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2021-11-21

中州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库高端人才

卢 江 阳

202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包含《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于以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国际软实力竞争为使命的高端智库而言,人才是高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竞争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高质量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是中国高端智库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2021年9月27—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人才建设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旨在探讨适应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需要的人才运行机制体系构建之策,以期更好发挥智库专家服务公共政策和决策咨询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高端智库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及其发展紧迫性

1.高端智库的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高端智库的概念并没有权威统一的界定,参考以往国家政策文件以及学者们对高端智库的定义和特征描述①,本文认为高端智库的基本内涵是以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国家政策需求、影响全球议程设置、引领全球思想市场为主要使命,积极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综合性研究的非营利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高端智库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智力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质量智库。

2.高端智库的核心要素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知识的产生与运用,以及知识的创新与升华,都需要人才来执行和完成。人才是国家高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急需一批高端智库,而发展高端智库最重要的是培养高端智库人才。②一流的智库需要一流的人才。在回答“时代之问”、追寻“解决之道”的过程中,智库都只是客体和载体,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是主体和动力源。不管是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咨询报告,还是影响世界话语权、传播中国思想力量、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都离不开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因此,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是吸纳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激励人才,着力构建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从源头推动高端智库实现内涵式发展。

3.发展高端智库的紧迫性

第一,政策意见要求的紧迫性。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其中第十一条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到2020年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③同年12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京举行,共有25家智库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公布新增5家试点单位,目前全国共29家(因机构改革缩减1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④现阶段,中国高端智库的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而且5年时间增加5家建设试点,其发展速度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国家“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的现实情况不相匹配⑤,严重滞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高端智库建设的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第二,现实责任使命的紧迫性。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爬坡冲刺的关键环节,要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就需要高端智库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增强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稳定和改革的难题,高端智库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主线,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己任,发挥资政建言功能,积极服务政府公共决策,为实现决策目标优化、决策过程民主化、决策结果实用化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判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尤其是重点建设一批高端智库,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使命。

第三,外部国际发展环境的紧迫性。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智库发展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重要机遇,国际影响力得到逐步提升。2008年,中国智库数量排名位居世界第12;2019年,中国多家智库入选全球顶级智库分类排名,在“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百强榜单”中,共有27家中国智库上榜;2020年,中国共计有1413家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⑥但是,还需要看到,无论是从综合实力还是专业水平来看,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中国智库仍呈现出高端智库发展不足的劣势局面。按照中国现存发展综合实力,中国智库在全球高端智库前100名中应该有20所,前10名中应该有2所。⑦然而,现实情况是在2020年全球高端智库排名中,美国有9所智库位居前30名,而中国只有1所;在前100位的排名中,美国有15所且名次集中分布在前50名,而中国仅有8所且名次集中分布在后50名。⑧

第四,建设高端智库人才队伍的紧迫性。高端智库应当以开放性、战略性视野对智库人才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培养一支能够担当时代使命,充满爱国、爱家情怀,学术造诣深厚、政策理论和实践能力扎实,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家高端智库人才队伍,使高端智库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⑨然而,目前中国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建设面临问题较为复杂:主观上重视人才、重视招聘,但客观上缺乏吸引高质量人才的体制机制;评价方法单一,缺乏针对人才道德素质、科研项目、科研影响力的多元多维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手段有限,没有充分发挥稳固人心、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新力的促进作用;旨在发展和提升中青年中坚力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智库人才培养能力与智库发展要求不匹配。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国家治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智库尤其是高端智库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建设与中国大国地位、综合实力相匹配的高端智库,当务之急是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为高端智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和资源保障。

二、构建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的基本原则

新型智库建设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由数量取胜转向质量取胜,改善以往有“库”无“智”的局面。“智”是智库的“内功”,要练好智库“内功”,提升研究能力,就需要高度重视高质量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建设。为保证与高端智库发展目标相一致,构建高质量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坚持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也可称作整体性原则,该原则将研究对象视为完整系统,以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目标为目的,为使系统各个部分之间保持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而不断调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长期保持完整、平衡和发展的状态。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是一个包含选拔聘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开发机制、互动流通机制的复杂系统,其形成过程是上述四部分协同推进、有机衔接、相互耦合的整体过程和完整系统。建设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应树立系统性理念,以系统性思维审视和分析人才管理各个环节的构成及相互作用机理,不断优化人才管理的各个要素,促进人才队伍最大合力的发挥。

