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2021-11-21

中州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库成果

施 蕾 蕾 孙 蔚

近年来,在共享经济的驱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中国新型智库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建构具有多重功能的平台运行模式及机制,提升品牌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逐渐呈现出一种平台化发展趋势。平台(platform)本意指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在互联网普及之后,平台也指基于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不仅是“传递信息、服务的渠道,更是各方诉求的表达场所”①,即“把多种业务价值链所共有的部分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成为这些业务必不可少或最佳选择的一部分,这种由价值链的部分环节构成的价值体就成为一个平台”②。随着平台概念的不断深化,平台化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运营理念或者说是发展战略。智库平台就是基于智库本身业务价值链所建构的价值体。智库的平台化发展是智库基于机制连接和平台架构所采取的一种运营战略和策略,旨在将价值链中的不同部分在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广泛联结、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动态优化效应。为深入研究和阐述平台化发展趋势对中国新型智库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在对中国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现状和动因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中国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特征

目前,我国新型智库尚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其平台化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以会议论坛为主要形式的“虚体化”平台型智库,还是由主流媒体所创办的媒体型智库,都无一例外具有鲜明的平台化发展特征,即基于现有资源打造具有信息聚合、成果传播、资源交流及业务推广等多元化功能的平台空间,并以此作为机构运营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并逐渐形成由信息、资源、成果和业务构成的平台化运行体系。

1. “媒体化”信息聚合平台

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力图建构的平台首先是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即通过搭建“媒体化”的信息聚合平台,实现信息高效传播,发挥仅次于专业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大多数新型智库信息传播平台的运营一般是通过智库的门户网站、APP、公众号等新媒体载体,发布主要包括机构信息、人员情况、行业动态信息及成果介绍等方面信息,构成行业内部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智库动态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智库“媒体化”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媒体型智库的诞生激发新型信息聚合平台的建构,主要表现为智库功能由引导学术信息交流向聚合扩展社会信息方向发展,对时事动态的信息与传播保持高度关注和介入。比如,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智库、依托于新京报平台成立的新京智库等致力于构建专于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智库媒体平台,为推动政策完善、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此类智库一般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新闻采编队伍,对其互联网传播平台开展专业化运营,致力于成为可以与大众媒体并驾齐驱的信息传播源头。除媒体型智库以外,其他如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等一些新型智库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媒体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的“人大重阳”微信号以定期发布时事评论的途径探索搭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信息聚合平台。

2.“品牌化”成果传播平台

相较于传统智库,新型智库更为重视对“品牌化”平台的建构,以期扩大智库成果的传播。传统智库的成果生产主要通过开展课题项目、向决策部门报送咨政报告等形式实现。随着智库成果生产模式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智库开始强调对智库学者个人观察与思考成果的传播,一些具有公众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者逐渐成为智库的品牌性人物,其观点会通过具有智库背景的网络媒体或品牌化的会议论坛等传播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近年来编辑发行的品牌电子刊物《思想评论》,每期刊登智库学者的观点性文章,对当前时事政治、社会治理、国际形势等重大问题发表专家评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创办观察者网站,为众多专家学者创建观点专栏,并逐渐成为学界专家发表个人学术见解和观点的专业化平台。此外,打造特色的会议论坛也成为发布智库成果的一类重要平台。比如:瞭望智库推出的系列“未来论坛”“新国情新路径闭门会议”等会议产品;腾讯公司创办的“原子智库”通过举办“原子青年论坛”等形式汇聚专家学者,传播智库成果。

