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1朱博文李莲
朱博文 李莲
(1.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及总占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6658万人(11.9%)、17603万人(12.57%,将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我国亦将逐渐加重[1]。伴随年龄不断增加,健康状况在老年人群中逐渐恶化,慢性病相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社会最主要负担的疾病形式。分析我国人群的死因构成,其中超过80%的占比为慢性病。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老年人健康问题已为长远和重大的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中,需有效加强关注健康管理,促进发展老年相关的医疗卫生建设。如何有效防控老年人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升保证其生活质量,在老年健康管理中是首要目标。为有利保障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应依据病种、生活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在老年人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防治工作[2]。在当前模式下,我国的医疗卫生部门在关注疾病治疗、医保管理、照料护理等方面的事后干预体系开展了较多的建设性工作。但是,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明显不足,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健康管理意识等都有相当欠缺。近年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布局的确立、人工智能技术的勃兴,以及多元化的智能健康管理产品和不断变化的老年群体结构,为实现再构老年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将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与公众健康医疗数据的互联融合及开放共享大力推进,实现消除信息孤岛,并积极促进营造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安全、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凭借“互联网+”健康医疗来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培育管理发展新业务。因此,本文综述了“互联网+”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现状,以期为“互联网+”在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科学发展及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
1 老年健康管理的现状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的角度,以政府为主体,干预和控制影响健康的有关危险因素应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政策、制度和管理过程的系列干预,推动被动治疗转化向主动疾病预防的转化,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健康促进的过程。
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已逐渐进入老龄化,截止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2018年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在我国只有68.7岁,老年人带病生存的时间平均有8年多,近1.9亿老年人患病,其中高达75%的老年人罹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超过4000万老年人表现有失能或部分失能。因此,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在老年人中显得愈加迫切。其一,因为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形体衰老,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感知功能退化,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老年人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理状况。其二,伴随老年人年龄的逐渐增长,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老年人中大部分会罹患不同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糖尿病、脑梗塞、肿瘤等,而且大多数老年慢性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加之相关知识缺乏,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疾病常常被忽视,只有在症状明显时,才来医院治疗[3]。因此,老年人常常承受着双重负担,一是疾病本身所伴有的痛苦,此外还需面临治疗疾病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这些重负又都可能造成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倍增,如此循环递进、恶性叠加,从而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性加重。
近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政府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于2016年明确要求:人民健康要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西方国家和地区广泛运用健康管理以解决老龄化问题,成果相当显著。在我国,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对预防老年人慢性病、保障老年人健康,也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经验相对缺乏相关,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性较差,例如: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效供给不足,群体性数据收集不足、专业健康管理人员不足,地区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如何提高老年健康素质,让健康管理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老年健康领域中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并科学合理应用,是有效的保障措施之一。
2 “互联网+”用于老年健康管理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推广,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引领、促进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重要驱动力。其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互联网+”运用于老年健康管理,在我国相关学术界及产业界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及《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首次写入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文件多个涉及到老年人健康管理领域,要求进一步重视、增强老年群体的智能健康管理,掌握运用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核心技术,助力健康管理,以实现从短流程向长流程的管理、从点状向连续的监测态势转变。
2.1 “互联网+”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过程,在引导及教育人们积极养成利于健康的行为、并使人们达至最佳的健康状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需“推进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指导及干预家庭与高危个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科学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对老年人在树立科学健康观、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增强自我健康认知中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对减轻老年个人、家庭、社会的患病风险及经济负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有利作用[4]。因此,围绕老年人需求强烈又感兴趣的问题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对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5]。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卫生科普报刊、科普专栏、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咨询等,存在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受场地的限制、人员难以召集、经费不足等问题,难以普及,即使在有健康宣传教育的地区,这种健康教育方式易导致老年人与健康教育者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互动、健康教育内容往往和老年人实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能对接、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参与热情难以得到激发。因此老年人往往不能比较透彻地理解宣传资料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法掌握运用这些健康教育知识。老年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大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依然局限地体现在年度体检的层面,但年度的体检仅为健康管理过程中健康信息收集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所以很难达到全面健康管理的预期目标效果与理想效果。