2.坚持效率性原则

效率是决定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所谓效率性原则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应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耗费最少的资源,花费最低的经济成本,解决尽可能多的事情,最终获取最大的效益。提高效率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目标,这是组织及其成员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动力;二是组织的运行管理机制应科学、合理,能有效解决日常的计划、管理、控制、协调等运营问题;三是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是推动组织成员个人目标转换为组织共同目标,组织凝聚向心力和提升组织目标完成速度的关键。坚持效率性原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端智库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利于发挥人才队伍的最大合力,创造最大价值。因此,构建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应树立效率性原则,保持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不断追求对过程的优化,在消耗尽可能少的成本的同时实现目标多元化和收益最大化。

3.坚持动态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因此,在认识事物时,应从事物的运动过程出发,了解事物的特性、发展和趋势,把握事物的内在机理,这就是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强调事物发展的历史性、过程性以及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性,要求及时认识事物的新变化、新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由于高端智库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也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当其中一部分要素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亦会随之改变,并影响机制整体运行,所以涉及人才管理运行机制相关问题应保持动态视角和全局观念,重视构成要素的新情况、新变化,避免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概括而言,系统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是构建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的主要原则,具有指导性和牵引性作用。其中,系统性原则最为根本,而动态性原则更适用于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和互动流通机制,效率性原则更适用于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培养开发机制。

三、高端智库人才管理运行机制的展开维度

1.健全人才选拔聘用机制

(1)完善人才聘用方式。高端智库应树立人才共享的理念,重结果而不重形式,只要“智”为我所用,招聘制、合同制、兼职制均可采用。其一,招聘制。高端智库里对每一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职位描述说明书,并依据职位说明需求对即将被招聘的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和考核。⑩首先,应当把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兼顾个人的学科背景、兴趣爱好和思想道德。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要树立主动揽才、慧眼识珠的伯乐精神,以开放、宽容、惜才爱才的胸怀选拔人才,摒弃一些世俗偏见,比如性别歧视、年龄限制、第一学历等因素,坚持以能力和品质作为人才招聘的首要标准。其二,合同制。智库的很多课题项目需要多学科专业人才共同协作,在某些特殊领域或者解决棘手问题时,还往往需要邀请其他智库的相关专家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采用合同制,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来自国际智库的顶级专家参与项目研究,一旦项目结项就意味着合同到期,科研小组随之解散,智库专家随之流动。如此方式,不仅有利于发挥人才资源的共享优势,获得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支持,提高项目成果的研究质量,而且由于只需支付专家项目薪酬而不涉及人力的长期社会保障部分,可为智库节约成本开支,是一种有效的人才管理方法。其三,兼职制。国外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都设有兼职顾问和特邀研究员,如欧洲的布鲁盖尔研究所仅有37个全职研究人员,以开放的职位形式吸纳国际学者加入,形成包括常驻学者、非常驻学者、访问学者、外围学者等多层次人员在内的研究队伍,不仅推动该研究所达到较高的国际化建设水平,而且使其具备较强的应对跨学科、跨领域、跨国别课题项目的科研能力。中国高端智库可借鉴世界顶级智库的相关经验,公开向全球招聘学科领域国际性专家担任兼职人员,积极利用著名专家的学术能力、人际关系和地域优势促进项目开展和合作,进而扩大高端智库的世界影响力。

(2)优化人员结构。优化人才结构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端智库应重视研究人员、助理人员、行政人员等工作人员的合理配比。其一,要确保科研人员的数量优势。智库以项目科研为主要任务,因而科研人员应占相当大的比例。国际著名高端智库都非常重视科研人员的学位学历、知识体系以及专业背景的合理配置。以美国兰德公司为例,截至2019年11月,该智库拥有1900多名雇员,绝大多数是科研人员,其中约55%的人拥有博士学位,专业覆盖多领域(比如经济学约11%,政策分析约11%,社会科学约11%,国际关系约9%,工程学约9%,运筹学和统计学约7%),科研人员的数量比例、学科分布和人员分工比较合理、均衡。中国高端智库也可参考相关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科研人员的合适配比。其二,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科研助理人员。科研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以及打印装订等事务性工作,为了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智库需要为项目配备一定数量的科研助理人员,项目小组可按照灵活配备原则主动申请需要的助理人员数量和质量。科研助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能够积极配合项目进展,达到一定年限和能力标准后,也可申请科研岗位,成为专业研究人员。其三,提升组织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科学高效的管理、长远的发展蓝图规划以及审时度势的敏锐眼光,是带领智库高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端智库不仅要具有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实力,还需要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乃至国际活动能力与之匹配。因此,高素质的行政人员对于高端智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引导人才进行正确职业规划,激励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人才强库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在智库热回归理性后,高端智库着重追求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成为高端智库形成智力高地、提升自身实力的关键举措。结合实际,高端智库人才评价应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成果为依据,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第一,坚持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相结合。主观评价从定性的角度对评价主体做出评价,评价结果较为人性化,但也容易受评价主体个人感情和学术水平的影响。客观评价法需要建立评价指标,收集定量化的信息,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但其过程繁琐,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往往缺乏评价能力。高端智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比如对文章发表数量、获奖数量、参与项目的数量等要素的评价,采用客观评价法;对于文章的影响力、产生的社会效益、指导实践效果等要素的评价,采用主观评价法;对于重大科研项目,也可同时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进行重点评价。