3.“网络化”资源交流平台

如今,很多新型智库在统筹整合自身专家库、成果库以及项目库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建构全方位的“网络化”资源交流平台。一是旨在实现人才资源的网络化集聚。在用人机制上主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使用理念③,通过会议研讨、项目招标、成果合作等方式,将外部专家吸引过来参与科研,集聚“外脑”资源,建构智库人才网络。二是通过智库数据库资源搭建课题项目合作平台。主要是指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借助数据库资源展开课题招标、发包以及合作交流等科研活动,吸引业内专家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三是基于项目研究,组建团队生产可以共享的成果数据。比如,凤凰国际智库通过组建国别研究与海外利益团队进行海外情报信息收集,对海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做出研究报告并发出预警,加强海外风险评估和信息建设,为中国走出去大战略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④

4.“市场化”业务推广平台

市场化发展是新型智库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智库业务推广的重要推动力。在智库平台化运营基础上,新型智库更易发挥市场潜力,通过构建互联网流量池,构建商业合作和业务推广模式。随着新型智库的发展,智库成果生产模式的概念外延不断扩大,组织智库专家访谈、召开学术论坛等形式成为智库产品生产和推广的重要创新模式。此外,通过开发在线业务平台,新型智库广泛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尝试以互联网在线形式向社会提供规划设计、大数据、营销推广及投资咨询等综合性服务业务,积极发挥智库产品的社会应用价值。比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开发“人民云—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网站,在线提供舆情监测、咨询培训等方面服务;南风窗传媒智库通过承接政府及研究机构大型活动宣传等项目,形成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模式。

二、中国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的动因

1.参与国家治理和政府决策的需要

美国智库研究学者安德鲁·里奇曾对智库概念进行概括,“它们生产专业知识和思想,并且主要依此获得支持和影响政策制定过程”⑤。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专业作用是智库存在的最大价值。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的第一动因就是力图以平台为渠道,提高参与国家治理和政府决策的成效。

(1)新型智库对政府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力的需要。目前,主要是政府智库能够对国家治理和政府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力,新型智库尚缺乏构筑其政策影响力的基础性条件。一方面,当前新型智库普遍缺乏报送咨询报告的稳定渠道。传统智库一般是通过内部渠道将研究报告等智库成果上报到相关部门,供其决策参考使用。目前,国家已经为高端智库建立了稳定的成果报送渠道,其他体制内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也基本具有其信息报送渠道。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量新型智库的研究成果普遍缺乏稳定的报送渠道。另一方面,在政府的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参与政府政策评估以及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中,传统智库相较于新型智库更具体制机制以及研究力量的优势。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往往会直接将相关课题委托给相关政府智库完成,而新型智库直接接到政府机关委托课题的案例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新型智库要发挥对政府决策制定过程的直接影响力,就需要建构有影响力的信息及成果传播平台,如创办具有高关注度的智库媒体、会议论坛等,提升智库社会影响力及其成果对政府决策层的说服力。比如,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其政策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强。2015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时,就当场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交办研究课题,这是政府机构直接向新型社会智库委托课题的代表案例。⑥

(2)新型智库以平台化传播间接影响政策议程的需要。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对应于媒体和智库的传播过程,“它们的共同兴趣在于通过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再由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⑦。基于上述理念引导,近年来新型智库积极推进与媒体的融合,建构信息传播平台,智库媒体化以及媒体型智库的出现成为新型智库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新型智库借助媒介平台展开议程设置,以专家对政府政策措施的阐释和建议来表达观点、引导舆论,通过影响公众议程提高自身参与政府公共决策议程的影响力。比如,在2016年南海仲裁案中,以中国南海研究院为代表的智库通过召开国际会议以及借助媒体传播力量,及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这对于国家及时制定和落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公共传播影响力的需要

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着眼于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⑧因此,新型智库自创立时起就具有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然而,相较于传统智库,中国新型智库大多在2015年之后集中出现,成立的时间短、影响力小。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公众认可,并引起决策机构的关注,新型智库就需要深入社会,借助平台运营机制提升话语生产和传播能力,建立公众舆论引领地位。为此,不少新型智库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效应搭建智库传播媒介,推动智库成果的高效传播,并积极利用二级传播者身份,对重要社会动态发表观点见解。以新华社所辖的瞭望智库为例,该智库积极回应重要时政新闻以及国家的重大政策举措,其微信公众号已拥有上百万的中高端订户,是“全国微信公号前500强排行榜”中唯一的智库机构公众号,成为在平台传播力打造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新型智库。