“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破解健康教育工作难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微信公众号、视频公开课、“微课堂”等平台和形式,可以拉近宣教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关系,实现医护人员和社区老年人之间“亲密”“即时”“微距”“多次”接触,给老年人温暖、信心和力量,从而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使得老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和宣讲者进行互动和交流,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有利于提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互联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也能让医护人员能及时准确判断老年人生理、心理、情感的真正需求,和老年人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新型的、稳固的医护关系,使老年人能处于一个支持、配合和接受医疗护理、促进身心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推动社区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会渗透到卫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微信、QQ等交流平台日益成为人们分享和传播健康知识的高效便捷的途径,真正实现健康教育工作的即时化、经常化、高效化,值得推广应用。
2.2 “互联网+”在老年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中的作用
“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如何积极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在我国已有了全新发展,如初步构建一定规模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持续推广居民电子病历、大力研发移动医疗应用程序与智能穿戴设备等,这些为“互联网+医疗”在健康管理中发挥优势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数据是健康管理的基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如性别、年龄、成长环境、遗传背景、工作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科学健康管理的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的方式基于其与健康相关的各种数据,即个性化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领域的数据包括三大类:生活数据、健康数据和临床数据。我国现阶段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缺乏相应的数据,健康数据管理制度在大部分社区基层均不够健全,辖区老年人都缺乏健康档案和数据。属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是发挥着本社区内小型医疗站点的作用。临床数据大多来自医疗单位体检机构,而且对于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健康数据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健康体检难以普及,健康管理数据更是难以获取,因此,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数据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机交互、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催化诞生了家庭健康监测智能设备、可穿戴健康管理设备、用药咨询助手及个人问诊导航等新技术产品,让健康管理创新模式的产生成为了可能[6]。“互联网+”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老年健康管理产品如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手环、健康腕表等)、自助式或便携式检(监)测设备、监护设备等相继出现在许多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血压、心率、心电、血糖等生理指标和体征参数可通过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得到实时动态监测,这些均能在科学健康评估、设计健康方案、提供用药提醒和远程健康咨询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客观的参考和帮助,从而满足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实际需求。老年人不但能从中实时获取自己的健康状况信息,还可获得综合分析健康大数据后的健康方案建议,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或者调整疾病的预防与干预方案,真正实现个体“私人订制”式健康管理的全时段性[7]。另外,偏远地区,在依托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如远程诊疗等,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展移动医疗,克服由于地理可及性带来的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等问题,提高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可及性,使更多农村老人最终实现提高健康水平、有效自我预防的目标,还可降低了因收入水平差异导致的健康管理不均衡、健康保障不平等[8]。
3 “互联网+”健康管理引起挑战
“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在时间、空间和人力上的限制,老年人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医疗、体检机构进行繁琐的信息采集,可以在联网软件中完成健康知识学习、线上咨询、报告查询、健康、评估等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在老年人群中体现出了较高的依从性。基于互联网平台,依托数据库和云计算等功能,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健康管理的方案,将更高效、更优质、更个性化和更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给老年人。但是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3.1 人群参与的可行性问题
“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实现,不同程度地依托着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计算机、便携式血压仪、血糖仪等移动媒介。但受教育背景、经济条件、信息化程度、认知度等多方面限制,很多老年人对互联网接受度较低,不会或抵触使用微信等手机应用程序,很多老年人甚至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这一状况将影响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全面普及。为此,在设计医疗服务模块时,移动“互联网+”医疗的相关从业人员应兼顾考虑老年人群使用此类模块或程序的可行性和便捷性,提高相关软件和管理设备的操作简易性。针对老年人群,医疗机构还需广泛宣传,引领老年人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参与人群的数量。
3.2 网络安全问题
虽然老年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对其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网络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老年人个人身份、身体健康状况、行为规范等信息都由服务器存储在云空间,这些数据有可能泄露或者遭篡改,造成老年人隐私暴露,会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数据的篡改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出错误的诊断[9]。因此,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在实现服务效率的提升的同时保护好这些老年人的隐私不被暴露、减少甚至消除老年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尚需明确责权关系[10]。许多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障互联网医疗信息的安全,美国已成立了专门的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机构,通过颁布相关法案,使数据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信息泄露的概率也大大减小。通过学习借鉴外国的成功先进经验,我国亦可以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出台相应的法规法律,设立某些部门专门实施监管,让患者在个人隐私方面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更好的推进互联网有效应用于健康领域。
4 展望
人口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新时代应如何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也相应步入了网络化模式。实现广大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真正享有快捷方便、可及公平、科学高效、个性化的健康防保措施是我国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美好的蓝图,这些仍需要软件开发商、医疗机构和政府等各方面环节的积极努力来推进。科学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之内涵及应用更加丰富、可行、有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