个预制构件都能够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由于预制构件在施工之前需要被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由于长时间处于施工状态,构件很容易就会出现裂缝,影响之后的正常施工。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重点注意与构件相连的位置,严格控制构件以及相连位置的尺寸才能够实现尺寸的统一,进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构件与连接位置的需求,防止出现裂缝,这样才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防止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其中的每一个构件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如果连接的位置出现了一定的损伤,构件也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恢复降低事故的风险。

3.3 建立健全专业的评价机制

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的工程评估,一定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从技术层面考量,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难题,要在施工之前分组讨论尽量全部考虑到,对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技术难题,要尽量预备一到两套故障预警解决方案,以备不测。其次是工程环保性和节能性的评估,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是否有节约资源的可行性方案,是否有不伤害周遭环境、把环保影响降到最低影响的方案。对于复杂性的建筑施工项目要力求达到评价的专业性,以便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性需求。

3.4 革新装配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钻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是未来装配式施工的核心竞争所在。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装配式施工技术虽然起步晚,目前尚处于积极开拓阶段,但是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和自主研发创新等方式,尽快提升装配技术水平,革新传统的技术与机械设备,重视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从而积极促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3.5 确保部门协调性

在具体施工层面,要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和对话机制,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出现的突发情况,要确保有负责人和决策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给出最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给出方案的及时性。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提高施工效率,就可以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6 严格把控构件运输质量

当预制构件完成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运输问题,技术人员应该通过规范运输技术不断减少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结构损坏。其次,在构件加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该对构件进行固定,进而保障其运输过程的稳定性。最后,在进行构件装卸时,技术人员还应该充分考虑装卸的需求,防止构件出现损坏或者变形的情况。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提前对运输的线路进行了解,优化线路的选择,避免走泥泞与颠簸的线路,防止急刹车对构件造成损坏,对行驶路面要提前做出实地考察和地质调研,可以通过走访当地气象局等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的精确数据资料。到达施工现场之后,技术人员还应该充分根据大型构件的自重进行存放位置土地的压实处理,防止在保存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构件损伤的情况[4]。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缩短建筑工期,节省人力资源,同时还能够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因此,技术人员应该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严格遵守施工连接的规范与流程,这样才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技术人员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