3.实现行业内合作共赢的需要

随着中国新型智库数量激增,建设智库合作联盟,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已经成为未来智库发展的大趋势。基于合作共赢、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民需求的目标,新型智库既需要破除机制阻碍,实现资源共享,也需要积极构建能够实现协同创新和优化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目前,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成立的各种新型智库有着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研究偏向,在体制机制的运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智库机构之间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实现产品生产和传播的最优化以及完成跨学科、跨领域的课题项目,就需要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实现智库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人员、信息和项目的交流合作,形成智力的合力。平台化的圆桌论坛、课题合作或对话机制,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专家意见并及时上报决策单位。此外,鉴于不少传统智库成果“学术性大于应用性,事实描述性大于系统总结性,资料性大于研究性,主观性超过客观性,难以对党和国家决策起到参谋与智力支撑作用”⑨,平台化运营有利于在企业与智库之间以及企业之间搭建起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推动智库成果推介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促进智库产品生产的产业化。

三、中国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呼应人民需求、继承民族传统、体现世界视野、展示中国气派是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平台化运营思路在新型智库的创新发展中已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新型智库进一步发挥优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型智库平台化运营体系,为中国智库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源。

1.新型智库平台化发展的方向

(1)坚持以服务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责任担当塑造智库价值理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⑩中国新型智库的平台化发展思路应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大局和人民事业的理念,以时代使命形塑自身的价值观,发扬专业、客观、理性的组织文化和理念,保证智库发展始终保持守正创新、务求高效的价值诉求。

(2)以资源统筹巩固发展基础。平台化发展实质是基于智库的平台体系将分散的人力、技术、数据、渠道、设备以及资金等资源汇聚后,进行科学化统筹和驱动规划,形成智库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产品生产链,从而为新型智库的深层次发展夯实基础。所以,新型智库应高度重视对于社会各界智力资源的汇聚和运营,提升其研究实力。

(3)以机制完善激活创新动能。新型智库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和完善其运行机制,形成成熟合理的规则和制度,为各类主体“制定标准化的范式进行引导和规范”,杜绝一味追求平台化发展而出现的“轻组织重资源”“轻内容重渠道”等问题。只有在体制机制成熟的基础上,才能激发新型智库创新发展的动能,为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4)以模式构建提升运营能效。成熟的智库需要建构高效、灵活的运营模式,有效促进智库与社会各界的互动联系。这就需要新型智库在推进平台化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打造具有前沿理念的专业化管理和运营队伍,探索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流程和路径,从而为智库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新型智库推进平台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1)建构智库信息的多元化平台生产和传播机制。从长期来看,打造和完善多元化信息平台媒介,优化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是新型智库实现良好传播效能和影响面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一是组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化信息生产机制。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新型智库可充分利用传播平台,采用讲座视频、虚拟论坛、在线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创新智库成果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智库的专家学者也可以通过撰写网络专栏文章、接受采访、在线与网民进行互动等形式,传播个人思想和观点,提升智库舆论影响力。与此同时,智库也可将线上互动形式与线下智库讲堂、成果发布会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信息生产机制。总体而言,新型智库通过平台方式,与受众达成沟通互动的有效渠道,无论对于智库的传播影响力,还是智库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探索“全媒体”形式的传播平台。“全媒体”发布平台,不仅能面向多个渠道进行定制编辑发布,即采用工作流引擎实现不同媒体的自定义流程,还能兼容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新型媒体的编辑、发布渠道和方式。在媒体型智库“全媒体”传播方式的引领下,新型智库应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为全媒体“中央厨房”逻辑起点的“编研一体化”的流程建设,利用全媒体的传播平台和手段,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刊物等多种媒介渠道中实现信息和成果的同步发布。

