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

2021-11-21王波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氢电站储能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开工建设

7 月13 日,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小堆示范项目)在海南昌江核电现场正式开工。该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标志着我国模块化小型堆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小堆示范项目采用中核集团玲龙一号(ACP100)技术。该技术是中核集团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2016 年,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型堆。玲龙一号发电功率12.5 万kW,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 亿kW∙h,满足52.6 万户家庭生活所需。

我国首个千万kW 级“风光储输”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启动

7 月10 日,我国首个千万kW 级“风光储输”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在甘肃庆阳举行启动仪式。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以“三型”“ 三化”(基地型清洁型互补型,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为开发路径,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装机规模超1 000 万kW,其中新能源占比超80%,全面打造清洁主导、多能互补、千万kW 级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超280 亿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 300 万t。

依托基地建设,中国华能将重点攻克大型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协同控制、百万t 级CCUS、高效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发展模式。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建成

7 月23 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组成“三峡引领号”,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顺利安装。

该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及平台位于南海海域,单机容量5.5 MW;轮毂中心距海平面约107 m;叶轮直径158 m;风轮扫风面积相当于3 个标准化足球场。基础平台和风电机组根据50 年一遇的极端风浪流工况设计,漂浮平台排水量约1.3 万t。

国内规模最大热法海水淡化项目出水

7 月1 日,上海电气电站水务工程公司承制的浙石化二期热法20 万t 海水淡化项目一次调试成功产水,并创造了多项业内记录。

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是该公司通过10 年摸索,独立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将低品位热水作为热法海水淡化的热源,避免使用高品位蒸汽,大大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继文莱恒逸、唐山丰南和浙石化一期后,该公司一次性突破20 万t 级业绩,并在蒸汽、芳烃热水和工艺凝液三种热源工况下得到成功应用,为上海电气将这一独有技术全面推广发挥了示范效应。

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7 月29 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成功举行了首场线上发布会,发布了该公司开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该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达160 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温下充电15 min,电量可达80%。而在零下20 ℃低温环境下,仍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也可达80%以上。

宁德时代还表示,其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 Wh·kg。该公司已经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 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开始装料

8 月21 日,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首堆正式开始装料。这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可为后续调试工作奠定基础。

高温气冷堆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示范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设计电功率200 MW,采用“两堆带一机”模块化方案。该工程于2021 年8 月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运行许可证,计划于2021 年底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高温气冷堆采用球形核燃料元件。球形燃料元件是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的最重要基础。该元件由中核集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制造。目前我国具备了可持续向电站提供高质量高温气冷堆球形核燃料元件的能力。

东方电气获全国首台350 MW 超临界机组通流改造订单

7 月28 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收到来自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公司的350 MW 通流改造中标通知书,全国首台350 MW 超临界机组通流改造订单最终“花落东方”。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投运两台350 MW 供热机组。两台汽轮机组于2013 年竣工投产,均为东方汽轮机设计制造。

超临界350 MW 机组进汽参数高,但功率等级低,机组设计难度大,行业一直致力于该类机组研究。本项目将应用东方汽轮机自研高效调节级、第四代高效叶型、适应灵活性运行的新型末叶及本体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密封技术等。通过机组改造优化,缸效率将大幅提升,额定工况热耗大幅降低,宽负荷高效设计也将使机组部分负荷收益更高,综合供电煤耗收益得以显著提高。

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7 月16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9 点30 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撮合成功,价格为每t 52.78 元,总共成交16 万t,交易额为790 万元。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 162 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 亿t 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国内首套应用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装置挂网运行

截至8 月3 日,国网重庆电科院自主研发的“纳电赋能线路天眼”装置已在重庆铜梁110 kV 天云线输电线路10 处挂网连续稳定运行33 天。这也标志着国内首套应用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装置在供电线路的推广应用已进入成熟推广阶段,将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

该装置能够实现μm 级采能,即便在微风振动200 μm 振幅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可达200 μW,相较于传统压电或电磁感应技术输出功率可提高5 倍以上,独创的零功耗闸流开关,电能管理效率提升超过30%,配合基于电力场景结构设计IP66 防护外壳,保证该装置在高温、暴雨、狂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持续发电工作1 亿5 千万余次,使用寿命超过10 a。

