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马拉松竞赛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21-11-21潘孟涵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跑友马拉松赛马拉松

潘孟涵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1100)

2020年3月9日,中国田协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办赛指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马拉松竞赛组织与管理、医疗安保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促国内相关路跑赛事更好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马拉松赛事凭借其竞技性、大众性、表演性等特点,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了最受大家欢迎的赛事之一[1]。虽然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因为行业规范的不够完善导致马拉松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2016年厦门海沧马拉松,因为赛事方安检与检录不规范,而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2];2017年无锡马拉松,因为没有合理设计终点路线和路标,使得领先的2名运动员跑错路线,被后面的运动员反超事件等。该文根据往届杭州国际马拉松赛事发展情况,研究杭州马拉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为往后杭州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马拉松起源和中国马拉松赛事回顾

1.1 马拉松的起源及我国国际马拉松赛事回顾

马拉松是长跑比赛项目,该项目的起源,追溯到了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争中。战役的双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战役地点是在距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岸。最后雅典人以寡敌众,取得了胜利。为了让雅典百姓尽快获得胜利的消息,雅典统帅便派手下的士兵菲迪皮茨跑回雅典报喜。在接到命令后,他马上启程,路上没有片刻的停歇,最终筋疲力竭地跑到了雅典城,激动地喊道“欢呼吧,我们胜利了”,话音刚落便力竭而亡。

公元1890年,在希腊雅典召开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历史上首个超长距离赛跑项目在此诞生,菲迪皮茨送信所跑的42.193km路程,作为赛跑距离,并以“马拉松长跑”来命名[3]。

1959年,马拉松列入我国全运会。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第一个马拉松的诞生,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国内举办的首个国际性体育赛事。2014年,国务院提出“放管服”政策后,马拉松赛事审批制度被取消。自此,马拉松赛事一日千里,呈井喷式发展。根据2019年颁布的《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国内举办马拉松和相关赛事(参赛人数800人以上)共1581场,相比于2017年的1102场赛事,增长率达43.36%;2018年全年参赛人数583万人,较之2015年的150万人,增长幅度接近2.9倍;举办城市也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国内共有285个地级城市举办此类赛事,在国内城市含盖率高达85.33%,这些都象征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蓬勃发展[4]。

1.2 杭州马拉松

杭州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体育局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33届,是我国历史第二悠久的马拉松赛事。荣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等称号,是国内最著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5]。

2 杭州马拉松马拉松竞赛组织现状分析

2.1 细心筹备的赛前工作

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杭州马拉松的路线更是将杭州城中的美景一一串联。相较于以往,2019年杭马在赛道上也有了小幅度改动,选手们将一一跑过秋水山庄、新新饭店、蒋经国旧居、西湖博览会旧址等历史建筑,跑过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将杭马的“杭州味”更多地呈现给选手们。

杭州马拉松竞赛项目共有5大类:全程马拉松(42.195km)、半程马拉松(21.0975km)、小马拉松(8.8km)、情侣跑(5.3km)和家庭跑(1.2km)[6]。其中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让具有一定经验的选手参加,而其他3类则降低了对参赛选手的要求,使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其中,体验赛事乐趣,促进全民健身。

在体检报告方面,杭马绝对算的上是国内马拉松的“模板”了。只要是参加全程或者半程马拉松的选手,都需要提交体检报告,甚至连直通选手也不例外,该规定至今一共坚持了33年。国内其他马拉松赛事虽然也有此类要求,但都不如杭马做的坚定持久,杭马也因此被称为国内要求最严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虽然这一举措遭到很多跑友的吐槽,认为这一流程过于复杂,多此一举。实则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一项严格要求的规定,最大程度上地降低了选手的风险,使得杭马即使作为国内历史第二悠久的赛事,也没有发生过1例死亡案例,甚至连送医救治的选手都很少。

在信息通信方面,组委会延续特色杭马信使和“第一秒服务”,招募生活在杭州的热心“杭州通”跑友担任杭马信使,组成各地区的“杭马沟通微信群”,为跑友们提供官方的第一手资讯,并解答各类问题。运营方的短信提醒从报名开始就没有断过,从备赛训练到天气、饮食等,将杭马信息尽可能多地传达给跑友们。

2.2 全方位的赛中保障

杭州马拉松赛事规模大,影响力广,线路长。为了保障比赛期间交通安全有序,2019年杭马的保障涉及到市政府的30多单位部门,共有交警1501人、安保6456人、城管执法和环卫4147人、4818名志愿者及384名裁判人员等近2万人参与赛事保障工作。在赛事期间,由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指挥,对部分道路分时、分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赛道自起点开始,共设置了8个补水站和2个能量补给站。主委会在每个水站和补给站都安排了志愿者,负责水和饮料等各类物质的供应。能量补给站除了能量胶、香蕉等常规补给外,还有西瓜、鱼豆腐、小番茄、黄瓜等,补给种类繁多。

在2019年的杭州马拉松医疗团队中,杭州市卫健委共派出980余名医疗保障人员,设置20个固定医疗点,分派救护车20辆,配备AED、除颤仪130余台,还在赛前制订了现场医护救护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马拉松医疗保障计划、医疗设备的使用、应急处理、信息报送、常见运动损伤治疗、心肺复苏(CPR)等内容的培训[7]。以此保证比赛期间所有伤者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3 优质的赛后服务

