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2021-11-21张华娟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

财会学习 2021年33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评价

张华娟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

引言

财政资金能否得到公平使用,取决于行政事业单位能否进行妥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而这份公平性又能够体现出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方式是否科学、透明。作为预算绩效改革的主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支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及时监测,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同时应当监督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积累社会财富、提升政府效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对预算绩效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成本-效益分析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支出标准。为打破传统预算体制的僵局、促进政府效能和预算决策力的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以及绩效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规划与相关战略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参考,因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为此,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投入与产出,并且及时跟进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的过程中,及时对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促进政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就当下情况而言,时代背景和大形势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案和格局,使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化、完善化、系统化,并建立覆盖面积更加广泛的管理体系、相关环节更加细致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从部门上升至国家层面。

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而这项支出能够体现出政府的执政效能。因此,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虑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并且对其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进一步剖析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政府资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透明性,使政府的执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从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会选择政府的相关文件作为指导,但由于文件内容复杂、流程繁琐、涉及项目数量较多,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的管理问题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以服务和公益为重点,而其资金支出来源在于财政收入。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甚至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资金的拨付有所减少,认为这项工作是无用功,因此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属于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多个部门如人资部、业务部和财务部等联系紧密,若这些部门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则很难将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评价与反馈体系不够完善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程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是当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又一难题。就财政资金为例,各项经济和资源调配的决策都离不开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但是由于绩效管理的评价与反馈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因此有效的管理难以实行。究其原因,首先,从政事业单位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自评的方式难以保证考核与评价的质量和公平性;其次,除了项目绩效目标批复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与反馈难以涉足更加深刻的层面,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对策

(一)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认知,完善预算绩效体系建设

为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改进,首先应当对相关人员的认识层面进行提升,并且完善预算绩效体系的建设。良好的管理理念应当是“凡事必问效、问效必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反思原有的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更加科学的计划和更加实际的考核目标,从而对预算定额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且转变传统项目库的管理方法,将预算执行和编制相互统一,避免二者之间产生脱节。当对预算计划进行制定时,可以以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基础,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例如,可以采取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等方式。其次,在对预算支出目标进行设定时,也应当以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为依据,并且考虑到部门人员和工资情况。在对大额预算支出进行管理时,应当将多部门负责人集中起来,共同商讨合适的管理方案,并且对各个支出项目进行排序,排序的依据是项目本身的重要性。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单位应当以“两上两下”为基本流程,即在制定初步预算时,对业务数据进行广泛收集与系统分析,并且要求财务部门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审核;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绩效优先”的理念。最后,若部分部门或个人存在预算执行不力的既往情况,也应当对相关项目的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调整。

除此之外,预算绩效的管理体系也是决定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促进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完善化。在建立标准数据库的过程中,应当以单位本身的业务特点为基础,充分挖掘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各个部门对年度预算绩效的管理职责有所明确。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预算控制的约束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制定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管理方法。

(二)强化专项资金授权审批,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

能否合理统筹协调专项资金,并且对其审批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判断行政事业单位能否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参考。为此,单位应当采取简政放权的方法,将部分预算资金下放给业务部门。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盘活存量资金和部分资金的跨年度结转等。简政放权有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借助这一新兴技术,为预算项目库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促进预算编制与调整空间的优化。同时,财务部门应当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序,从而将重要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入库。这些项目在经过上级部门的评估与分析后,能够获得相应的预算绩效指标。此时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当以该指标为依据,设置相关的预算计划,并且对计划进行合理细化,妥善安排各项工作。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拓宽数据的采集范围,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对接其他财政集成系统,如国库支付系统、财政一体化管理平台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并且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财政决策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细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细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是必要的,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应全面加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力。在对预算绩效的考核指标进行设定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一般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并且将其综合纳入考量范围。这些非财务性指标包括单位人员对预算绩效指标的理解能力以及相关项目的支出达标率。此外,在进行指标的设计时,还应当放眼长远,重视长期预算目标的达成。

在构建预算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应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行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等,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对预算管控的结果进行全方位考量,从而为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在上述评价方式中,自评的目的在于对年初预算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察,而互评的目的主要是使各级财政部门评价当年下达的预算指标的落实情况。此外,为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与合理性,独立的审计监管部门也应考评专项审计结果以及预算执行的日常情况。通过科学的开展细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利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保障,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应用

为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融合内部控制监管和预算执行过程监管两个方面,并且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作为预算执行监管的最终目的,促进动态化监管机制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对标管理,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对支出进度和额度进行有效控制。行政单位下属的各个部门之间也应当平等交流、互相配合。例如,面对不在预算编制范围内的资产购置项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对其进行审批,而应当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国库支付部门。在对预算管理岗位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设计理念,促进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管和制约的关系。

为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诸如面谈等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绩效考评结果优秀的部门或个人,而应当对考评结果较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警告,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若某一部门或个人多次考评结果不佳,为提升其预算管控意识,应当对其预算进行调整甚至取消。此外,为进一步对审批程序进行简化,单位还应当采取灵活的绩效管理方案,从而促进员工绩效管理积极性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面对预算绩效管理相对不足的环节,单位也应当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方法,譬如开展员工与管理培训活动等,使相关人员对管理的目标和具体工作流程具备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其能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与相应的流程具备更加充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其参与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促进预算计划的落实,最终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五)重视风险评估,并确保监督举报工作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对绩效管理的风险评估。本文中提及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绩效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为绩效报告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若报告出现虚假信息,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计划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能力人员应当首先出具评估报告,并且要求外审机构对报告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且基于客观、公正的原则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还应当对监督举报制度进行完善,以公众监督为基本方式,鼓励公众及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举报,从而促进预算管理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因此,将资金管理透明化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的提升。为达成这一目的,单位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与公众进行实时对接,从而及时了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六)积极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

为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细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对科学、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为此,单位应当秉持着科学、合理、规范的思想理念制定标准,从而为标准的科学性提供保障,使其能够达到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的,否则,将会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同时,单位还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参考,对相关数据进行调研和分析,并且谨慎制定标准,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细节性的步骤。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并且与云端储存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对其深入分析。此外,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档期预算指标进行考量,并且综合评定预算绩效管理的标准,以确保其符合科学、合理、规范的要求。通过规范标准,有利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能有效地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基于此,在积极建立科学规范化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过程,应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分析,并结合预算绩效工作实际,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标准与体系。

结语

本文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就当下形势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科学、规范的措施,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还应当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促进财务管理计划的不断完善。同时,针对目前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绩效指标以及监督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并且形成成文的管理标准,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评价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