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对策
2021-11-21郑世燕孙颖颖
郑世燕,孙颖颖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入头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等立德树人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面对当前的新时代、新思维和新要求,研究生导师要高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是两个最为关键要素。围绕这两个核心要素,又涉及相关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等的制定与层层落实。因此,如何构建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体系,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结合当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落实现状,从国家、学校、学院和个人等多个维度,以研究生为中心,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把控,满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可满足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和研究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要求[3],进而实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全面提升。
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研究现状
研究生导师落实好立德树人职责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研究生的关键,是高校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怎样践行立德树人、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体系构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制度建设等方面[4]。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上,存在着部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思想意识不强、思政教育缺乏创新、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架构设计比较薄弱、考评奖惩结合不足、组织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优化[5]。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应以把握、遵循高校办学规律、科研管理和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出发点,以导师的主体意识和个体自觉为关键点,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保障[6]。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四有”高素质导师队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从提高政治素质、严抓学术诚信、强化过程培养、全面履职尽责等方面建立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7]。将人才培养任务落到实处应坚持系统性、针对性、过程性、结果性、精确性、模糊性、学术性及全员参与的立德树人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8]。
二、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两个核心要素,任何一方存在问题,均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部分学校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研究生导师只注重招生,对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不够,让研究生做一些与学术科研不太相关的事情,与研究生各方面沟通较少;部分导师只管发文章不管学生实验是否成系统,能否毕业;部分研究生导师只注重学术科研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等。由上可知,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忽略德育使命、立德树人意识还比较薄弱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导师比较缺乏德育理念,或者与部分学院、学校关于立德树人相关的一些制度不明确有关。
(二)研究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研究生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日益凸显。另外,受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部分学生读研只是为了拿到硕士文凭,并不会充分利用读研的时间好好学习,努力做学术、搞科研,提升个人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还有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均相对较弱。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清楚或要求很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些学生思想比较固执。综上可知,研究生思想政治高度不够、对自己的要求过低或者不高、读研目的不清晰,可能是阻碍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原因。部分研究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化思想意识问题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提升也存在重要影响。
三、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对策
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主要是教育研究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科研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赋予研究生导师的光荣使命。在研究生期间,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导师应在研究生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做好引导。但由于目前研究生导师培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重视科研忽视教学、学术倾向功利化、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立德树人成效的整体提升。为实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全面提升,本研究建议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狠抓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方面,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是由于研究生自身想要成为高水平人才的思想意识薄弱所导致的。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高度决定他的人生高度。目前,部分学生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硕士文凭,忽略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科研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仅仅通过研究生导师单方面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对此,建议可从院、系层面着手,把控好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做好研究生开学初、学习中期以及学习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开学初的思政教育。学校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思政教育讲座、活动等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了解融入在一起,在帮助新入学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使其全面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增强其在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兴趣和争优的意识。研究生中、后期的思政教育也不能忽视,其可进一步巩固、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高度,提升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研究生导师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其首要职责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以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要依据学校、学院的发展目标,结合研究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研究生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理念,通过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充分展现自身在研究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引作用。关于目前存在的部分研究生导师只招不管、学术倾向功利化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部分研究生导师意识薄弱所致。针对上述问题,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聘任的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相关部门要严把研究生导师聘任关。聘任后,学校、学院层面可通过不定期开展针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意识的讲座、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感。学校应构建完整的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考核制度,规范、巩固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思想意识。
高校应通过学校、院、系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意识,始终坚守初心,全面提高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打造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提供保障。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督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研究生所在系、学院、学校可根据上述职责范围制定灵活、快速、便捷的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体系,比如搭建一个动态记录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网络平台或利用微信小程序,不定期进行考查,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过程监督,提高其责任意识,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成效的全面提高。
(三)构建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激励政策
学院、学校层面可根据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况、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情况来制定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同时树立典型与榜样;对做得不好的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对于思想政治素质高、在科研上有突出成果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单项奖励或优先政策,对立德树人任务落实较好的研究生导师可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等;对一些不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学生可给予通报批评,对不认真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可采取限制其招生名额。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研究生自愿投入学习、科研和实践各环节中,研究生导师自愿并认真指导研究生,高质量地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四、结语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程度,但受研究生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影响也很大。增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争优、责任等意识有利于促进其积极投身于学习、科研和实践,强化导师责任意识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针对目前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不同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双方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责任意识是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对此,高校要狠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思想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措施、加强过程化管理,督促研究生导师认真指导学生,从而让研究生积极投身于学习、科研等环节中,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