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1-11-21于光

大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融合

于光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针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要求,旨在让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向社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积极探索专创融合的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专创融合理念的渗透能够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动力。它有利于引导人才创新创业方向,促使人才积极应对创新创业中面临的挑战。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应从专创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1]。

一、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创融合是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与融通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创业。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专创融合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思路,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基于专创融合视角,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实现如下目标:1.选拔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展现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支持;2.构建具有创新教育价值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将学生逐步培养成为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创新意识强的新型人才;3.面向全体学生,在专业指导中着重强调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素养,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并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快速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成为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

(一)把握“双创”要求,明确专创融合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有些教师认为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就业就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而推动创新和实现创新创业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最终聚焦的也只是少数人,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创新素养或者创业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思想未得到深入的理解与贯彻,很多高校也只是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局限在少数群体中,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趋于精英化;特别是一些学校尚未转变传统观念,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缺乏行业的参与,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局限在校园范围内,师生常常是坐而论道,没有真正进入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只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严重缺乏实践意识和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许多学生的创新探索和创业方向与专业发展并不相关等,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3]。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在专创融合视角下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人才培养指出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明确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有用的创新型人才,绝不仅是培养几个发明家或者企业老板,而应是培养大批敢闯会创、具有家国情怀的实干家和事业开拓者。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教育者应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还应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加强知识传授和深化专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其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和专业学院的融合,打造产教融合模式,密切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的联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思维,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逐步提高创新创业素养。

(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专业教学团队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行动的体现。要推动创新创业,必须要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如何创新、如何创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换句话说,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校推动专创融合,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是相互独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也不尽相同,使得学生很难提高创新创业能力[4]。而在双创融合的视角下,发展专业素养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这一主体上实现了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因此,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也应该转变方向,通过培养、招聘等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育团队建设中,高校首先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着重解决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大力加强对专业教师“双创”素养的培育。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专家名师、知名企业家、行业领军人才等组成培训团队,解决专业教师“双创”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指导。通过结合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展其专业发展领域,并依托创业项目、竞赛活动等强化教师双创意识,促进其实现专创融合,培养其落实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专业教师的“双创”素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提升。其次,高校应为教师团队打造开放性的实践平台,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进入一线实践,参与双创活动。例如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通过校企合作,引导教师进入企业的创业团队,在创新项目中担任角色等,积极汲取知识和经验。如此一来,才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在专创融合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培养

在历史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优先战略。这也从侧面上要求高校应加强课程改革,认识到完善的课程体系是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所以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高校首先应立足专创融合的基本理念,推动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即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融入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要素,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对创新创业元素的渗透。其次,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拓展课程建设思路,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创业教育资源。专创融合的重点不在于教授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而在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创业素养等,就是要从更多的角度上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资源共享成为高校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思路,教师应积极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充实专业课程,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最后,高校应组织教师探索多元化的专创融合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意识。例如在“互联网+”条件下,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发展创新精神,获得创业机会;引入项目教学,依托创新型项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加强专业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总之,高校应加投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推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利用课堂优势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5]。

(四)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绝不能是纸上谈兵,而是应该落实到实践之中,就是要用丰富的实践来检验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多的创新心得和创业启发。基于此,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积累经验,以及发展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为学生真正融入未来社会发展做好铺垫。

高校在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挖掘校内资源,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搭建实训室,完善实训条件,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随时接受实训培养,并通过实训消化专业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当地的企业资源,打造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利用企业项目促进学生创意、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沉淀知识、技能、经验。最后,强调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探索学校之间、学校与当地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模式,获取更加多元的实训资源,为学生参与训练与实践提供支撑,并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各种潜能。

(五)完善教育考评体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落实

公平合理考评体系是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的现实体现,也是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发展的有力保障。根据专创融合的基本要求,高校在完善考评体系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探索、改进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考核的时效性、适用性。例如高校的教育考核与监督部门应结合专业特点、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探索多种考核办法,综合通过调查报告、科技活动、项目作品、发表论文、授权专利和自主创业等多项考核指标,综合评定专业课程成绩,呈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在考核中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双创实践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过程考核,淡化考核结果。尤其是要利用考核评价强化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使学生能满怀信心,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最后,探索弹性学分制的实施方法。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放宽修学年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不给学生增加任何学业压力和思想负担,例如保留学生学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和思想指导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落实国家提出的各项教育政策,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在专创融合的视角下,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完善教育考评体系,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落实,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将学生快速培养成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融合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破次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