第二,坚持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可邀请智库机构以外相关专家根据智库内部人才取得的科研成果项目、获得领导批示、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的情况以及被媒体转载的次数,对智库人才进行评价,由于没有内部人情因素的干扰,评价也更为客观合理。内部评价可以采取上级、下级以及平级对智库人才的职业素养、学术水平、科研创新力、工作表现等要素进行多主体的评价,以期评价更为全面真实。实践中,可依据评价主体的类别和性质,灵活采用内、外部评价,以得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2)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高端智库的人才激励机制应当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心理特征,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工作积极性,挖掘人才发展潜力。具体而言,一要加大物质激励力度。物质激励是激发人的主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应不断丰富针对科研工作成果的物质激励办法,提高高端智库人才的待遇。比如: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针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行肯定和表彰并加大奖励力度,从而调动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多做科研,多出成果;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制定经费向重大课题、优秀成果、杰出科研人才、中青年科研人员倾斜的各项政策,以激发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层次性。二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为科研人员提供包容、和谐、共进的科研环境,容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研气象,重视高端智库人才的成就需要、发展需要、价值需要等精神需求。三要协调好负激励和正激励的关系。负激励是一种约束、制约的机制,对偏离智库发展目标的科研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其目的是通过制度抑制并矫正科研人员的错误行为。正激励是指当科研人员的行为符合智库发展目标时,给予肯定并进行奖励,以期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正激励起鼓励、引导的作用,负激励起约束、制止的作用,有效运用这两种激励,能够指引科研人员的行为向有利于智库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四要敢于改变传统激励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打破平均主义、保守主义、论资排辈的现象,营造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凭实力说话的良好激励氛围,激发科研人员充足的奋斗动力,并为其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

3.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一支思想作风正派、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精深、年龄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基础,也是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人才职业道德培养、中青年人才培养以及顶尖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1)加强人才职业道德培养。高端智库人才应是学术能力与道德情操相统一的表率,更应心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一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科学的理论体系做指导,拥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把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回馈社会的热忱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大力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心中有小家,还要心中有大家,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根本出发点,以满足和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奋斗动力。二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苦心钻研的学风;培养潜心学习、虚心向他人求教的治学心态;培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敬业勤业、勇于创新的业务本领,用具体行动展现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善于治学的人生价值。新型高端智库要通过以加强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引领人才队伍建设。

(2)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是推动高端智库发展创新的中坚力量。高端智库的中青年人才培养制度重在通过塑造氛围、发挥老专家的导师作用、提升专业素养、挂职锻炼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帮助中青年人才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为高端智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支持。首先,要重视氛围塑造。在高端智库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研的良好氛围,为中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充分的科研机会和发展平台,减少职业发展中人情关系的影响作用,塑造公平、包容、合作、共享的科研氛围。其次,要重视导师培养。应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导师制,选择高水平高素质的资深研究员担任导师,加强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指导,形成以强带弱、以老带小的合作局面。最后,要重视专业能力提升。主要是加强中青年科研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具体通过对中青年科研人员集中授课,让中青年科研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智库专家为中青年科研人员作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中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选派中青年科研人员前往政府部门挂职锻炼,锻炼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适当条件下,还可以选派中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外顶级智库学习交流,开拓学术视野和思维。

(3)加强顶尖型创新人才培养。当前,中国需要大量的攻关型创新人才,急需培养顶尖型创新人才。顶尖型创新人才是跨学科、多元性、出类拔萃的多面性人才,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理念以及愿意为科研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和精神,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擅于进行学科间的开拓创新,更要具备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就相关课题开展国际合作。加强顶尖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计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和短期培养目标,创造有利于实践锻炼的高水平平台,为人才提供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锻炼机会。