2019年的杭马采用了阿里体育自主产权的“芯片识别个性化影像服务”这一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更快、更清晰地为选手提供个人完赛集锦视频。

因为马拉松是一项十分消耗体力的运动,为了让完赛选手的体能能够更快的恢复,肌肉得到放松,杭马赛事方在赛事终点处专为跑友们打造了大型专业的赛后恢复区,也被称作杭马之家。在这里选手们可以自行拉伸放松,也可以让专业的志愿者提供按摩服务,除此之外,杭马之家还设置了冰敷区,帮助跑友们排除乳酸,缓解肌肉疲劳。另外,赛事方还提供了丰富的赛后补给,帮助选手迅速恢复体力。

3 杭州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问题分析

3.1 全马赛道出发段窄,部分路段起伏大

全马从黄龙体育中心出发,朝曙光路方向跑,起始阶段5km的赛道偏窄,同时人流量大,不仅不利于选手跑出好成绩,还存在发生踩踏事件的风险。

此外,就是赛道部分路段起伏大的问题。因为赛道与钱江大桥、西湖等杭州著名景点相结合,而途经这些风景的路段赛道起伏大,所以杭马也有“很美很虐”的称号。虽然沿途景色秀丽,但过多的坡道对很多选手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3.2 志愿者业务培训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杭马官网站上公开招募的志愿者只有公众急救、摄影两类志愿者,对于如起终点秩序、存取包、物资补给等专业性不强的志愿服务岗位没有公开招募志愿者,而是通过政府下派任务到市团委,市团委备案后把任务发派到各大学校团委,由学校自行组织招募,招募过程不直接经手。因为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都是各大院校自行安排,对于面试、笔试和培训的要求或有或无,所以缺少统一标准和管理。另外,校内志愿者的培训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一般在大型多媒体教室组织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部分志愿者对服务内容理解不深,时常会出现不能准确回答选手常询问的如存包、指路、饮料站点等问题。

3.3 赛后服务工作存在缺陷

杭马在赛后服务工作中,各服务区设置分散,且存包区、拉伸区指示不明,使得体力透支的选手完赛后,想要取包或者拉伸放松还要继续寻路,给他们带来了不好的印象。同时,交通指示也不够明确,不能较快找到公交车、地铁乘坐路线指示等,选手为了找路标而在黄龙体育中心滞留,再加上终点是跑者聚集度高的区域,所以易发生局部堵塞的现象。

4 杭州马拉松赛发展对策

4.1 尽早规划2020杭马路线,完善路线方案

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为了完善亚运会相关场馆,黄龙体育中心将因场馆改造而无法继续使用,所以需要重新规划赛事方案,特别是起终点和新赛道的选择,既要体现杭州城市魅力,让跑友们与其亲友能体验到浓烈的杭州文化氛围,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尽量选择路段宽的线路做为前5km的赛道。

杭马全程赛道因途径钱江大桥、西湖景区等原因,坡道多,起伏大,很难跑出优秀成绩,使很多有实力的国际选手望而却步。而厦门马拉松自2002年创办至今,仍是我国马拉松最快赛道。2015年,肯尼亚选手Moses Mosop在厦门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06分19秒的成绩,在国内至今未被打破。但厦门马拉松赛事方还想创造历史,规划新的赛道,计划在2020年打造一条不用折返的新赛道。对此,笔者认为杭马可以参考厦门马拉松,凭借杭州城市的地貌特征并且征求跑者的意见,重新规划赛道。把赛道分成2类,第一类是保持往届赛道风格,沿途有秀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类是设计一条新赛道,道路平坦宽敞,起伏小,折返少,易于跑者PB的新赛道。

4.2 规范招募流程,注重岗位技能培训

在学校招募流程上,首先要规范笔试、面试等选拔流程。这不仅有利于选拔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志愿者,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志愿工作的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正式录用后,由赛事方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岗前培训。除了通用培训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开展分岗位培训,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现场演练或考核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同时,规范考勤制度,使学生都能尽可能地参与到培训工作当中。

最后完善志愿者鼓励机制。除了常规福利外,还可在赛后给表现优秀的志愿者颁发证书,并通过官方媒体或地方媒体对其表彰,让志愿者能体会到赛事方的尊重,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4.3 合理规划终点区域,完善标识信息

合理安排场地内部各服务区布局,各服务区设置距离不易太远,尽量减少选手徘徊走的可能,同时确保选手有序地领取完赛物资。并在终点醒目区域设置咨询处,方便选手询问赛后取包、乘车等问题,切实做到服务选手。最后优化交通对接,注重赛后分流,因为赛后终点是跑友们高度聚集的位置,如果疏散方式不当,很容易出现拥堵现象。所以,不管是在半马还是全马终点,都要合理安排好专门到地铁站的接待车专线,完善各个终点的公共交通指示标志,尽可能避免人员滞留。同时安排人员在关键点位指挥现场,保障安全有序的疏散,优化交通对接,以此提高赛后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跑友马拉松赛马拉松
够虎,够硬核!
冰上马拉松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福建千名跑友为爱奔跑 温暖“两癌”贫困母亲
挑战冬跑!乌鲁木齐53岁男子寒战153公里,历时20小时29分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