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安装成功

7 月18 日,江苏如东黄沙洋海域,重达2.2 万t 的三峡如东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海上换流站完成与导管架的mm 级精准对接,标志着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顺利完成安装。

该换流站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体积最大的海上换流站,负责汇集输出三峡如东H6、H10 项目和中广核如东H8 项目生产的总计110 万kW 电能,可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问题。该项目整体建成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将达24 亿kW∙h,可满足约100 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4 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183 万t。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定子吊装并下闸蓄水

8 月12 日,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简称阳江抽蓄电站)首台机组完成定子吊装并下闸蓄水。阳江抽蓄电站总装机容量240 万 kW,单机容量40 万 kW,是目前国内核准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埋深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计划今年年内提前投产,将在电力供应偏紧时为广东及时“充电”。

阳江抽蓄电站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40 万 kW 级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设备自主国产化的依托项目,其超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是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套700 m 水头段40 万 kW 抽水蓄能机组,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机组比转速、安全性、稳定性、效率更高,较目前国内主流的500 m 水头段30 万kW 机组提升了20%的系统调峰调频能力。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全面投产

8 月2 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 全面投产。

流花16-2 油田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距深圳东南约250 km,包括流花16-2、流花20-2 和流花21-2 三个油田,平均水深412 m,是我国海上开发水深最深的油田群。2020 年下半年,前两个油田顺利投产,流花16-2 一跃成为我国南海日产量最高的油田群。截至7 月底,已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80 万 m3。流花21-2 油田的投产标志着该油田群全面建成。

全球首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7 月31 日,包钢集团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二阶段10 万t 示范产业化项目开工。这是全球首台套固废与二氧化碳矿化综合利用项目,对实现炼钢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及二氧化碳减排有重大意义。

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目是包钢利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科研技术,对钢铁渣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形成高纯碳酸钙、含铁料等产品。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6 亿元,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哥伦比亚大学项目组实验室中试基础上进行工业化生产,消耗1 t 钢渣可同时碳化封存0.21~0.4 t 二氧化碳,生产碳酸钙产品纯度达到99%以上。项目第二阶段年消耗10 万t 钢渣示范产业化项目预计明年初投产。

上海电气首个火储联合调频项目通过“8+72 h”试运行检验

8 月21 日,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投资并总承包建设的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储能调频项目,经过20 多天的联调联试,顺利通过储能性能试验及储能联合机组试验,正式进入“8+72 h、30 天连续试运行”阶段。截至25 日,项目已通过“8+72 h”检验,8 h 试运行的平均K 值位于10%高性能机组区间,正式进入30 天连续试运行,并开始获得调频收益。这标志着上海电气首个火储联合调频项目顺利投产,同时也补齐了上海电气储能领域应用全场景。

该储能调频项目在厂内2×600 MW 燃煤发电机组侧安装建设了一套18 MW/9 MWh 储能调频系统,并采用先进的锂电池技术,以“一拖二”方式与其中一台机组联合响应电网AGC 调度指令,获得调频收益。

国内首座兆瓦级大功率氢能综合利用站制氢系统完成联调试验

8 月23 日,安徽六安供电公司、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站,对全国首台首套兆瓦级制氢系统开展联调试验,为即将实现的大功率制氢运行和发电做好技术准备。

该项目建设氢能科技示范站1 座,包括纯水电解制氢车间、燃料电池发电车间、配电综合楼等,总投资约6 091 万元,具有制氢、储氢及氢发电完整的技术链条。项目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年制氢72.3 万标m3,氢发电127.8 万kW·h,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主要设备安装,预计9 月上旬实现制氢系统运行,11 月实现整站试运行发电。

国内首家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电站实现并网

8 月4 日,山东泰安肥城10 MW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一次送电成功,标志着国内首家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电站顺利实现并网。

肥城10 MW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备由中国科学院研发,充分利用泰安肥城边院地区地下盐穴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天然优势,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压缩空气至盐穴腔体,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排气推动发电机发电,实现辅助电网削峰填谷作用。

猜你喜欢

制氢电站储能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高活性Al-LiBH4-Bi铝基复合制氢材料
电厂制氢站直击雷防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