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探析

2021-11-21王晓玲

大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育人学生

王晓玲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各地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小企业数量及规模呈现递增态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并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专业。为进一步迎合经济发展需求,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势在必行,相关课题研究备受关注。

一、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供求关系整体仍偏紧,其中会计专业人员赫然在列,加速了高校该板块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会计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人才需求结构亦不断变化,市场内含的竞争因子被激发,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挑战。具体而言,有限的会计基础岗位需求形态下,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对会计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影响下,唯有具备清晰职业规划的人才才不会被淘汰,证书机制在整个育人体系中的植入势在必行。快速变化的会计行业需求态势,决定了会计人不能安于现状,而应不断寻求突破,向创新型人才看齐,持续提升自己的沟通、决策、组织、思考等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新形势下,高校作为会计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应积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关注其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等成长,定位于复合型人才培育,深入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机制体系。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当下,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育人职能,不断深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从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仍旧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未来仍有着较大的优化空间。具体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部分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的能力不足,虽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并未形成科学、明确的育人定位,系列工作组织存在盲目性,影响了最终收效。若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上出现偏差,会导致会计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造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1]。部分高校教师并未完全从既有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占整个课程体系50%以上,缺乏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不足。另外,现行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过多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动性地释放,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降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实效的重要因素。除却上述这些,在既有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还存在考评机制设置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发展过程关注不足,相关信息反馈不够全面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略

(一)找准目标定位

从最根本的价值维度上讲,高校育人是为了服务社会发展,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在知识经济爆发、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升级等新环境、新形势下,高校迎来莫大机遇,亦面临巨大挑战,育人模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寻求改革的重要朝向。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模态下,会计人才的角色职能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再作为单纯的簿记员、信息传递员,而是关注各类财务信息整合与分析,有力支持上层决策。对此,宏观素质教育改革生态下,高校要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点,定位社会服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指引各项工作的前行方向。简单来讲,人才作为现代经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本,社会对其综合素质素养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高校要强调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双向发展,关怀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多面表现,继而详细划定职业类型、就业去向以及业务层次等建构,指引师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对照目标不断进行反思,最终达到最佳的育人状态。

(二)提升师资水平

在素质教育引领的当代,师生身份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作为主导,统领着一切教学活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高低与专业度水平是高校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2]。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置,对从业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专业化水平建设势在必行。现实社会发展语境下,会计人才需求总量有所上升,高校普遍面临着较大的教学任务,而既有从业师资的装备不足,甚者兼任多重职能,且个人时间及精力有限,导致教研不足。对此,高校应树立高度的师资人才意识,牢牢把握市场经济运行优势,不断拓展人才聘任通道,积极吸收企业一线从业人才,与专业教师形成互补,推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的创新,携手深入教研工作,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指导。除此之外,高校还需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深化教师对素质教育本质的认知,扭转思维格局,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涵养结构,激活创新创造基因,并共享行业有效经验,持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入强势支持。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亦应坚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彰显育人服务价值。

(三)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应当紧密贴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财务从业人员工作职能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出具财务报表等低附加值、低技术性工作向高附加值、高水平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3],科学调整执行方案,根据上述目标导向,丰富课程内容构成,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紧扣社会发展主题,善于打破常规,整合既有课程及相关素材资源,有机地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其中,突出适应性、针对性以及应用性。在此过程中,高校完整的会计课程体系,不仅要涵盖基本财会业务知识,还需考量学生就业后会计岗位转变或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的技能,以更好适应会计环境、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等变化,为之参与激烈的行业竞争铺垫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是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根基[4]。对此,建议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即将会计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能力汇编成系统性、连贯性的内容体系,适当压缩理论模块的占比。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应涉及思想素质、身心素质、语言素质、信息素质、职业素质等教育内容;专业基础模块包括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财经法规、数理统计、企业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覆盖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如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性、财务决策等;专业拓展模块则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关联其他课程知识,如市场营销、审计实务、电子商务等。

(四)创新教学方法

科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由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态下,学生积极性、能动性表现不足,常常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过于理论化的课堂设置影响着其个性发展,造成了课堂沉闷的气氛,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格格不入。新形势下,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法尤为紧迫,是拔高育人效果的关键一环。在“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引导下,不仅仅是会计课程设置的开放性程度变大,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接收向着主动会计实践转变[5]。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快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摆正自身主导角色定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立足学生兴趣,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再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各项素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理论知识教学模块,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规律,抽离其中的重难点,并搜集相关形象化的素材资源,如图片、影像、视频等,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印象。教学中有机地将会计课程与企业案例关联在一起,创设虚拟真实的场景环境,提出富有探究性趣味的课题,组织学生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

(五)完善评价体系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估[6]。客观来讲,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不彻底,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较为单一,多数是建立在教师科研水平考核上,甚少考虑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对此,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领航员、践行者,必须要建立高度契合自身实际的衡量标准,科学细化相关项目内容,关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参与,包括教师、学生、企业等,从不同维度视角切入,对高校整个会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对于学生的考评,亦需关注他们的整个成长进路,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合起来,强调师生协同参与,尽可能将相关信息反馈整合起来,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制订个性化“成长方案”,使之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此外,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模型,科学引入证书机制,保证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先进性、适应性以及科学性,有力对接上述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职业品德、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等进行考核,深挖他们的潜能。

(六)深入校企合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未来将直面职业岗位,要有机地与理论教学统筹起来,关注行业经济市场发展实况,高校应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依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事实上,在整个会计人才培养的闭路中,高校与企业间存在着紧密的供需关系,并且企业拥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优势,对育人工作的参与有着非凡价值意义。对此,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政策号召,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产学研一体化布局,结合学校办学理念,选择多家对口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双方资源优势,携手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真实展示自我水平的舞台,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在此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内部,深化他们对会计岗位的理解,对比自身实际情况,找准未来努力的方向。高校还可定期举办多样化的校内活动,如技能比赛、创新展览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其打开全新的知识之门,帮助他们更为精准地把握经济市场需求脉搏,继而指导其科学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尤为紧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在清晰其承载任务的基础上,应认真对照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依托高素质师资人才支持,精准目标定位,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校企合作,关注整个工作生命周期的裂变,以拔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实现自我职业追求。

猜你喜欢

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把我哥带走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