(2)开拓智库成果的生态化平台运作和转化路径。要保持智库成果生产和转化的原动力,就必须为智库建构开放、平衡、共生的科研生态环境。具体而言,一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成果生产质量及转化效率,降低运营风险。智库成果质量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效率是反映智库生产效率和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为此,亟须利用平台赋能,构建公平、竞合与共赢的成果生产和转化机制。一方面,要有效率、有计划地促进平台层面的人才、数据、项目和资本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成果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促进产业、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升级,提升成果转化的效能水平,形成综合性、特色型和专题性的智库运营平台生态链。二是采取跨界合作共享资源以降低成本,促进协同创新。智库成果的平台化运作有利于智库之间以及智库与其他行业、机构之间实现跨领域合作,提升各方利益。为此,需要在智库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和维护智库联盟,以便将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的资源和优势加以集中整合,激发新型智库的创新优势;在坚持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积极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体,践行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三是建立相互监督机制,提高新型智库竞争力和知名度。新型智库应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第三方角色”,阻绝个人权力与资本对智库的侵蚀,构建和完善平台监督机制,严防研究标签化、娱乐化、趋利化。

(3)创新智库资源的智能化平台供给和服务方式。要获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和认可,新型智库有必要以平台为渠道,利用数据库优势,向公众提供资源供给以及各项社会服务。具体而言,一是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数据资源。云计算技术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高存储、低成本特征使得共享资源库平台建构成为可能。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智库平台可以“以用户为导向,以最大化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辅以适合的规则匹配算法实现对用户需求资源的提取、过滤、评价和推荐功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智库对外传播平台可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服务、知识库搜索等功能的发挥,帮助用户更便利地使用智库平台进行资料查询以及业务咨询。二是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创新智库平台的服务方式。采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新型智库可利用其他平台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弱势,展开线上线下的业务融合。

(4)打造智库业务的市场化平台组织和运营模式。围绕当前“信息—成果—资源—业务”的核心运行体系,构筑开放性的市场化平台运营模式。具体而言,一是基于平台模式,面向社会提供咨询业务。通过平台化运营形式向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咨询业务,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新型智库运行资金的筹措方式,提高智库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生存力,为特色智库产品的生产提供经济条件。另外,从咨询业角度来看,平台化运营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智库而言,平台化运营既有利于灵活组织和扩充专家队伍,提升专业影响力,也有利于聚集稳定的客户群体,并通过平台对客户需求进行调查,改进或创新业务模式。二是围绕产品生产和运营的市场化发展,利用平台优势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智库产品。新型智库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规划、研发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围绕关键领域开展前沿产品研究,抢占市场先机。

注释

①参见李亮宇:《网络经济商业模式理论模型与机制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年,第62页。②参见石泽杰:《引爆互联网营销》,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第31页。③参见唐亚汇、李凌:《中国思想市场变革与智库的应对》,《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6年第6期。④参见李雪:《凤凰国际智库发布国别报告,推进国别专家库和海外安全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网,http://news.cri.cn/2016119/ea8c1d62-aca3-c81f-a6d0-c46ea928d53a.html,2016年1月19日。⑤参见唐磊:《当代智库的知识生产功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1日。⑥参见王璐:《迟福林:中国社会智库“拓荒者”》,《经济参考报》2016年11月4日。⑦参见施蕾蕾:《传播学视域下媒体型智库的产生和发展解析》,《传媒观察》2018年第5期。⑧参见石伟:《着力发挥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学习时报》2019年2月18日。⑨参见杨万东:《构建激励机制提升智库成果转化效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16日。⑩参见徐宁:《以平台化智库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2日。参见黄章树、李宝玉、陈翠萍:《基于云计算的客户知识共享资源库平台构建》,《现代情报》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智库成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