4.健全人才互动流通机制

思想与思想交换后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思想,实现双倍增值效益。与此相似,人才的互动流通也能产生双倍叠加效应。国际顶尖智库十分重视人才的互动交流,例如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著名智库会经常派遣研究人员去其他智库交流学习,参与研究项目,体验管理模式,借鉴科研经验。为了激发人才活力,中国高端智库也有必要加强人才互动交流的力度和频率。

(1)加强高端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被很多国家采用的人才“旋转门”制度是指智库人员与政府官员的互动流通,这种制度有利于政策咨询和政策制定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政策之间的相互转化,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智库都是非常有利的。美国每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之后,大约4000余名官员的职位会发生变动,许多政府官员在卸任后会前往智库部门从事政策咨询服务。这些前政府官员能够给智库带来有关政策执行的实践经验。相应的,智库的研究人员也会流通到政府部门,担任政府官员。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赖斯都曾在智库从事过项目研究工作,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中的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也来自从政府部门卸任和离职的官员。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提出,将卸任政府官员纳入智库专家队伍的意见,为中国智库和政府的旋转门制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因此,中国高端智库应积极倡导和实施人才的流通旋转,建立支持和保障人才流通的相关制度,加大高端人才互动流通的力度,拓展流通的范围。

(2)加强智库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政府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强,高端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逐年增多,影响力逐渐增大。智库之间互派研究员参与课题研究、开展专题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会等形式,有利于科研人员学习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强化自身实力。2016年,复旦大学派遣学员进入布鲁金斯学会学习,直接与布鲁金斯学会主任、外交政策研究总监、美国原总统办公室官员等国际顶级智库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就美国对外政策、地缘政治等国际前沿问题进行研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端智库应加强与国际顶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全球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国际性智库专家合作网络库,就国际性战略问题展开合作研究;另外,高端智库还可以在国外成立智库分支机构,促进中国科研人员主动参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咨询项目,增强中国高端智库的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高端智库的世界知名度和世界地位。2019年2月,“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简称16+1智库网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16+1智库网络秉承共建、共赢、共享的原则,推动国内智库同中东欧智库的交流沟通。

(3)加强智库与大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智库与大学都属于智力密集型机构,有很多相通之处,且很多智库本身隶属于大学,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端智库邀请优秀在校大学生参与智库项目,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项目和勤工助学的机会,又有利于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智库的研究实践相结合,历练科研能力,为高端智库储备青年力量;可以吸引和招录既有母国教育文化背景,又有中国求学经历的优秀留学生,协助开展国际性项目,提供国外信息资源和不同的思考维度;可以在大学建立研究人员培训基地,利用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对新入职研究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中青年研究人员进行深造培训,对参与大型或国际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专项问题咨询服务;可以邀请大学里资历深厚的教授前往高端智库进行授课、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开拓高端智库研究人员的视野,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

注释

①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5年1月20日;黄坤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撑》,《人民日报》2018年3月23日;杨宜勇:《新时代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六性”问题》,《智库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3期;马建堂:《推进新时代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李清刚:《高端教育智库的咨政失灵与预防策略》,《情报杂志》2019年第2期;陶平生:《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路径》,《学习时报》2017年5月27日。②参见李志强:《致力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高端智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16日。③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5年1月20日。④参见奚闻:《新增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公布》,《浙江大学报》2020年3月27日。⑤参见钟哲:《中国智库在新起点破浪启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30日。⑥参见谢莲:《〈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新京报》2021年2月1日。⑦⑩参见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60、289页。⑧See James G. McGann. 2020GlobalGoToThinkTankIndexReport,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网站, https://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8/, 2021年1月27日。⑨参见马建堂:《推进新时代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参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赴美考察团:《美国全球知名智库发展现状与启示》,《光明日报》2016年8月10日。参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欧洲高端智库建设的经验借鉴》,《全球化》2020年第4期。SeeRandataGlance, 兰德公司网站, https://www.rand.org/about/glance.html, 2019年11月12日。参见张志强、苏娜:《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期。参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现状、问题及对策》,《全球化》2015年第2期。参见王荣华:《智库发展趋势及其当代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参见陈开敏:《中国智库国际化转型的困境与出路》,《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3期。参见《打造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智库——解读〈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https://www.cast.org.cn/art/2016/4/18/art_538_39699.html,2016年4月18日。参见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5/content_5067705.htm,2016年4月25日。参见刘思妗:《中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期。参见顾虹飞、韩萌:《“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欧洲研究》201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智库高端人才
高端油品怎么卖
人才云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何故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